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探究

作者: 林淑琼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了学习任务群教育理念,将中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规划为基础型、发展型与拓展型三个层面。通过对任务群与单元整体教学的分析,文章认为将任务群理念融入单元教学应以学生兴趣为主线、体现单元教学层次性、整合任务群基本要素。为体现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势,文章从指向核心素养,确定单元目标;结合单元目标,设计任务集群;整合学习资源,组织实践活动;考核学习成果,健全评价体系四方面论述教学策略,并做出成果预估。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小学语文;单元整体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5)01-0029-04

学习任务群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也是一种学习方法,主张“学习+任务+群”,以指向核心素养为主,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资源、学习评价与学习活动。在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运用任务群理念可体现教育的层次性、整体性与全面性。学习任务群将单元知识划分为不同的情境任务,有助于学生由浅入深,逐层探究,相较于传统单篇教学,单元整体更具全面性。加之任务群的运用为教学提供了无限可能,值得小学语文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加大研究力度。

一、 学习任务群与单元整体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指向核心素养培养,具备情境性、实践性与综合性。从学习任务群的概念与特点分析,其主要融合了“任务驱动”和“教学做合一”两种学习理念,对应到语文实践教学中,就是学习任务与实践活动的结合。因此,学习任务群可理解为“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学习任务组成的语文实践活动”。

单元整体教学是以一个单元为单位,在教学过程中以单元目标为导向重新建构单元知识,规划教学方案,设定教学步骤等,体现了教育的层次性、全面性与开放性。单元整体教学并非单元知识的简单相加,而是结合课标要求多方面考核学生的情况,渗透学习活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情境、学习资源与学习评价等,构建全方位、多层次教育空间。教师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必须具备纵观全局的能力,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教、反复习得”的规律,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知识。

学习任务群与单元整体教学在本质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以学习任务群为导向实施单元教学具有可行性。从概念上分析,单元整体教学是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具体化,使任务的设计与实施更具细节性;学习任务群为单元教学目标、主题、任务等方面的设计提供了导向,促进单元整体教学有效进行。由此可见,在单元整体教学中,以学习任务群为导向运用大概念、大任务与大单元整合要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

二、 学习任务群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思考

(一)以学生兴趣为主线

无兴趣不可能有知,无兴趣不可能有行。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学生接触到的知识面更加广泛,学习不再以传统单篇为主,而是以明确的目标为导向,由浅至深、由表及里展开学习。新课标强调学生应占据课堂主体地位。在单元教学中渗透学习任务群理念,教师必须以学生的兴趣为主线,才能保障教育工作的实施与开展。以“名著阅读单元”为例,该单元内容涉及“整本书阅读”任务群,要想引导学生完成阅读任务,教师必须借助阅读推介会、情景剧表演等方式,将学生带入名著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不同单元教育内容各有不同,但都需要学生具备足够的学习兴趣,才能构建师生互动的课堂,实现教与学的契合,促进教育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二)体现单元教学层次性

单元教学是由整体向局部过渡的一个过程,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为学生学习提供明确的方向。这就要求教师的单元内容设计中,注重教学内容的层次性、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为学生构建轻松和谐的单元学习空间,为任务群教学理念的融入提供有力保障。一般来讲,一个单元包括课文、习作、综合性活动、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快乐读书吧等,不同模块之间的整合都需要体现教育的层次性。例如,课文内容可与口语交际结合,要求学生在单元学习之后具备足够的口语互动能力,在口语表达的基础上,需要过渡至习作教学,也就是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从阅读过渡至口语交际,再由口语交际过渡至习作,最后再组织丰富的习作活动,在由浅入深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语言能力,为核心素养培养提供实践基础。

(三)整合任务群基本要素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应尝试整合任务群各项要素,即学习活动、学习方法等,这些要素是学习任务群融入单元整体教学的关键所在。以学习方法为例,需要教师将不同的学习方法整合起来,如小组合作、研学旅行等活动,都是填补学生独自学习空缺的关键所在。又如学习内容,需要教师将符合教育需求的资源整合起来,为学生营造一个广泛的学习空间,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各方面能力,学会自主学习。学习任务群基本要素是融入单元教学的根本条件,教师在要素整合中,需要根据单元目标与学生学情展开,力求充分体现学习任务群在单元教学中的应用优势。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应将教育目光面向线上平台,构建立体化教育环境,为单元整体教学做好铺垫。

三、 学习任务群下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学习任务群下的单元教学是以单元整体知识为主,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为例,不同单元教育方向各有差异。教师在整合单元知识时,应围绕学生学情与任务群教育需求设定不同的学习任务,提升单元教学实效性。文章以统编版五上第三单元为例,浅谈如何基于任务群实施教学。本单元包括三篇文章、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五大板块。

(一)指向核心素养,确定单元目标

根据发展型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教师需要在单元教学中丰富学生阅读资源,鼓励学生接触新鲜事物、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结合这一单元内容,教师可将主题确定为“读民间故事,写民间篇章”。文章结合教育经验分析,中高段学生喜欢阅读民间故事、神话故事,并能将自己喜欢的章节讲述给他人。但是极易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内容不全面,无法通过简单的语言理清文章脉络。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故事本身,尚未积累与梳理语言运用,导致在转述过程中无法运用清晰简洁的语言说明故事来龙去脉。因此,本单元教育目标是感受民间故事语言运用技巧与艺术描写手法,学会运用有效的语言转述故事,并且不能破坏故事原意与人物形象。

