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屋建瓴,壹引其纲
作者: 王荣山《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目标第四学段部分指出:我们的写作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表达明确意图、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独立写作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每个教师高屋建瓴:培养完整的人,还学生全面的教育;壹引其纲:抓住学生学习的主要环节,带动其他能力的同步提升。在实际教学中,我尝试从指导审题、构架布局、细节斟酌等方面,指导学生开展序列写作实践,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一、弄蕊拈花仔细看:细审题,品中心
根据语文教材的编排来看,学生写作的内容基本以材料作文、全命题和半命题作文为主。这样的指向明确的写作任务,既给学生带来了立意的便利,也给他们的思维空间带来了束缚。一些学生面对教师给予的话题和题目,往往会陷入不知道写什么好的选择困难中,最后无奈地写下自己认为不会离题太远的作文。
人们常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好一半文。反过来说,好文配好题,学生审好题,根据题目背后隐藏的中心去写作,这样的文章质量也绝不会差。如果说审题就是瞄准好靶场上的靶子,那么审好题就是瞄准题目要求的大方向。学生审好题才能不偏不倚,写出符合题意的作文来。比如,在指导学生写作《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时,教师可以提问:“这个题目中的关键词有哪些?”“根据‘声音’‘记忆深处’这两个关键词,你认为这篇作文可以写什么内容?”学生独立思考,集体交流,达成一致的观点:该文的写作内容应指向“回忆以前的一些事情,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有一种声音让人印象深刻”,同时,这种“声音”必须给人带来很深的感触,比如,在你失败无助的时候安慰你、鼓励你的话语,能让你感受到亲情、友情的温暖和可贵的话语,能使你体会到人们善良、社会和谐的话语,等等。
“弄蕊拈花仔细看”,作文的审题需要教师引领学生仔细阅读作文题目。这种阅读并非有口无心地朗读,而是要带着思考细细地审读:关键词是什么?作文的重点在何处?我的作文素材库里有哪些符合这个作文题的?写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实现我的目的……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读题、审题的过程中逐渐理清题目的含义,抓住题目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思路清晰,有的放矢。
二、一溪初入千花明:巧构架,精布局
审完题之后,学生就可以着手作文的谋篇布局。有道是“万事开头难”,在写作实践中,很多学生在审完题后咬着笔尖想着怎么开头,想好开头后,则是想到某处就写到某处,随意性较大,主观性太强。因此,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先围绕中心和重点列好提纲,再根据需要写作。
比如,在指导学生写作《激起心中那股劲》一文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这篇作文的重点是写让‘我’产生那股劲的事件,以及那股劲儿对‘我’的积极影响”,组织他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选出相关的素材,确定最优的素材。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理清写作思路,思考作文的细节,融入相关的议论、抒情的文字。有的学生以“欣赏、肯定、展望”为思维导图的主线,叙述在“我”迷惘失落、顾影自怜时,突然听到老师在课上表扬“我”回答问题时“思路清晰、表达有据,具有科学家的潜质”的声音,这让“我”为之一振的事。在叙事的过程中,学生插入了环境从灰色到明艳、同学的神情从淡漠到羡慕等诸多细节描写,将这件事写得非常生动。
在学生写作之前,教师引导学生确定写作的方向,选好素材,构思立意,列好提纲,做到写作目标明确,写作思路清晰,恰似“一溪初入千花明”,可以很好地避免“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问题。
三、删繁就简三秋树:增光彩,添丰韵
学生写完作文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进行修改,补充、删改和调整作文中的细节,提升作文的质量。具体说来,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一是注意语言的简洁性。鲁迅先生说,写完文章后至少要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目前,学生的写作口语化现象较为严重,“于是、然后”等词语频频出现在表达之中,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在修改习作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语言的简洁,一些无关紧要的词句应当删除。
二是运用多种写作方法,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除了常见的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体现人物的心理活动,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借助想象、比喻等修辞手法,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比如,学生可以将“那声音激励着我,时刻提醒我要严于律己、精益求精,向真向善向美”,修改为“那声音似一道光,在我眼前开辟了一条严于律己、精益求精、向真向善向美的宽阔大道。我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被灌注入无限的活力,我似乎马上就要跑起来,飞起来,行动起来”。
三是进一步完善作文中的细节描写。在修改作文的时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作文中较为平淡、直白的表达写得更具体、更曲折一些。比如,学生可以融入环境描写,将故事发生的背景写清楚。环境描写不仅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还可以烘托人物的心情。
四是注意句式的修改。在日常阅读中,学生会积累不少有新鲜感的语句。在写作文的时候,学生可以将自己积累的有新鲜感的语句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比如,常见的排比句、比喻句等。此外,学生要学会灵活地使用长句和短句,根据需要将长句子拆成短句子,或者将短句子合成长句子;除陈述句外,学生还可以用反问句、感叹句、倒装句等。另外,如果学生古诗文功底深厚,教师还应鼓励他们在作文中引用古诗词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吕氏春秋·用民》中说:“壹引其纲,万目皆张。”意思是“一提起网上的大绳,所有的网眼就都张开了”,后被人们概括为成语“纲举目张”,用来比喻做事抓住主要环节,带动各个部分。写作能助力初中生挖掘美好的生活细节,表达成长的感受。作文成为初中生放飞心灵和释放情感的载体。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简化写作环节,重点指导学生在审题、列提纲和修改方面下功夫,享受写作带来的愉悦。
作者简介:江苏省海安市白甸镇初级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