故事创编教学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运用

作者: 任雪霞

【摘 要】故事教学是低年级美术教师经常运用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故事创编也自然成为美术教师需要掌握的一种能力。在故事创编的过程中,教师会面临故事创编与美术教学如何更好融合,以及如何选择故事的题材等问题。文章以岭南版美术一年级上册“圆圆、方方和尖尖”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主要从设计故事人物形象的方法、选择故事题材需要考虑的因素和设计故事内容要给学生留足表达空间等方面进行了相关探索。

【关键词】故事创编 人物形象设计 故事题材 故事内容 美术教学

一年级学生非常喜欢听故事,在故事中,学生可以感知故事情境,发挥想象力,从而激发创造力等。因此,利用故事进行美术教学是一年级美术教师经常运用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故事创编也成为美术教师要具备的一项能力。在故事创编中,人物形象设计和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切合方面,教师应该注意什么?故事的题材怎样选择才能引发学生的共鸣?是否可以把新闻事件融入故事中?如何设计有助于打开学生的想象思维的故事?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尝试对岭南版美术一年级上册“圆圆、方方和尖尖”这节课进行教学设计,尝试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

一、设计故事人物形象与美术教学的重点相结合

“圆圆、方方和尖尖”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圆形、方形和三角形这几种形状。课程题目是一种拟人化的方式,圆圆、方方和尖尖就像生活中的三个好朋友,这就增加了这几种形状与学生的亲近感。作为故事的三个主要人物,这三个好朋友有怎样的特点?为了增加学生的代入感,首先,笔者根据圆形、方形和三角形的形状特点进行具象化描述,即设置人物形象,确定他们的年龄和各自的性格特征。笔者设计他们的年龄为六岁左右,跟一年级学生年龄相仿,故事人物的思维方式跟学生的思维方式吻合,让学生能从自己的角度推进故事的发展。其次,笔者把三个形状的特点和人物性格特征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三个形状。最后,将圆形设计成女孩,方形设计成机器人,尖形设计成男孩,丰富性别特征。三个人物形象设计如下:

圆圆:一个特别喜欢圆形的女孩。她有一个圆圆的小脸蛋,喜欢穿圆圆的蓬蓬裙,甚至裙子上的装饰也必须是圆形的。她性格开朗、思维活跃,是个人见人爱的小可爱。

方方:一个超级喜爱方形的机器人。他的头是方的,身体是方的,手脚是方的,脸、胳膊和腿也是方的。他认为在所有的形状里,方形最美。他知识储备丰富,是团队里的军师,为解决各种问题提供强大的知识支持。

尖尖:一个非常喜欢阅读并具备领导力的男孩。他喜欢思考,判断准确,决策果断,是团队里的领导者。他非常偏爱三角形,他的头是三角形的,他觉得三角形非常稳定,三个角代表做事要以钻牛角尖的精神,凡事要问个“为什么”,而非人云亦云。

故事人物的设计要与美术教学的重难点结合。这一节课的人物设计中,人物形象与三种形状的特点紧密相连,学生不仅能区分三种形状,还容易理解和记忆三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对之后故事的创编以及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作铺垫。在设计人物形象的时候,笔者有意识地强调每个人物对自己所代表的形状都非常喜欢,从侧面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特点,都值得尊重。

二、选择故事题材以学生感兴趣为出发点

选择故事题材方面,笔者选择了探险和战争两个题材。探险题材的特点是新奇、有趣,过程和结果反转大,对学生的吸引力非常强。笔者想通过故事、新闻实事、美术创作三者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两种题材的出发点主要是让学生感兴趣,这个出发点决定了这节课是以学生为本,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发挥引导作用。

选择故事题材有哪些方法?首先,教师要了解自己的学生。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所有的事情都充满兴趣和期待,他们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喜好—充满科幻色彩的电影和动画,各种探索类图书都是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应在生活中多观察学生的喜好,根据他们的喜好选择故事创编的题材。其次,教师要关注新闻事件。新闻题材的时效性和真实性会给学生非常震撼的启发,也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最后,教师要多参与学生的生活,多跟他们接触,从交往中了解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创编故事的题材也就随之产生了。故事题材的选择并不难,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发现,能从学生的实际兴趣爱好出发,就可以找到适合的故事题材了。

