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错题管理与纠错习惯的培养探索

作者: 周雍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错题管理自主意识和纠错习惯欠缺;缺乏有效的错题管理方法,导致学生在数学练习、测试之后,不能及时整理、归纳错题,影响了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巧妙地应用示范法、定期检查评价法、个别指导法等,培养学生及时归纳错题的习惯、分析错因的习惯、定期复习错题的习惯、归纳和总结的习惯,提高学生错题管理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纠错习惯;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5)01-0088-04

小学生数学学习、问题解答中,错题不可避免。错题的出现,暴露出学生数学学习存在的不足,如基础知识不牢固、粗心大意等。正确面对错题、科学利用错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弥补数学学习存在的不足,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因此,新课标下,加强小学生数学错题管理至关重要。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即便是教师多次强调要强化错题管理,科学利用错题,但在数学学习中,很多小学生依然缺乏良好的纠错习惯,从而导致同一的错误或问题一错再错。这不仅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效率,同时也导致其数学成绩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文章以六年级数学教学为例,探索新课标下小学数学错题管理之学生纠错习惯的培养对策。

一、 数学错题和错题管理

(一)数学错题

“错”是与“对”相对应的概念,指错误、出错、做错等。“题”,指题目、题型。错题,指错误或做错的题。文章所称的“错题”,即做错的题目,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练习或考试过程中做错的题目。在数学学习中,小学生的“错题”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如审题错误、逻辑错误、计算错误等。不同类型的错题指向不同类型的错因,但归根结底均与学生的知识、习惯、思维等因素相关。

(二)错题管理

所谓错题管理,即对做错、出错的题目进行分类、整理、反思以及利用的过程。我国研究中,北京师范大学刘儒德教授率先开启了“错题管理”研究的先河。刘儒德教授认为:错题管理应当主要包含四个方面:①观念;②态度;③行为;④策略。在刘儒德研究的基础之上,国内很多专家学者深化了“错题管理”的研究。

综合学术界相关研究,文章将错题管理定义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对错题的自主搜集、整理和归纳过程,审视问题与不足,发现错题中的显性或隐性知识,以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错题管理既是一种习惯,亦是一种能力。文章研究的错题管理,重心在于习惯培养。

二、 小学生错题管理存在的问题

为了全面、充分地了解小学生错题管理存在的问题,文章以所执教学校的六年级学生为例开展了调查研究,基于研究总结梳理小学生错题管理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小学生错题管理的自主意识、习惯欠缺

基于“错题管理”的内涵解读,小学生的错题管理,是其自主归纳、总结和利用错题的过程。“自主”一词,表明小学生的错题管理应当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同时,“自主”管理错题,也表明小学生具良好的纠错习惯。

然而,针对小学生数学错题管理的调查研究表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缺乏错题管理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一方面,学生的错题管理意识较为淡薄。一个班级中,绝大多数学生在面对错题时,缺乏敏锐的纠错、反思意识。针对错误的题目,学生习惯于等待教师讲解而非自己归纳总结错因。错题管理意识淡薄,是影响小学生数学学习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学生缺乏良好的纠错习惯。良好的习惯可以让人受益终身。以数学纠错为例,当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养成了良好的纠错习惯,其在面对数学错题时,便会具备敏锐的纠错意识。然而,调查研究表明:在数学题纠错方面,小学生多不具备好的纠错习惯,都是在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这种被动式的数学错题纠错,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数学错题利用率。

(二)小学生缺乏良好的错题管理方法

小学生错题的管理,习惯和方法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良好的错题管理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其错题的利用率。通过对小学生数学错题管理的调查研究发现: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缺乏良好的错题管理方法。

一方面,学生的错题管理重在“抄”。当问及小学生“如何管理错题”时,多数小学生会拿出老师要求准备的错题本,并表示把做错的题摘抄到错题本上,便是错题管理。翻阅小学生的错题本,发现:大多数小学生的错题管理,仅仅是将做错的题摘抄一遍,然后写出正确解答方式即可。当随机抽取几道题让学生再做,部分学生依然还会出现错误。这种简单地以“抄”为主的错题管理方式,因缺乏深入的思考、反思而影响最终的错题管理质量。

另一方面,学生的错题管理缺乏重点。有针对性的错题管理,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管理的效率。调查研究发现:相当数量的小学生,在错题管理上存在“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即学生在“抄”错题的过程中,不区分错题的类型、典型性,只要是错误的题目一应摘抄。这不仅会耗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让错题管理缺乏针对性。

三、 小学数学纠错习惯培养的必要性

通过对小学生错题管理现状调查研究,小学生数学纠错习惯的培养具有必要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纠错习惯有利于提升学生自主纠错意识

就小学生的错题管理而言,自主纠错与被动纠错,其效果千差万别。一般而言,凸显“自主性”的纠错,更有助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且纠错的过程,如是学生审视错因、反思问题的过程。因此,自主纠错的过程,学生对问题的认知会更加深刻,学习的思维能力也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纠错习惯的培养,引领学生在面对错题时,有良好的归纳、总结和反思习惯,对全面提升学生自主纠错意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培养小学生数学纠错习惯具有必要性。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纠错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错题管理的效率

