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在高中语文单元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作者: 高琳

项目式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改革实施后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核心在于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方式以学习项目为教学载体,通过实际问题驱动项目的开展,旨在激发学生的思维,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构建知识体系。

一、项目式学习在高中语文单元教学中的应用的必要性

项目式学习在高中语文单元教学中的引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传统的单篇教学方式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难以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且知识整合度较低。若我们以单元主题作为项目式学习的核心内容,将具体的篇目细化成多个子问题,构建单元学习任务链,不仅能够有效地减少所需课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整体架构。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课程涵盖了16个单元主题,分别是青春激扬、劳动光荣、生命的诗意、我们的家园、乡土中国、学习之道、自然情怀、词语积累、中华文明之光、良知与悲悯、探索与创新、媒介素养、抱负与使命、观察与批判、不朽的红楼、责任与担当。这些主题恰恰可以作为项目式学习的核心问题,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思考与实践空间。

围绕这些单元主题,学生可以更容易地找到文章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在完成多个学习任务群的过程中实现多种能力的提升,增强对各个主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这种方式也有助于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合作意识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项目式学习在高中语文单元教学中的应用要求

(一)单元教学任务的设置需符合真实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一个常见的现象是学生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其文学阅读往往呈现快餐化、碎片化的特点,这导致学生在语言建构上出现了直白化、浅薄化、网络化、碎片化的趋势,不利于其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写作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的提升。因此,在项目式学习中,单元教学任务的设置应当紧密结合真实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经典文学作品,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以“学习之道”单元为例,我们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学习是永恒的话题,每个人在一生中都需要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当今社会倡导终身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对于学习我们并不陌生。身为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再到如今的高中,你是否曾深入细致地思考过与学习相关的道理呢?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习,现在,让我们来好好整理一下与学习有关的感受吧。”这样的情境能够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感悟和学习收获,使他们更容易思考与自己相关的学习问题。

(二)项目式教学中任务链的设定应紧密围绕主题展开

在项目式教学主题确定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拆分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关注单元主题,通过借助学习提示来发现篇目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小组任务,并细化分工,从而完成单元主题学习任务。以“良知与悲悯”单元为例,该单元共包含三篇经典戏剧节选——《窦娥冤》《雷雨》和《哈姆莱特》。这三篇作品均为古今中外戏剧名篇,从时间的维度上展现了元代戏曲以及现代话剧的发展高峰,从空间的维度上则对比了中外戏剧的异同。尽管这三篇戏剧出自不同的时代、环境和作者之手,但它们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主题——“良知与悲悯”。这一主题贯穿于整个单元的三部戏剧中,使学生在欣赏剧情的同时,也能深入体会到人物内心的冲突与挣扎。

相较于传统的单篇教学,本单元采用项目式教学能够涉及更多形式和内容,从而使学生对戏剧和悲剧的理解更为深刻。围绕“良知与悲悯”这一主题,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来引导学生开展研讨活动。

1.在个人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良知与悲悯”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请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2.在《窦娥冤》《雷雨》和《哈姆莱特》这三部戏剧中,人物身上分别展现了哪些类型的良知和悲悯?

3.请分析这三篇戏剧作品中的人物命运有哪些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又反映了哪些社会现象或人性特点?

4.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良知与悲悯”的表现方式有何异同?请对比分析这些差异。

5.面对各自的命运,三篇戏剧作品中的人物是如何选择的?他们的选择对现代读者有何指导价值?

6.请指出这三篇戏剧作品中有哪些情节或细节能够触动观众的情感,引发其深入思考?请说明原因。

7.通过学习和分析这三篇戏剧作品,你对于“良知与悲悯”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体会?

这些问题从学生对“良知与悲悯”的基本认识出发,逐步拓展到具体的戏剧作品分析,进而探讨人物形象、命运选择以及情感共鸣等多个层面。通过深入探究这些问题,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良知与悲悯”这一主题,还能够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三)项目式教学中的结构化设计应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

新课标对核心素养的要求主要体现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个方面。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教师对问题的结构化设计应紧密围绕这四个方面进行,培养学生在真实语言情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例如,以“生命的诗意”单元为例,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来品味诗歌的意境之美,结合时代背景,借助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方法来深入把握诗歌的内涵,体察诗人的人生思考和人生选择。此外,学生还可以尝试创作诗歌,撰写文学评论,提升自己的审美鉴赏和表达能力。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加深对社会的思考,增强对人生的感悟,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项目式学习在高中语文单元教学中的效果

项目式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的课堂限制,通常涉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使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

项目式学习通过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语文课堂不再仅仅局限于读、品、赏、写等传统教学活动,而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比如在戏剧单元学习中,学生通过自创小剧本、进行舞台设计、参与戏剧表演和戏剧评论等多样化的活动,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自主寻找信息、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评估结果,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与他人有效沟通和合作,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增强了跨学科知识整合的能力,培养了批判性思维。

总的来说,项目式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培养核心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三亚学校语文教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