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方法探究

作者: 胡生军

摘 要:在近年来的教育教学发展过程中,核心素养培养作为各学科中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让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拥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切实提高学生的学科基础,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因此,在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也需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分析传统教学背景下数学课堂所存在的各种不足,然后充分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数据分析、数学建模以及运算等方面的能力。核心素养的培育,可以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运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以及运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一系列的教学实践为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提出了全新的改革方向,切实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文章主要从传统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价值,以及小学数学教育中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等几个方面展开针对性探究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5)01-0064-04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当清楚地认识到核心素养并不指的是一项单一的学习技能,而是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多种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的综合体现。尤其是对当前高速发展的社会而言,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的创新与发展,就应当在义务教育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他们不仅需要牢牢把握数学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更要学会如何在现实情境中去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以获得终身发展的机会。具备数学核心素养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整自身的学习方法,以便更好地契合社会的需求、适应社会的发展。但是在当前教育教学中,一些数学教师由于受到了错误教学理念的影响,并没有认识到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价值,在课堂上只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灌输。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应当结合先进的教学思想以及自身已有的教学经验,在课堂实践中重点探索核心素养的价值,然后将其渗透到数学课堂的各个环节。

一、 传统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学生实际需求,缺乏课堂教学目标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数学教师仍然秉持着传统的教学观念,导致课堂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并没有真正实现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其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将教学的重心放在对数学教材中一些单个知识点的传授和讲解方面,却没有真正将这些知识点进行有效衔接,从而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更加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这样的教学现状主要是因为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不足,导致整个数学课堂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同时也忽略了数学教材中各个章节之间所存在的必然联系,缺乏对这些知识的总结和归纳能力。更重要的是,面对知识零散的数学学科,很多教师在备课教学之前也缺乏一个明确的数学课堂目标,在目标缺位的情况下展开无目的性的教学,很难真正收获有价值的教学成果,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一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过于看重学生的数学成绩,在应试思维的影响下往往采取“填鸭式”教育方式,让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从而缺乏对数学知识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在学习中产生相应的抵触和逆反心理。

(二)数学教学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习兴趣

在新时期背景下,教师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就需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尝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测定哪些教学方法对学生是有益的,并且能够契合他们的学习需求,从而让教师以此作为课堂的改革方向。但是现在一些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自身的教学经验不足或是缺乏创新意识,在课堂上所采取的教学形式往往比较单一,并且保持长期不变的状态。这样就难以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在课堂上往往缺乏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而教师在其中所采取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法,也对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产生了不可忽略的负面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单一的数学教学模式下难以被激活,也就无法驱动他们对知识点展开更加深入的探究,增加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难度,让整个数学课堂丧失了应有的活跃氛围,同时也限制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自由发展。

(三)学生数学思维受限,灵活发散能力不足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就是加强他们的思维灵活度,让学生可以结合自己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在课程上尽情地探索与发散,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但是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将学生看作数学课堂的主体,而是以自身为主题指导学生完成知识学习任务。学生在此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也会导致他们的数学思维受到限制,从而只能顺应教师的教学思路走,缺乏对知识探究的能动性和创新意识。通过分析学生思维现状,会发现其中所表现出来的灵活发展能力不足,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只会简单地套用数学公式分析和解决问题,却缺乏对数学理论举一反三和灵活运用的能力。这样不利于真正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让他们在课堂内外能够形成独立学习的意识,有效落实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

二、 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价值

新时期,之所以要强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一方面是因为这是数学教学的必由之路,有利于顺应时代的发展变革,同时也能够真正全面契合当前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通过核心素养的强化有利于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储备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增强他们的终身学习意识,在小学阶段打好数学学习基础,能够为之后的数学教学提供坚实的保障。此外,数学核心素养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在学习中结合生活元素去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升知识转化能力。因此,在现阶段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核心素养渗入带数学的各个方面,从课堂教学理念到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都应该有核心素养作为课堂的终极目标,真正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课堂上收获更多成果。

三、 小学数学教育中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明确数学课堂目标,重视核心素养渗透

教师要认识到当前数学教学任重而道远,尤其是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前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所必备的基本素养,应当将其融入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掌握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灵活发散思维,高效分析和解决问题,有效构建起数学学习的科学体系。由于小学阶段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相对而言比较零散,要求学生全面掌握这些知识的前提是能够明确当前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这就对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在备课和教学环节中充分整合课本上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基础的学习框架。这样才便于在课堂教学实践的各个板块中促进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的渗透,也让学生从以往数学课堂上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逻辑思维以及对知识的推理能力,学会在数学课堂上运用理论知识进行举一反三,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时、分、秒”一课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理解时间概念,在具体的情境中要体会一刻钟等于15分钟,并且结合生活时间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记录时间的能力,更好地解决现实问题。这样的数学课堂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有助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体会时间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挥核心素养的培育价值。