小学生的错题管理应当讲求“效率”,否则管理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如上述提及的学生漫无目的地“抄”错题,这种错题管理方式将是低效的。在错题管理中,小学生良好的纠错习惯,能够显著提升其在错题管理中的目的性、针对性,从而提高其错题管理的效率。例如,小学生A在错题管理中,能够敏锐地判断哪些错题是典型题目,在管理错题时,有良好的错因分析、解题要点批注,这一错题管理习惯,减少了很多无谓的摘抄时间,而错因分析和要点批注,也促使了其深度反思,提高了错题管理的效率。

(三)培养小学生数学纠错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

错题管理和自主识错纠错等,是一种学习严谨的表现。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将帮助学生形成严谨的学风,使学生终身受益。将来学生不管是学习、工作或做科研,有这种防错纠错严谨意识支撑,就能维持良好的学风,就有可能做出大的成就。

(四)培养小学生数学纠错习惯有利于提升学生数学成绩水平

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纠错习惯,可以让学生获得良好的识错辨错和理错能力,让其拥有发现错误的眼光和解决错误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最现实的收益就是可以让他们的数学成绩水平得以快速提升或稳定在较好的状态。

四、 小学数学纠错习惯培养的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纠错习惯,具体应着手于哪些方面,或从何处下手很值得探究。一般而言,及时整理错题、分析错因、定期复习错题、善于归纳和总结等都是良好的纠错习惯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有意识地予以关注和培养。

(一)及时整理错题的习惯

及时整理错题,是指在错题出现后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对错题进行记录和归类等操作,这是小学生数学纠错习惯培养的主要内容之一。之所以要强调“及时”,缘于以下几点因素:一是多数小学生具有“拖延”习惯,即在做完数学练习或者是考试卷下发之后,学生很少主动或者是及时归纳整理。这种拖延的习惯,会导致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忘记了解题的思路和要点;二是及时整理错题,做到“今日事今日毕”,更有助于提高学生错题管理的效率。某教师曾做过实验,实验组学生当天及时整理错题,对照组学生次日再整理错题。结果发现,对照组一些学生在整理错题时已经不太能说出错误产生的具体原因,也即隔了一天后,多少有些受艾宾浩斯遗忘规律的影响。所以,及时整理错题,才能确保错题教学有效益,学生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

因此,关于小学生数学纠错习惯的培养,教师应当将强化学生及时整理错题习惯的培养,为全面提高学生的错题管理效率奠定基础。

(二)分析错因习惯的培养

分析错因即分析题目解答出错的具体原因,旨在让学生明白“所以然”。也就是说,数学学习中,错题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分析错因,明晰解题思路和方法。当前,很多小学生的错题管理以“抄”为主,疏于错因的分析和归纳,从而导致在“抄”错题之后,对错误的类型、解题思路的认知等依然不够明晰,最终影响了学生错题管理效率的提升。因此,在培养学生纠错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强化学生分析错因习惯的培养,引领学生自主总结、归纳错题的类型,如计算错误、审题错误、概念错误、粗心大意导致错误等。对错因的正确分析,有助于学生及时查缺补漏,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以纠错为主线促学生数学学习效率提升。

(三)定期复习错题的习惯

对错题,需要定期复习,以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错误。所以定期复习错题是重要的纠错习惯内容之一。上文在调查小学生错题管理的过程中提出:部分小学生在归纳和整理错题之后,间隔一段时间,当教师再让其解题时,学生依然会出错。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在归纳和整理错题之后,缺乏良好的复习习惯,从而导致出现“一错再错”的现象。

除了部分因粗心大意导致的错题,小学生出错的题目,多具有典型性。如拓思维的题型,是小学生解题过程中常常出错的。而这部分题目,解题的思路也较为复杂。若学生不定期复习,将容易忘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因此,在学生纠错习惯培养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强化学生定期复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强化典型例题的复习,进一步明晰复杂题型的解题思路,提高错题管理效率。

(四)善于归纳和总结的习惯

归纳和总结是指从个别性的错题中发现一般性的规律的过程。小学生的错题,一般都有一定的发生规律,或因为粗心,或因为概念理解不透,也或因为逻辑推导能力不足等。基于一定量的个别化的错题归纳总结一般性的错误原因,有利于推动小学生对错题的深度认知,从而让其形成高效识错、理错和纠错的能力。要让小学生善于总结和归纳,了解自己常见的错题类型、分析错因,更有助于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因此,在指导小学生错题管理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总结、归纳习惯的培养。如在单元教学中,每一个单元学习完毕之后,学生针对本单元练习、测试中的错题进行总结和归纳,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在本单元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同时为下一单元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五、 小学生数学纠错习惯培养的方法

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错题纠错习惯,方法并不少,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合理选择和应用。在实践中,某教师尝试用过示范法、定期检查评价法、个别指导法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简要分享供参考。

(一)示范法

小学生受知识积累和认知水平的限制,有时难以自主确立合适的方法,即面对错题时如何入手如何有效纠错会让他们犯难。这种情况下,教师适当的示范引领显得很重要,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方向指引,让学生少走弯路。整体而言,在引导小学生进行数学错题管理和纠错过程中,教师标准化的示范与指导,更有助于提高学生错题管理的标准性、规范性。因此,在培养学生纠错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地通过示范法,以“示范”为主线给学生标准化的参考,提高学生错题管理的效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