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凤图腾”美术主题学习任务设计
作者: 南红武 李佳旖
艺术与地域文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二者相互交织。在执教人美版美术《我喜欢的鸟》《艺术品中的动物》等课程内容时,笔者发现学生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凤鸟元素。崇凤是楚国习俗之一,楚凤图腾作为楚文化的重要象征,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笔者梳理、整合凤鸟文化,以探索楚文化为主线,设计博物馆课程及拓展活动,构建了“了解凤鸟文化(初识)、凝炼凤鸟形象(品鉴)、再现凤鸟色彩(修复)、创编凤鸟故事(创编)、设计凤鸟文创(设计)”等学习任务,并以任务为驱动,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深化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促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索的精神品质,提高创新能力。
初识:探秘前世今生,领略文化魅力
本环节设计了“听传说,初识凤鸟”和“鉴赏文物,趣味探究”两项活动。
在“听传说,初识凤鸟”活动中,学生通过iPad自主选择并浏览相关故事和传说,如“一鸣惊人”“玄鸟生商”,以及古籍中生动描绘凤鸟形态与神韵的文本资料,形成初步印象。这些资料激发了学生对凤鸟的好奇心,让他们初步感受到古人对凤鸟图腾的崇拜与向往。在“鉴赏文物,趣味探究”活动中,笔者呈现新石器时代的珍贵文物图像,如玉凤、双鸟朝阳纹象牙蝶形器、隆颈陶罐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或缩小图像欣赏整体造型,或放大图像欣赏局部纹样。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初识了凤鸟这一古老而神秘的图腾,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品鉴:见证博物之美,凝炼艺术形象
为了深入挖掘教学资源,笔者利用假期走进湖北省博物馆和荆州市博物馆,拍摄了与楚凤紧密相关的文物。
本环节是一场别开生面的“线上博物馆”参观盛会。清晰而真实的场景与影像为学生带来丰富的观感体验。当一枚“玉龙人鸟(凤)佩”映入学生眼帘时,他们好奇地问:“这个小鸟在玉器上做什么呢?”通过细致地分析其造型,师生一同探索玉器背后蕴含的生死哲学与信仰崇拜。随后,笔者巧妙地将话题引向现代:“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吉祥图案?”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积极地分享所知的吉祥元素,有的学生甚至从脖子上取下佩戴的吉祥饰品,分享其背后的故事与意义。借此契机,笔者向学生讲述了图腾文化从古至今的演变,强调它不仅是装饰艺术的典范,还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为了加深学生对凤鸟文化的理解与体验,笔者布置了一项创意活动: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个人想象,大胆描绘心中的凤鸟形象。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创作之中,他们或细腻勾勒凤鸟的羽翼纹理,或巧妙融入自己的认知与想象,一幅幅色彩斑斓、充满创意的现代凤鸟形象跃然纸上。学生在此环节体验到造型表现的乐趣。
修复:重塑色彩之辉,再现绝代风华
在“文物修复,你我有责”实践活动中,学生化身为小小文物修复师,踏上一场探索与创造的奇妙旅程。起初,这些待修复的文物静静地安放在工作台上,表面布满了裂痕、色彩斑驳。学生小心翼翼用柔软的布帛拂去文物表面的尘埃,使其逐渐显露其原本粗粝或细腻的质感。随后,他们手持调色盘,细致准确地调配出符合文物及花纹的色彩,如蓝、红、黑、银等。在修复凤鸟图案瓦当时,学生手持特制的海绵,蘸取调配好的颜料,轻轻地在模具上拍打,让凤鸟的形象逐渐从模糊变得清晰,它们或振翅欲飞,或低首凝视。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领略了凤鸟色彩的特有魅力,还对充满神秘感的文物考古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们了解到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者,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民族记忆,而文物修复是一项既需要精湛技艺又需要高度责任感的工作。
创编:连环画绘传奇,编写创意故事
本环节要求学生以“楚凤故事”为线索连环创编画。通过前面的任务,学生不仅掌握了凤鸟多种纹样、色彩的辨识技巧,还学会了创意设计不同形态凤鸟的方法。此时,他们化身为创意编写者,用稚嫩却充满力量的笔触描绘一个个关于楚凤的有趣故事。他们笔下的楚凤或翱翔于九天之上,与神舟飞船并肩遨游星辰大海,呈现古老神话与现代科技交相辉映的梦幻场景;或轻舞于林间溪畔,与当代青少年嬉戏于阳光之下,传递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在创作完成后,学生精心设计了封面,使每一份连环画脚本都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部分学生还利用iPad将手中的连环画作品转化为有趣的小动画,在网络上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凤鸟文化。
设计:文创作品大赛,绽放时代光彩
本环节,笔者借古开今,引导学生赋予凤鸟全新的生命力。正值“汉马”盛会在武汉·光谷开跑,笔者策划了“楚意凤扬”汉马文创产品设计大赛。大赛中,学生将凤鸟形象巧妙融入运动服、发带、旗帜、球鞋、纸袋、包装盒等日常用品的设计之中,让古老的图腾在现代社会中找到了新的舞台。
在以上设计活动中,笔者致力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如,针对单项任务制定详尽的评价量表,紧扣核心素养要求,强调内容“有内涵”、思维“勇创造”、态度“乐探究”、自我“勤反思”、团队“会合作”等评价要素。任务四“创编”中,学生根据“有内涵”与“爱生活”两个评价要素深度探究,反复修改,最终呈现一系列主题深刻、风格迥异的作品,如突出奇幻经历的《凤鸟出逃》、体现生命哲思的《凤鸟遇险》、表现纯真友谊的《凤鸟寻友记》等。同时,笔者以小组为单位,在任务群实施过程中建构学生评价档案袋。档案袋包括构思设计、创作草图、完整作品、创作过程记录、作品赏评报告、学习成果报告、自我评价表、学习单等材料,这些过程性材料成为学生学习成效的有力佐证。
(作者单位:南红武,武汉东湖高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李佳旖,武汉市光谷第三小学)
责任编辑 孙爱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