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主体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作者: 秦建芳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是值得每位教师思考的问题。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师不重在教,而重在引导学生怎样去主动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学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一、自主学习

陶行知先生在“六大解放”理念中强调要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和时间,使他们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得到真正的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生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思维。

例如,在《松鼠》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预设”与“生成”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是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在学生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板书的设计,将文本的主要信息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开展条理化的学习和系统化的思维活动。二是充实科学知识。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查找松鼠的相关资料,带领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充实学生的科学知识。三是畅谈个人感悟。学生学习说明文,一定会有个性化的认知和感悟,教师适时梳理学生反馈的信息,并将其中的精华以板书的方式展示出来,强化学生的获得感和成就感,进一步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二、互动学习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师“躬亲共做”“躬亲共学”理念,要求教师要强化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例如,《落花生》是一篇饱含着浓郁生活气息和生活哲理的文章,教师组织学生互动学习,将课堂交给学生,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必要的指点,让学生自主学习文本。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适当的指导。一是学什么。教师指导学生在文本阅读中明确学习的目标,在课前预习中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和科学常识,在自主阅读中明确文本的内容和写作脉络,初步领悟生活哲理。二是怎么学。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学习,即学内容,概括全文,注意语言的简洁完整;学哲理,感悟生活,注意情感认知的细腻生动;学语言,品析文字,感受语言表达的质朴自然。三是怎么用。教师指导学生开展仿写练习,以小练笔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语用训练,锻炼表达能力。

三、探究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要督促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乡下人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细节描写入手,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学生阅读文本,抓住作者描写的屋前搭瓜架、门前种花竹、房前屋后养鸡等场景,可以体会到浓郁的乡土气息,感受乡下人家自然平和、舒适惬意的生活。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紧扣关键语句“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思考作者写了哪些季节、时间的景物。学生深入阅读文本,了解到作者写了乡下人家的“春、夏、秋”和“白天、傍晚、夜间”的景物。教师可以继续追问“在你眼里,乡下人家的景物是怎样的呢”,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开展随文练笔活动,很好地锻炼了表达能力。

语文教师必须审时度势,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作者简介: 江苏省南通市永怡小学语文教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