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微写作情境,提升微写作能力

作者: 郭庆昌

微写作有着短小精悍、形式多样及贴近生活的独特优势,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微写作能力,教师需精心创设微写作情境,使之成为激发学生创作欲望的催化剂。这些情境如同生活中的点滴灵感,随时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由挥洒笔墨。相较于“大作文”,微写作的命题更加开放,内容更加明确,便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灵活多样的训练。在这样的训练中,学生不仅能够迅速捕捉生活中的细节,还能在有限的篇幅中深入挖掘,进行精准而深刻的表达。这样的语用实践,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

一、紧贴现实,洞察生活细节

在微写作教学中,紧贴现实、洞察生活细节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这一理念在新课标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新课标强调的“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等学习任务群,正是为了引导学生立足当下,关注现实生活。微写作以其短小精悍、灵活多样的特点,成为连接课堂与生活、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教师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微写作情境,可以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用文字记录生活,表达情感,在写作中获得成长。

例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写作主题是“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微写作情境:“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中,你和家人一起去公园游玩。请描述你在公园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场景,300 字左右。”这个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紧密相关,能够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一个学生以细腻的笔触,将我们带入了他那充满生机的公园之旅——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为这趟旅程添上了几分温暖与明媚。公园里的花海,仿佛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红的如火、黄的似金、紫的像霞,每一朵小花都在尽情地绽放,展现着生命的活力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蝴蝶在花间轻盈起舞,蜜蜂则忙碌地穿梭其间,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生动与和谐。值得一提的是,该学生并未止步于对整体景象的描绘,而是深入细节,通过蹲下身子观察一朵粉色小花,展现了其独特的观察力与感受力,花瓣的娇嫩、露珠的晶莹、阳光下的璀璨,这些细微之处被一一捕捉并生动呈现,让读者仿佛亲眼见到了那朵小花,感受到那份来自大自然的纯净与美好。正如古人所言:“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这个学生的作品,正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是对生活热爱的直接体现。通过微写作这一形式,他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更在参与、体验与探究中,加深了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与感悟。因此,在微写作教学中,教师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情境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能够引导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感受、学会表达,从而在写作中不断成长,让文字成为他们记录生活、抒发情感、传递思想的有力工具。

二、读写并进,共筑灵感桥梁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中密不可分的两个环节。阅读为写作提供素材、灵感和语言表达的范例;而写作则是阅读效果的检验和深化。在微写作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读写并进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机融合,共筑灵感桥梁。一方面,通过阅读经典文本,学生可以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语言风格和思维方式;另一方面,通过微写作练习,学生可以将阅读所得转化为自己的写作实践,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这种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语用能力,促进其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以教学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背影》为例,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微写作情境:“请仔细阅读《背影》中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段落,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展现父爱的。请你也选取一个与父亲相处的瞬间,用类似的细节描写方式,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微作文。”在这个情境中,学生首先需要深入理解《背影》中父亲买橘子的细节描写,体会这些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艰辛和不易,也深刻地体现了父爱的深沉和伟大。在此基础上,学生选取自己与父亲相处的一个瞬间进行仿写。比如,一个学生这样写道:“那天放学,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我站在校门口焦急地等待着。不一会儿,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雨中——是爸爸。他穿着雨衣,手里拿着一把伞,快步走到我面前,把伞递给我,自己则继续穿着雨衣走在雨中。我看着他湿透的裤腿和背影,心中涌起一股暖流。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父爱的温暖和力量。”这个学生运用了《背影》中的细节描写方法,通过描写父亲下雨时给他送雨伞的情景,表现出父爱无私与伟大。这种读写并进、以读促写的微写作方式,不仅能使学生懂得如何利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情感、性格特征,而且能使学生在读写过程中得到深切的情感体验与人生感悟。

三、多元评价,促进互动成长

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成长。在微写作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元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较为全面和客观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多元评价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涉及学生的学习旅程、学习态度、采用的学习策略,既重视教师评价又重视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通过多元评价使学生能更清楚地了解自身的长处与短处,有的放矢地提高学习水平;与此同时,同学间互评互改还有利于加强学生相互间的理解与沟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以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议论文写作”单元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微写作情境:“请针对当前社会上的某个热点问题(如网络暴力、环境保护等)发表你的看法,并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议论文片段,并在小组内评价各自的作文。”在此情境中,学生需要对所选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剖析,再写一篇短小的议论文。在小组的互评环节中,学生有机会互相阅读对方的作品,并在论点的明确性、论据的充分性和论证的逻辑性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学生有能力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协助同学对作品进行优化,还能从中得到启发。比如,在评价一篇关于网络暴力的议论文时,有的学生说:“你的论证非常清楚,一针见血地指出网络暴力危害之大、程度之重。但是,从论点上看,我认为可以再列举几个具体事例支持你的观点。”这样的评价不仅指出了作品的可取之处,而且还给出了改进的具体意见,对作者进一步改进作品有一定帮助。在小组互评过程中,学生也能对热点问题本身展开探讨。他们既能分享各自的见解与主张,又能倾听别人的建议与意见。这种互动式评价,既有利于促进学生写作能力与评价能力的发展,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总之,微写作情境的创设是促进初中学生微写作能力发展的有效手段。在核心素养目标导向下,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微写作情境的创设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丰富多彩的写作体验,让他们在写作的世界中自由翱翔。

作者简介:山东省滕州市龙泉实验学校语文教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