三、创编故事内容要给学生留足表达的空间

“圆圆、方方和尖尖”这节课笔者设计了两个课时,分别创编了两个故事。

故事一:

圆圆、方方和尖尖三个好朋友正在公园玩,他们被爱恶作剧的魔法师发现了,魔法师挥动魔法棒,把他们送入了原始森林。尖尖首先发现了他们周围环境的变化,提醒大家注意防范。这时,一头凶恶的翼龙尖叫着从他们头顶上掠过,圆圆吓得大哭起来。方方赶忙启动它的检索器,发现他们是在史前的原始森林里:这里有比猛犸象还大的大象,有跑起来比闪电还快的豹子,有极具攻击性的恐龙……这些动物时刻威胁着他们的安全。为了自保,尖尖提议发动他们可以创造自身形状的能力,把圆形、方形和三角形进行组合,制造出可以保护自己的武器。

故事二:

三个小伙伴正坐在同学们设计的武器车中走着(出示学生第一课时的武器作品),惬意地欣赏着周边的风景。尖尖忽然发现,周围的原始森林正在一点点地消失。远处传来了刺耳的轰炸声,不一会儿,一堆轰炸机从空中飞来,飞机里扔下的炸弹在建筑中间爆炸,建筑轰然倒塌。(播放飞机在上空的轰炸视频)方方再次启动检索器。这次,他发现他们已经进入战争区域,两国正在激烈地交战。圆圆看着那些炸毁的房子和受伤的人,快急哭了,她着急地问尖尖怎么办。同学们,你们看到这样的轰炸画面,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尖尖,你会想出什么办法来帮助这里的人?

这两个故事创编有几个区别:第一,创设的情境有所不同。第一个故事,三个好朋友在原始森林里探险;第二个故事是他们进入战争区域,需要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第二,面对的问题也不相同;第一个故事中,三个好朋友需要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第二个故事中,三个小伙伴要帮助人们免受战争之苦,解决难民的生存问题。第三,问题的提出者有差异。第一个故事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用组合的方法设计武器解决问题;第二个故事则是让学生想象自己是尖尖,会从哪些方面解决难民的生存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用重复的方法设计房子解决难民的生存问题。

从这两个故事的差异性对比中可以看出,故事的设置由收到放,问题的引发者由教师转向学生。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放手,让学生充分表达,充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故事内容的创编一定要留足学生表达的空间,这种表达包括想象力的表达、语言表达、艺术创作表达。

四、故事创编为儿童美术创作服务

笔者在多年的低段教学中,发现低年级的学生有项特别的能力—说得出就画得出。学生具有非常强的绘画表达能力,他们擅长把复杂物体用二维平面的绘画方式表达出来。一年级学生知识和经验较少,这就限制了他们的表达,但故事创编可以通过情境创设,问题引导等方式有效地解决学生表达局限的问题。

低年级的创作经常会出现构图太小、画面简单等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故事教学,启发学生为解决问题而发挥想象来解决。学生的表达欲望增强,想画的内容增多,构图小和画面简单的问题就能轻易解决了。

学生创作中除了表达引起的创作局限,还有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他们在绘画中的固化思维问题。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只要画房子就会画一个三角形和方形组成的图形,而且这种绘画在他们的作业中长期存在。这是一种固化的、经过多次绘画练习而产生的绘画问题。通过第二课时的故事设计尝试,笔者增加了很多为战争中的人们解决的问题,学生通过想象,运用组合及添加等方法,使房子形式多样,组合方式也千变万化起来,从而解决了这个难题。

通过这两个课时的教学设计,笔者设定了与主题息息相关的故事人物,创设了可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故事情境。在这个情境中,笔者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为解决问题集思广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故事创编和美术教学结合起来,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高,创作欲望增强,学生的作业问题可以得到很好地解决,教学效果也明显提高。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