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群文阅读教学的设计原则与阅读方法

作者: 唐虎

例谈群文阅读教学的设计原则与阅读方法 0

群文阅读教学是选取一组与所教文本有一定联系的教材文本或课外文本进行比较阅读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笔者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的一组课文为例,探析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阅读方法。

一、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1.主题确定原则

群文阅读教学必须确定一个主题,只有在同一个主题下,群文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更加紧密,群文阅读的目标才能更加明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的主题应根据主要文本的人文主题或语文要素确定,其他文本要么与主要文本有人文主题上的联系,要么与主要文本有语文要素上的联系。

如,教师先对群文阅读的主要文本《海上日出》进行研究。《海上日出》属于四年级第五单元课文,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和“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海上日出》承载的人文主题是赞美大自然的奇观,语文要素是“抓住景物特点写清楚”。接着,教师需梳理群文阅读的教学目标。如果要强化对本单元人文主题的学习,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前,应该从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角度确定群文阅读主题,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大自然的魅力”“奇观就在我身边”等。如果要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教师应从认真观察景物、紧扣景物特点写作的角度确定群文阅读主题,如“景物特点在哪里”“写出不一样的景物”“同一个景物,不同的感受”“如何写出景物特点”“抓特点,写清楚”等。教师依据主要文本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确定群文阅读的主题是小学阶段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方式。

2.文本选择原则

确定了群文阅读教学的主题之后,教师必须精心选择与主题有内在逻辑联系的多篇文本。小学阶段,群文阅读教学的文本一般应限定在三篇以内,应该至少选择一个教材中的文本。这样做一方面能降低群文阅读的难度,提高学生阅读群文的兴趣,另一方面能巩固教材所学,加深学生对教材文本的理解,让学生学会建立教材文本与课外文本之间的联系。

以《海上日出》等文本的群文阅读教学为例。笔者首先分析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实际和文本承载的学习任务,接着从语文要素的角度确定了群文阅读的主题“写出不一样的景物”。在此基础上,笔者选取语文教材中的《火烧云》和课外阅读材料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两篇文章,与《海上日出》构成群文。《火烧云》的作者凭借对傍晚阳光敏锐的观察,紧扣火烧云“形状变化多而且快、颜色变化多而且快”的特点,用优美的文字和适切的比喻再现了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象的奇特和美丽,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济南的冬天》的作者老舍认真观察了济南冬天的小山、小雪、阳光和水四种事物的特点,通过自然、活泼、灵动的语言写出了冬天的济南“温馨、秀气、清亮”的特点,表达了他对冬天济南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两篇文章均是写景散文,都体现了“认真观察景物、紧扣景物特点写作”这一语文要素,与《海上日出》承载的语文要素高度吻合,非常适合群文阅读。教师这样选取群文阅读文本,既紧扣群文阅读主题,又兼顾课内知识巩固和课外阅读拓展,让群文阅读教学目标集中,有利于学生在群文阅读中明确阅读方向,建立不同文本的内在联系。

二、群文阅读的文本比较阅读方法

群文阅读的方式有很多,如互见阅读、结构化阅读、比较阅读等,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中,教师大多采用比较阅读方式。所谓比较阅读,就是通过阅读多篇紧密关联的文本,利用异中求同的方式找出不同文本的共性特征,帮助学生在比较、归纳中将不同文本自然联系起来,迅速掌握同类知识或共性知识,发现规律,从而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通过多篇文本的整体建构达成共识。在运用这种阅读方式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多篇文本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概括,探寻多篇文本的共同点,形成规律性认知。

在基于《海上日出》的群文阅读教学中,笔者围绕群文阅读主题“写出不一样的景物”和三个比较文本给学生提供了如下比较阅读表,引导学生在比较阅读的基础上填写表中空白处的内容,从而经历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思维过程,发现文本写作的共性。

上述表格中的空白部分是需要学生分析、比较、探究三个文本之后补充完整的。如,对三个文本写作顺序的思考,笔者先示范,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文本关键语句,学生发现《海上日出》是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时间顺序描绘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济南的冬天》是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层层铺写冬天场景的。对于其他部分的填空,学生依照示范,根据表格内的提示,通过自主阅读、同伴互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研读和探讨文本后可以自主完成。其中,在完成“写作共性”任务时,学生根据对三个文本的阅读和理解,写出“写景是为了抒情”等答案,这体现了群文阅读教学对学生素养提升的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荆州市公安县实验小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