本单元包括《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三篇课文,教师在单元教学中,应充分借助教材的力量,让学生整体感知单元内容,从语言方面入手,运用口语、书面语传递出情感丰富的民间故事。应“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要求,本单元目标清晰明了,即阅读文本,借助插图梳理故事情节,理清故事脉络,掌握文章时间、地点与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与结果;在阅读过程中可采用想象的方式刻画人物形象,如在阅读《猎人海力布》时,可想象海力布心系村民、舍己为人的形象;结合阅读经验,根据自己喜欢的故事缩写,提高书面语表达能力。宏观来讲,本单元的目标就是“说”和“写”,重点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为主。教师在指向核心素养制订单元目标的同时,应重点将目光放在语言方面,体现本单元教育主题,促使学生在单元整体学习中习得语言能力。

(二)结合单元目标,设计任务集群

明确的目标是任务群设计的基本要素,也是统领单元教学的主线。每个单元都具备明确的目标,教师应根据单元目标、情境、学习方法、学习资源等方面展开设计,确保学生在任务群的驱使下更好地学习单元知识。本单元以民间故事为主,教师可设计“民间故事我知道”的大任务。在单元教学起始阶段,教师要求学生自主撰写民间故事人物的邀请函,通过闯关收集这些人物的回信,并与自己喜欢的角色畅聊、游玩一天。在大任务的引领下,教师可根据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小任务,使情境任务更加具体,体现任务群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任务一:走进民间故事。运用课文、“快乐读书吧”提供的民间故事资源,走进民间故事天地,积累更多民间故事。通过阅读、调研采访等方式,将积累的民间故事制作成宣传册、PPT、报告册等。这一任务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与民间故事同步前行,掌握与积累更多民间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与哲理,增强对民间故事学习的积极性。

任务二:话说民间人物。这一部分包括三篇课文,需要学生掌握故事的起因、经过与结果,故事涉及的人物、时间与地点,在故事讲述中感受人物鲜明的形象与性格品质。这一任务可结合“口语交际”“语文园地”模块完成,强化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或阅读课外民间故事,将其以自己的语言转达,实现书面语与口语的转换,强化思维、语言等素养。

任务三:缩写民间故事。该任务力求读写结合,将课文作为缩写对象,采用简易的语言表达民间故事;或延伸至课外,将自己喜欢的故事作为缩写的对象,并确保原意不变。在故事缩写中,实现了阅读与习作的融合,对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与想象力培养有积极作用。

(三)整合学习资源,组织实践活动

学习资源与学习活动是学习任务群的两大要素,在情境任务设计中,教师应多元化整合学习资源,为学生创建相对广泛的学习环境。在任务群实施中,可将不同学科的内容,不同任务群之间相互融合,实现知识的有效对接,鼓励学生在不同媒介中掌握更多民间故事。以任务二“话说民间人物”为例,教师可鼓励学生跨媒介学习、跨学科学习。如知名度较高的民间故事《白蛇传》《牛郎织女》《精卫填海》《盘古开天》等,都被改编为影视剧,学生可借助影视剧资源掌握更多民间故事。信息媒介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教师可借助信息媒介创设实践活动,引起学生的关注与认可。

具体来讲,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可组织“民间故事我来讲”主题活动,要求学生将搜集的民间故事以语言的方式讲出来,并借助信息设备录制视频;在活动结束之后,播放学生演讲视频,鼓励其在后期养成转述故事的习惯,潜移默化地强化其语言能力。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还应注重审美创造、文化自信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活动中,可尝试将核心素养基本内容关联起来,体现单元教学的育人优势。如组织文稿征集活动,要求学生缩写民间故事,或将自己在生活中积累的民间资源整理起来自主创编民间故事。在民间故事收集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加之将积累的故事以自主创造的方式体现,对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与审美素养有正面影响。学生在文稿创作中,可渗透思政、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使民间故事背景更加丰富。实践活动在单元整体教学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教师应结合单元教学需求组织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发展提升。

(四)考核学习成果,健全评价体系

评价是考核学生是否达标的一把尺,是检验任务群教学成果的一双眼。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必须将评价渗透教育全过程,构建教学评一体化机制,促进教学在评价的作用下取得理想成果。学习评价是学习任务群的一大要素,对后期教育起着决定性作用。单元整体教学在收尾工作中,同样为下一个单元的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而评价正是总结经验的关键一环。因此,在单元教学中借助任务群实施教学,教师应健全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性与诊断性功能,促进教育质量发展提升。

本单元以大任务“神话故事我知道”为主,并根据大任务设计三个小任务,为学生理清了学习思路。结合上述三个小任务,教师可设计以下评价目标:资源收集、口语表达、创作能力。以资源收集为例,任务一重在考查学生的民间故事整理能力,在整理过程中,学生可按照自己的喜好,教师再将学生的整理情况划分为不同的类型,结合类型做出评价。以口语表达为例,任务二重在考查学生的口语互动能力,将书面语知识以口语的形式表达,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以创作能力为例,任务三要求学生缩写民间故事,围绕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缩写。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故事缩写情况做出评价,观察故事情节是否完整,故事内容是否全面,语言是否简洁。在明确的任务考核中,教师可从评价内容、评价主体与评价模式方面完善。评价内容可指向核心素养,即语言、思维、审美与文化等,或指向听说读写思辨能力;评价主体包括教师与学生,双方都需要自评与互评;评价模式包括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以单元学习的过程为主,结果性评价以单元学习完结之后的成果为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