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评”一体化构建初中语文智学课堂

作者: 陆芳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初中语文教学迎来了新的变革与挑战。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旨在通过课堂教学全场景、全过程中各要素的协调融合,构建高效、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理念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全面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多元解读、紧扣素养、关注发展等维度出发,在“教学评”一体化导向下构建智学课堂。

一、多元解读,设计“启智性”教学目标

在智学课堂的构建过程中,学习目标的设定是教学的起点。教师要基于多元解读的视角,深入剖析新课标、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情,设定“启智性”学习目标;要力求目标既具备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又切实可行,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通过多元解读,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既符合学科要求又贴近其生活实际的智慧学习框架。

例如,在教学《白杨礼赞》一课时,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启智性”教学目标。

1.新课标导向,明确“启智”教学目标方向

在智学课堂的建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新课标为基石设计教学目标。教师要细致研读语文新课标针对散文教学的具体要求,比如,强调培养学生鉴赏散文语言艺术的能力,深刻理解散文的思想内涵,全面把握散文的艺术价值。此外,教师还要结合《白杨礼赞》作为托物言志散文的文本特性,将新课标的具体要求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如“精准解析文本的语言特色,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感;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并能在写作实践中灵活运用”,确保教学目标既具备学术严谨性,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与求知欲,为智慧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材解析,细化“启智”教学目标内容

教材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师深入解读教材的内容是设计高效教学目标的关键。在《白杨礼赞》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对教材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提炼出教学的重点、难点与关键点。结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主题——“散文阅读”,教师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应聚焦散文语言的品味、写作手法的探究。因此,教师需要紧密围绕这些核心要素设计教学目标,如“通过细致的语言分析,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促进学生文学创作能力的提升”。

3.学情适配,确定“启智”教学目标层次

学情是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也是教学目标能否达成的关键因素。教师解读学情,就是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和认知能力,以便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能够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针对八年级学生已经初步了解散文文体特点,且学习过《紫藤萝瀑布》《爱莲说》等托物言志类散文的实际情况,教师在设计《白杨礼赞》的教学目标时,可以适当提高要求,引导学生从更深的层次去品析文本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二、紧扣素养,构建“智慧式”学习过程

在“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下,教师构建“智慧式”学习过程是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密围绕培养核心素养的要求,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确保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和素养的发展。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合作探究、鼓励自主学习等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智慧与挑战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逐步成长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优秀人才。

例如,在《紫藤萝瀑布》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引导学生进行“智慧式”学习。

1. 情境激趣,问题驱动

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师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符合文本特点的情境,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教师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策略,可以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思考,积极探究,从而实现深度学习。在《紫藤萝瀑布》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鲜花与花语”的情境,通过展示紫藤萝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紫藤萝的形态、颜色等特点,思考“你觉得‘瀑布似的’紫藤萝和‘伶仃衰败的’紫藤萝的花语相同吗”等问题。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理解作者借物咏怀的写作手法。

2. 提供支架,提升能力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提升语文综合素养,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架。这些支架可以是方法指导、思路提示、工具辅助等,旨在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形成关键能力。在品析《紫藤萝瀑布》中紫藤萝花的姿态之美时,教师可以提供“赏花品悟”的方法支架,如“用词之妙、修辞之美、句式之变、标点符号、描写方法、写作手法”等,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品析文本内容,感受文本的语言之美。此外,在归纳总结文章的主旨时,教师可以提供表达的框架或句式供学生参考,帮助学生将浅表式的归纳转化为创造性的表达。

3. 优化活动,拓展阅读

教学活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下,教师需要不断优化教学活动设计,使之更加符合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全面发展需求,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多维度的活动目标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后习题“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见闻,谈谈你对‘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的理解”来设计拓展学习活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宗璞的其他作品,如《哭小弟》,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花与人有何相似之处”“生死的疑惑指什么”“疾病的痛楚从何而来”等问题。

三、关注发展,开展“智趣化”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评”一体化导向下,教师要致力于开展“智趣化”学习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有效性,还要注重评价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以《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学习评价活动。

1.明确目标,指明评价方向

在《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这一课的学习目标是深刻理解故事脉络,细致剖析人物性格,感受作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底蕴。这些目标不仅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也为教师的评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多样方法,激发学习热情

为了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保持高度的热情,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和手段。鼓励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创意写作等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思维能力。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堂体验,也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总之,“教学评”一体化导向下的智学课堂建构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需要设计“启智性”的学习目标,构建“智慧式”学习过程,开展“智趣化”的学习评价,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活力、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语文教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