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
作者: 王晓娟“双减”背景下,教师要转变传统作业理念,摒弃单一、乏味、重复为主的作业,设计贴近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的语文作业,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具体的思考和探索。
一、设计形式灵活多样的积累作业
传统的积累作业体现为学生多读、多背诵、多抄写,时间久了,学生陷于被动应付之中,看上去积累的量很大,但是能够真正运用的却很少。因此,教师要设计灵活多样的积累作业,让学生乐于积累知识。
首先是在归类整合中积累。这样的积累作业,既能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又能让学生举一反三。比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火烧云》,课文中出现了许多描写颜色的词语,属于学生积累的对象。教师可以设计积累作业:从课文中画出描写火烧云颜色的词语,进行分类摘抄,提炼每一类词语的表达样式,仿写类似的表达颜色的词语。
其次是在互动表达中积累。教师设计指向朗读背诵方面的积累作业,主要选择重点语段,采用编排演练、模拟播音等方式,让学生想着如何把需要积累的语段中的语言材料,变成自己喜欢的形式存储在记忆中,通过同伴间的互动表达,加深印象,强化积累效果。
再次是在拓展中积累。学生的语言积累,仅仅靠课内积累是不够的,必然需要拓展到课外。比如,学生在课内学习春天的风光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类搜集自己喜欢的表达大好春光的词句,还要尝试运用积累的词句进行表达,使积累的语言材料得到灵活运用。
二、设计梳理文本内容的图式作业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既是基础性学习内容,又是重点学习内容。教师可以设计思维导图式作业,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比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普罗米修斯》是一篇神话课文,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针对这一阅读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可以设计思维导图式作业,引导学生回顾通过梳理课文内容达成学习目标的方法,体现学习的成果。具体的作业要求如下。
一是梳理关键词句。围绕普罗米修斯“盗火”这一事件,从文本中梳理出体现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词句,注意这些词句分别出现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思维导图样式表达出来。
二是概括主要内容。在梳理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借鉴在《盘古开天地》一课中学习的概括方法,尝试概括包括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生完成这样的作业,需要聚焦阅读目标,呈现自己在学习中形成的思维导图,有效地达成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
三、设计领悟思想感情的填空作业
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人文主题的学习要求在课后练习中一般体现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感情”,等等。学生完成这类领悟思想感情的作业之后,很容易就忘记了,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填空类作业,让学生通过填写涉及人文主题的关键词,深入理解并记住文章的思想感情。
比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慈母情深》,课文所在单元以“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表述人文主题,以“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为语文要素。很显然,在本单元第一篇精读课文《慈母情深》中,人文主题的理解、语文要素的学习都应得到充分落实,而二者的聚焦点正是课文思想感情的领悟。对此,教师可以设计下列作业,让学生抓住文本中的场景、细节,深入理解慈母对儿子无私的爱。
课文中最打动“我”的场景是( ),让“我”印象深刻的细节有很多,既有写母亲应声抬头看“我”的镜头( ),又有母亲塞钱给“我”的言行( ),还有母亲数落“我”的话语( )。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一位母亲宁可( )也尽量满足儿子( )的愿望,母亲对儿子的爱是( )。
在完成这样的填空类作业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聚焦文本中的具体场景和细节,体会母亲留在“我”心目中的印象,感受母亲对“我”的无私的爱,深入理解单元人文主题“舐犊情深”。
四、设计满足学生需求的分层作业
在语文作业设计理念上,传统观念是大统一,所有学生都需要完成同样数量和要求的作业,容易出现学困生“吃不了”、学优生“吃不饱”的问题,严重影响学生完成语文作业的积极性。对此,教师需要通过设计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学情的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能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知和体现自己的发展、进步。
比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大青树下的小学》,这是学生进入第二学段学习的第一篇课文,也是统编教材安排单元页体现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第一个单元,教师应根据这些特点,结合班级学生的学情,设计以下分层作业。
一是基础类作业。学生需要抄写生字表中的“晨、影”等生字、词语表中的“早晨、影子”等词语,多写几遍有新鲜感的词语;朗读课文,多读几遍有新鲜感的语句。
二是发展类作业。在课文学习中,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借助资料袋选择一个少数民族,说说他们有新鲜感的地方是什么?你认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表达是什么?试着说出这种表达的特点。
三是挑战类作业。学习课文后,你在校园里发现了什么有新鲜感的对象吗?试着仿照课文中一处有新鲜感的句式表达出来,请同伴评价你说的句子有没有新鲜感。
总之,“双减”背景下,教师应该创新设计语文作业,既体现国家的“减负”要求,又落实语文新课标的理念,使学生通过完成语文作业来体现学习成果。
作者简介: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起凤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