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策略探析

作者: 李玫

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要立足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引领学生对文章进行系统性、全面性的研究与分析,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一、丰富群文阅读内容,夯实深度阅读

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思考文学作品背后的文化、历史、社会背景。例如,在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学习之道”的群文阅读主题,引导学生从三个视角开展群文阅读活动。首先,学生从文本阅读入手,学习文本的说理方式。比如,《劝学》《反对党八股》《拿来主义》,这几篇课文都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方法进行论述,针对现实问题发表议论。其次,学生从作品背景入手,深入解读其文化、历史和社会内涵。比如,《反对党八股》中关于当时背景下“文风”问题的教学,笔者结合2024年高考试题中引用的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内容,引领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深入理解毛泽东的相关作品的文化内涵、思想内涵和社会内涵。再次,学生从小组合作入手,共同研读、讨论作品。以鲁迅的《拿来主义》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结构、语言风格、议论方式、说理方式等角度进行讨论。

二、探究群文阅读内涵,强化比较阅读

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要引领学生在文本解读中掌握文本的基本内容、结构和主题,并在对比、联系和整合中分析文学作品的共性和特色。

例如,教学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两篇课文,教师可以围绕“劝谏”主题,引入《召公谏厉王弭谤》一文,组织学生开展群文阅读活动。首先,教师指导学生围绕《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两篇课文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比较阅读。一是理解和挖掘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教师引导学生从文学主题、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语言风格等方面,比较这两篇文言文的写作技巧。如从文学主题入手,《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作为臣子向皇帝提交的奏章,《答司马谏议书》是王安石给司马光的回信,两篇文章的语言表达不一样。二是探究其共性和差异之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文本内容的整体分析中感受文本简洁的行文特点、严谨的说理技巧、理直气壮的情感底蕴。以说理技巧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去查找支持作者某个观点的事实,并简要概括其说理特点。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紧扣《召公谏厉王弭谤》的语言风格,探究其说理技巧,加深对“谏”这类文体的理解。

三、拓展群文阅读范围,深化自主阅读

叶圣陶先生提出,要让学生在疑难自决、是非自辨、斗争自奋和高精自探中实现自求得之。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要在拓展阅读范围中深化学生的自主阅读,强化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例如,教学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两篇课文,教师可以围绕“礼”这一主题,引入《侍坐章》一文,组织学生开展群文阅读活动。在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是否“合礼”进行讨论,如“子路率尔对曰,是无礼吗 ”“秦穆公与晋联合攻郑,又放弃攻郑,这符合礼吗”“座次安排,把刘邦放在较卑的位,是否失礼”。如有必要,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拓展近期社会上的热点事件,组织学生从古代与现代的角度去分析“礼”的内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要让学生走出文本,走向文学宝库,在群文阅读中去定位文学主题,鉴赏人物形象,品析语言风格,探究表达技巧,解读文化内涵。

[本文为山东省淄博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重点课题“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有效策略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3ZJZ003]

作者简介: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实验中学语文教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