(二)创设多元情境模式,启发学生数学思维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为了获取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也应当围绕着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学生带来更加新鲜的学习体验,充分激发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为他们创设多元化的情境模式,基于不同的教学主题和教学内容为学生创建不同的情境,能够带来更加丰富和鲜活的学习体验,也在此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比如,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上运用问题情境模式展开教学,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教学目标,可以在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穿插一系列的问题,通过问题启发学生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思考,也借助问题实现课堂各板块之间的衔接。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充分把握维度、图形、视角等的变化,细化对不同物体总体结构和主要特征的观察,从而能够有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不同的物体,然后分别提问学生的观察结果,让学生意识到处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辨认、想象、推理等活动,掌握观察物体的正确方法,充分发挥问题情境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发散作用。学生在面对问题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自身以往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初步分析和解答,然后再结合当前课堂所学的内容展开深度的探索,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散,让他们在问题的引导中逐步强化数学核心素养。除此之外,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还可以给学生运用生活化情境展开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并且收集更多的生活元素将其融入数学课堂中。例如,在学习“认识小数”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入生活情境,列举超市购物过程中所看到的价格标签,由此入手引出小数相关的知识点,让学生在贴合生活的情境中深化对小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让数学学科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活动,在启发学生课堂主动思考的基础上,让他们更加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学生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在多媒体中给学生呈现出更加丰富的数学知识资源,并且通过更加直观高效的形式将知识展现在学生眼前,有利于将抽象概念转化为思想知识进行理解。在课堂情境多元整合的背景下,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探究兴趣,全面深化对数学知识的解读,让学生在情境教学模式下可以实现全面发展。

(三)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增强知识应用能力

数学学科是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因此,教师要承认学生小学阶段给他们打好这门学科的基础,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这也是数学核心素养在当下教师理念中的必然要求,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和点拨下可以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上积极鼓励学生展开自主探究,为学生布置一些由简到难的课堂实践任务,训练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教师在为学生制订数学课堂学习方案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核当前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给学生科学划分数学学习小组,让他们通过小组的形式在课堂上展开实践和探索。这样的学习模式一方面有利于强化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意识,另一方面又能够寻求小组同伴的协助,增强他们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认识更大的数”一课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掌握一些数学中的大数,包括亿以内数字的认识、读写、大数的改写以及近似数等概念知识。学生在之前已经学过“100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等相关内容,在探究本节课知识时可以基于小组合作模式展开探究,让学生探索这些大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为后期的数学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由于小学数学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教师无法直接给学生演示一些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方法。因此,可以设置为小组课后的自主探究任务,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来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通过小组实践得出正确的结论,切实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

(四)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树立课堂批判精神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还需要让他们在学习和理解知识的过程中掌握逆向思维。因此可以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掌握质疑的能力,这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故意设置一些数学知识的悬念,或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然后让他们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灵活的思维探索数学知识,能够勇于突破以往的学习观念。这样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围绕着存疑的一些知识点展开互动探究。学生在此过程中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学习中,并且能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提出新的问题,在交流和实践中寻求答案。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和平移”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出各种各样的图形,然后让学生结合轴对称的概念去分辨其中哪些图形属于轴对称图形、哪些不属于轴对称图形。由此引发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深入理解,同时也能够引发学生对图形的认知冲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质疑,并提出自己的质疑理由。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加开放、自由的课堂空间,让他们在其中积极踊跃地发言,能够意识到自身在探索数学知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互动交流中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认知,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意识。此外,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学习建立思维导图,运用逻辑性导图促进数学知识的归纳总结,进一步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成熟的教学机制下实现核心素养的生成。

四、 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下的数学课堂存在哪些问题,然后围绕着这些问题出发树立起核心素养培育的课堂目标。这要求教师能够重视核心素养教学,将其与数学课堂的各个环节进行衔接,从而让学生在每一环节都能够强化核心素养,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在自主探究意识的驱动下学习更多的知识,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施日保.小学数学教育中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路径[J].爱情婚姻家庭:教育科研,2021(5):52.

[2]谢欢.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今天,2022(22):137-138.

[3]李淑媛.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及方法探究[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2022(5):81-83.

[4]王苗苗.探究本质,核心素养——浅谈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J].读与写(上,下旬),2021,18(14):190.

[5]王诗瑶.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策略探讨[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2021(12):115-116.

[6]颜秀梅.论小学数学教育中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2021(1):120.

[7]胡珍珠.小学数学教育中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探索[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2021(6):9.

[8]马萍.关于小学数学教育中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1(1):110-111.

[9]张淑玲.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措施[J].新丝路:下旬,2022(2):58-60.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