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教学探索
作者: 晏静低年级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的插图,具有丰富多样和视觉感染力强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认识、挖掘教材插图蕴含的内容,引导学生抓住插图开展学习活动,让插图教学服务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
一、低年级教材中的插图编排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的插图,虽然与课文内容是一个整体的,但是图与文毕竟还是有明显区分的。因此,教师要对教材中的插图进行一番梳理。
从插图出现的位置看,一是出现在目录(除封面外)中。一年级教材的目录中也安排了插图,每个单元都有一幅,插图内容与单元课文的特点相匹配。比如,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插图是一个小女孩在练习发音,该单元安排的内容是汉语拼音;二年级教材的目录中以插页的形式呈现插图。二是出现在课文内容中。这是教材插图的重点所在,插图内容体现了课文的重点、关键。比如,二年级下册的《青蛙卖泥塘》中,插图画的是青蛙站在一块写着“卖泥塘”的牌子旁边吆喝的场景,体现的就是课文的关键内容。三是出现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比如,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的课后练习中的插图出现在“读一读,写一写”中,画的是荷叶、苹果,荷叶体现的是图文结合的例子,苹果体现的是学生看图后需要完成的写话任务。四是出现在“口语交际”“快乐读书吧”中。这部分插图都是以插页的形式出现的,插图内容与相关栏目内容相匹配。
从插图的呈现形式看,一是插图有独立、序列、层级等情形。比如,一年级下册的《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中的插图是独立图,《四个太阳》一课中的插图是序列图,《怎么都快乐》一课中的插图是层级图。二是插图的绘画技法有传统画(水彩、油画、中国画、版画、铅笔画)和新媒体画(电脑绘画)。三是插图所画的内容,有自然景观、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四是插图的功用,分为装饰美观、表达对象、指向训练。
二、低年级教材中的插图特点
教师从整体上了解低年级教材中的插图,把握教材中插图的特点,有利于发挥插图资源的作用,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从总体上看,低年级教材中的插图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直观是指学生能够看得清楚、明白;生动是指画面的色彩鲜活、人物的造型独特。比如,一年级上册的《乌鸦喝水》中的插图是一幅独立插图——一只乌鸦站在一个小口的瓶子上,嘴里衔着一颗石子往瓶里放;瓶子的旁边还有许多小石子。画面中最生动的形象是有动漫意味的乌鸦,嘴巴被画得很长,它的眼睛很亮,盯着瓶子。初看这样的插图,学生自然会想“乌鸦这么做是为什么呢”,进而引发阅读期待。
二是贴近学生的生活。一是插图中呈现的是学生熟悉的对象,比如,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识字课中的插图清楚地呈现“口”“耳”“目”“手”“足”“日”“月”“水”“火”“山”“石”“田”“禾”等汉字,方便学生在熟悉的图画中认识对应的汉字。二是插图中画的是学生喜欢的内容,比如,二年级下册的《小毛虫》中的插图,蝴蝶、蜜蜂、瓢虫、蚂蚁是它们的原型,小毛虫的脸部被画成了具有漫画意味的“人”脸,突出了小毛虫的眼睛和嘴巴,这一形象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小毛虫在生活中会产生许多想法,因为它看上去像一个人一样会思考。
三、低年级教材中的插图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把插图与文本内容一起解读,重点挖掘插图蕴含的丰富内容、美感和情趣,找准运用教材插图开展教学活动的抓手。
首先是挖掘插图蕴含的内容。尽管低年级课文篇幅不长,但是课文内容往往不是插图能够完全体现的。因此,插画作者在插图中画什么、不画什么、画出什么样子、表达什么意思,都是有讲究的,这些往往属于插图蕴含的内容。低年级学生自己看插图是难以体会到它蕴含的内容和情感的。比如,一年级下册的《春夏秋冬》有四幅插图,呈现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的情景,展示了大自然的四季都美如画的丰富内涵。
其次是体会插图表达的美感和情趣。教材插图与课文文字相比,美感要鲜明得多,情趣也更浓郁。学生拿到新教材后,会不断地翻看插图,重要原因就是被插图的美感与情趣所吸引。比如,二年级下册的《中国美食》呈现的八幅插图与图下的美食名称互相匹配,教师让学生看每幅插图,说说最直观的感受,学生可能会说“看着就好(想)吃”,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就是食物的“色彩美”;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吃过的某一道菜,说一说这道菜有什么迷人之处,学生可能会说“香气迷人”,闻着就想快点尝尝;最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吃过某一道菜后的感觉,学生会说这道菜味道鲜美,非常好吃。这样一来,学生通过观看插图内容,就获得了色香味俱全的美感和情趣。
四、低年级教材中的插图运用
低年级学生受自身水平所限,教师在运用插图进行教学时,插图不适宜作为单独的教学内容,而需要与文本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首先,教师可以借助插图创设情境。在低年级教材中,插页铺满了全文,文字嵌入其中,这就是一种学习情境。教师可以抓住教材插图的情境性特点,直接创设学习情境,或以之为基础创设新的学习情境。比如,一年级上册的《雪地里的小画家》,编者安排的插图是小马、小狗、小鸭和小鸡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先看看插图中的情景,说一说雪地上来了哪些动物,它们留下了怎样的脚印?接着,教师可以创设学习情境:“你喜欢走进雪地里吗?你想留下什么?你还想在雪地里看到哪些小动物?你希望它们画出怎样的画?”这样的情境能够引发学生仿说文本句子的兴趣。
其次,教师可以借助插图引导学生开展语用训练。低年级学生练习写话是表达的起步训练,往往需要教师为他们搭建适宜的表达支架,插图就是很重要的表达支架。教师可以呈现课文的插图,引导学生观看插图,开展写话练习,发挥插图的支架作用。比如,二年级下册的《小马过河》,编者安排了三幅插图,学生在学习课文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依次呈现三幅插图,让学生分别说出插图的内容,然后将自己讲述的内容写下来。
总之,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有大量值得关注的插图,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认真研读插图内容,探索运用插图开展教学活动的多样化方法与路径,发挥插图应有的教学价值。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京方山外国语学校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