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地域文化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契合策略
作者: 李爱芳本土地域文化作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是本地区传统、生活历史、精神观念的精髓,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对推进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寻找两者契合点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教材文本中的表达技巧,探究生活中的地域文化,开展读写结合学习实践活动,传承地域文化,让地域文化在学生的作文创作中绽放璀璨的光芒。
一、学习书本内容,感受地域文化
清华大学附中的韩军老师提出,语文教育要回归“文字”之本,在引领学生关注“文字妙处”中提升学生的文字素养。由此可见,地域文化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契合点就是“文字”。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认真品析教材文本的文字,感受其中的地域文化,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本单元的《北京的春节》一课中感受北京春节的地域文化,学习文本中的表达技巧。一是学习文本构思的技巧。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将北京春节的地域文化以生活化的笔触自然地表达出来。在学习文本内容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其中的关键性时间点,比如,“腊八这天”“从腊八起”等语言表达,将时间顺序自然地表现出来。在《家乡的风俗》的作文教学中,教师也要指导学生以关键性的时间点呈现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将地域文化自然地表现出来。二是学习文本中的语言表达技巧。《北京的春节》的语言有着浓厚的“京味儿”,在《家乡的风俗》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家乡的风俗》中融入一定的家乡元素,让家乡的“风俗”呈现出独特的地域特点。
二、研读生活底蕴,吸取地域文化
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理念中强调要以生活为中心教育教学,要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去学习和发现,进而教给学生活的书、真的书、动的书和用的书。地域文化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契合还要抓住“生活”这个基础点,引领学生研读生活底蕴,学习其中的地域文化,向生活学习,向民间艺术学习,用知识和智慧表现生活。
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让生活更美好》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地域文化入手,学习地域文化,感受生活的美好。以《泥阳泥塑让生活更美好》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写作。一是研读生活底蕴,了解泥阳泥塑的文化艺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走进生活,认真研读生活中的泥阳泥塑的艺术作品的特点,展现其文化艺术风格。比如,从历史的角度入手,表现其三千年的丰厚历史底蕴中体现其古老的、富有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的艺术特点;从其彩绘纹饰的描绘和创意造型的表现入手,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二是吸取地域文化,表现泥阳泥塑的乡土气息。从泥阳泥塑讲究的制作过程,精制的创作工序和可爱的造型中表现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尤其是从其大红大绿的色彩、酣畅淋漓的线条和浪漫神奇的纹饰中表现其原始美,呈现当地的地域文化。三是彰显生活体验,表达人们内心的情感。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对泥阳泥塑的生活体验,从小故事入手表达对地域文化的个性化体验,在融入自己的直观感受中,表现泥阳泥塑承载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在小故事中,学生以泥阳泥塑为载体,让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更加具象化。
三、推进读写结合,表现地域文化
农村生活和地域文化就是学生写作的“泉源”。以“文化”为地域文化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契合点,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去发掘“源头活水”,在读写结合中表现地域文化,让学生的写作自然活泼、个性张扬。
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有你,真好》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鲁迅在《少年闰土》中刻画人物的方法——以“月下捉猹”形象化的画面为引,凸显少年闰土勇敢质朴的农村少年的形象,在描写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等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故事中表达作者对童年的回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文本中寻找作者表现地域文化特点的内容,联系当地的地域文化,用几个小故事来写《有你,真好》这篇作文。一是聚焦画面,凸显地域文化。比如,因为某种原因,最近一段时间“我”的情绪很低落,本来以为朋友会好好安慰“我”,可是他却神秘地“消失”了好几天,还说要给“我”一个惊喜。过了几天,朋友装扮成“小狮子”表演“狮子滚绣球”的节目,他的努力和付出带给“我”开心和快乐。二是聚焦人物,融合地域文化。比如,学生可以聚焦人物形象的刻画,借鉴“月下捉猹”的写法,在“狮子滚绣球”的画面描写中将“狮子抬头”露出朋友的笑脸的那一幕进行定格,让人物的形象更加生动。
四、优化作文指导,传承地域文化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要深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大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由此可见,地域文化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契合点就是“家国情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厚植家国情怀。
例如,在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二十年后的家乡》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基于“家国情怀”开展写作练习,传承地域文化。一是地域文化的传承。比如,学习以马勺脸谱文化为主题,写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可以将地域文化融入家乡建设中,从环境、生活等方面,融入科技、生态等因素,呈现家乡地域文化的变化,二十年后的马勺脸谱文化已经走出国门,这是学生引以为傲的事情,学生在骄傲和自豪中厚植家国情怀。二是地域文化的创新。学生对二十年后的家乡的变化充满了期待。在作文指导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领学生立足于家乡的发展,要学习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和创新地域文化,让地域文化融入科技和智慧的力量而焕发出勃勃生机。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文字、生活、文化和家国情怀等契合点,引导学生在学习书本内容中感受地域文化,在研读生活底蕴中吸取地域文化,在读写结合的推进中表现地域文化,在优化作文指导中传承地域文化,让学生从书本中来,到生活中去,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一般课题“地域文化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契合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2023)GHB0727]
作者简介:甘肃省陇南市徽县城关镇中心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