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中见大:让微课成就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作者: 全蓉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正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以其短小精悍、内容具体、目标明确等特点,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生动、形象的学习体验。本文提出相应的策略,期望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更好地利用微课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从而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一、微课设计与制作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微课设计的基石,确保教学内容准确无误是首要任务。以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教师设计微课需要基于课文的描述,准确地传达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自然风貌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查阅权威资料,如地理书籍、科普视频等,确保微课中的信息准确无误。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使用模糊或夸张的语言,要保持内容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二)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关键。教师设计微课时应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重视微课内容的趣味性。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时,教师可以利用动画模拟雨滴落下的场景,配以轻柔的背景音乐,营造秋雨绵绵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师可以穿插一些与秋天相关的趣味小知识或谜语,如“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的文化现象解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互动环节,如“寻找秋天的颜色”小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要求微课设计紧密贴合学生实际需求,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时,教师可以将课文中的寓言故事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帮助学生理解寓意。同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问题,如“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它们教会了你什么道理”,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微课成就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微课设计
1.生字词教学
在三年级语文教材中,生字词教学是基础且关键的内容。教师设计微课时,要精心设计这方面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和效率。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时,教师可以制作关于本课生字词的微课,利用动画效果展示每个生字的笔画顺序和书写规范,同时配以标准的读音和例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互动练习,如生字听写、组词游戏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
2.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环节。教师设计阅读理解方面的微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以教学三年级上册《那次玩得真高兴》为例,教师可以制作阅读理解课文内容的微课,先通过动画或视频呈现课文的主要情节和场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接着,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和段落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阅读理解练习题,如选择题、填空题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微课在课堂各环节的具体应用
1.课堂导入
微课可以作为课堂导入的有效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在讲解新的课文之前,教师可以播放与课文相关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例如,在教学《那次玩得真高兴》之前,教师可以播放一个关于游玩的视频,让学生回忆自己的游玩经历,为接下来的课文学习打下基础。
2.新知识讲解
在新知识讲解环节,微课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制作相应的视频,在讲解的过程中进行播放和展示。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个关于西沙群岛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自然风貌和生物多样性等知识。
3.巩固练习
在巩固练习环节,微课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复习和巩固手段。教师可以制作一些针对课文重点和难点的视频,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观看和学习。例如,在讲解完《那次玩得真高兴》后,教师可以制作一个关于课文重点语句和段落的视频,让学生在课后复习时观看。
三、微课与小学语文传统教学方法的融合与创新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活力。然而,微课并非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方法,而是与其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一)微课与传统板书、讲解相结合,形成互补优势
传统板书和讲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能够直观展示知识脉络,即时反馈学生的疑问,而微课则以其形象生动、信息量大、可重复观看等特点,为教学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教师将微课与传统板书、讲解相结合,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形成互补效应。
以教学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为例,在讲解课文时,教师可以先通过传统板书勾勒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框架,帮助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随后,教师利用微课展示草地的美丽景色和蒲公英的变化过程,让学生仿佛置身那片金色的草地之中,深刻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教师结合板书给学生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和情感表达。这样的教学方式,既保证了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二)创新教学模式,促进自主学习
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逐渐进入小学语文课堂,为微课的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这些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鼓励学生在课前通过微课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则侧重于讨论、合作和解决问题。
1.翻转课堂
以教学三年级下册《我不能失信》为例,教师可以提前制作一段视频,介绍课文的背景知识、人物性格特点和主要情节等。学生在家观看视频后,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课堂上,教师不再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而是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主题展开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同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探究性问题,如“你认为守信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守信或不守信的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发表见解。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学生不仅掌握了基础知识,还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混合式学习
混合式学习是将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资源组织学生进行线上预习和复习、线下课堂学习。以教学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为例,教师可以先通过微课介绍司马光的生平和故事背景,让学生在课前对课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表演故事情节。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穿插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和语法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混合式学习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不同场景下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微课作为信息化时代的新兴教学资源,不仅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活力,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作者简介: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海石中心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