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教学落实
作者: 徐培培写清楚是小学第二学段习作教学的重点要求,在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中,体现为“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阶段性目标。教学时,教师要找到“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出发点,抓住关键点,指导学生开展扎扎实实的学习,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一、关注段落结构,学习写清楚
段落结构是字词句向篇章过渡的关键学习内容。一段话通常由多个句子构成,句与句之间如何有效地连接起来构成自然段,体现的就是段落结构关系;同样,一篇文章由多个段落组合而成的,段与段之间的连接关系体现的就是篇章结构;而段落结构与篇章结构多数时候具有同构性特点。
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常见的段落结构有总分式、并列式、承接式、因果式、转折式等,三年级学习的段落结构以总分式为主。比如,三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秋天的雨》的第二自然段就属于总分式段落结构;在第六单元,编者安排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总分式段落结构。在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编者安排了“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系列学习内容。比如,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赵州桥》的第三自然段属于总分式构段,作者围绕“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一过渡句把这段话的意思写清楚;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第三自然段也是总分式构段,作者围绕“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这一总起句把这段话的意思写清楚。这样一来,学生学习了大量的段落结构范例,了解了段落结构的特点,就能掌握段落结构的基本范式,为迁移运用打下基础。
二、聚焦典型事例,指向写清楚
在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训练中,一段话的组织形式是段落结构,而一段话具体写什么属于段落内容,可以说能够围绕“一个意思”的内容有很多,因而需要学生认真选择,这种选择的标准就是典型事例。学生抓住典型事例来写一个意思,就很容易达成写清楚的目标。
比如,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虾》的第三自然段是围绕“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这一意思写的。作者在总起句之后的分述中选择了三类有代表性的现象:一是以三个“有的……”句式,选择小虾的有趣活动为代表,有“独自荡来荡去”“互相追逐”“紧贴住缸壁”等情形;二是选择扰动正在休息的小虾的有趣情形,描写得很细致:在立即寻找新的安静休息场所的途中,不停地舞动细长的双腿,用“一张一张的”写钳子,“一翘一翘”写胡须,“一突一突”写眼珠子,写出来的趣味很独特,能够给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三是选择最特别的情形体现有趣,写的是小虾生气时正碰到闲游的同伴打斗的情形,其激烈程度是可以“蹦出水面”甚至“蹦到缸外的地面上”,显然是不顾一切地打。作者将小虾在小缸里的各种有趣活动写清楚的秘妙就在于重视选择典型事例进行表达。
三、强调多种顺序,落实写清楚
学生确定了需要写清楚的内容之后,还要将表达这些内容的语句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起来,才能落实写清楚的要求。
比如,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海底世界》的第四自然段是一个总分式构段,总写的句子是“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在分写动物的不同活动方法时,作者选择了海参、梭子鱼、乌贼和章鱼、贝类等有代表性的动物,依次写出了它们的活动方式及特点。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表达顺序呢?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真地研读这些动物活动的内在关联。一是体现活动速度;二是体现活动方式;三是体现活动的动静情形。经过这样的研读与梳理,学生就会发现课文在分写这些动物的活动方式时,前后两个分写的动物之间形成一种对比关系,使得所写的动物活动显得很有趣,又体现了写清楚的要求。教师选择课文中的典范构段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学生才能逐渐掌握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表达顺序。
总之,落实“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这一表达目标,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文本理解出发,突破关键问题,习得由段到篇的相关表达能力。
作者简介:江苏省淮安市张码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