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作者: 娄京京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高中生物学教学逐渐强调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教师从主导转为引导,从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支架式教学”恰好符合了教改要求,强调教师科学引导学生学习的创新且有效的教学方法。文章主要分析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并具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解决策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中生物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高中生物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5)01-0136-03

教学理念是影响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高中生物学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生物学核心素养,让学生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支架式教学”作为全新的教学方式,依据构建主义理论及就近发展区理论为学生创建学习支架,以引导方式辅助学生学习知识、积累经验、提升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在高中生物学的教学课堂上,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以满足现代学生对学习的全面要求,通过应用支架式教学来解决高中生物学教学课堂上的重难点问题,从而使得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一、 “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丰富教学内容,积累学习知识

高中生物学的教学知识范围涉猎较广,生命现象、生命规律等生命科学知识较多。但由于生物学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工具的局限性,部分教师只传授了概念生物学知识,很难扩宽学生的视野,这不仅会降低学生对生物学探索的激情,还会影响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生物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以及抽象性,若只是通过概念学习会让学生很难理解。因此,只有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才能让学生理解生物学知识,增强学生综合生物学素养。而“支架式教学”是在教材的基础上,以学习支架的构建为主要方法,让学生可以做到知识的迁移,从教材延伸到教材外,从而丰富教学内容,积累学习知识。

(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探索欲望

高中教学内容多且时间紧,在较大的教学任务下,使得教师很难关注学生的兴趣,多以高考为目标强制学生学习。因此,当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时,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就会下降,紧接着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支架式教学”的应用下,教师会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求,以趣味性的学习支架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在支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中,高中生对生物学教学活动的参与会更加积极,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利于完成目标,增强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教学内容的丰富与优化,都是为了可以更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增强教学质量。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高中生物学的教学目标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知识教学、能力教学、核心素养等成为生物学教学新目标。“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对完成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还可以辅助学生提升能力,最终增强教学质量。

二、 “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的问题

(一)支架认知有限,支架应用过度

“支架式教学”作为全新的教学方法,但有些教师不能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体系,对支架式教学的了解程度不深,不能深度了解其内涵,影响支架式教学的应用效果。此外,有些教师会为了支架而支架,教师对学生进行过度地指导,从而减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因此,教师应更新教学体系,减少对学生的辅导,鼓励学生自主解决学习问题。

(二)缺乏个性学习,生物学知识断裂

“支架式教学”是以学习任务为导向,构建支架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对生物学知识的系统教学就会出现不够深刻的现象,这无疑会影响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概念理解,使得学生的生物学知识出现断裂。此外,支架式教学重视学生的差异性,而实际教学却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要求。如有些学生不需要过度支持,有些学生需要更多支持,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很重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潜力,提高学习水平。

三、 “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一)应用范例支架,加深概念理解

在高中生物学的知识体系构建中,概念性知识较多且具有抽象性,很难让学生充分且深刻地理解。范例支架主要是通过生动性、形象性以及具体性的案例,融合难懂的生物学概念,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在范例的支持下,学生对定理性以及定律性的生物学知识理解会更加扎实与透彻。在此过程中,教师会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方式构建生物学知识体系,让学生对复杂且深层的生物学知识进行探讨与自主学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例如,在学习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第一章《遗传的基本规律》的“孟德尔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总结出分离规律”时,教师会先向学生讲解豌豆的相关特定的杂交实验和分离法则,再通过引导让学生自主思考。整个教学过程如下:观察问题、大胆提问、提出假设、积极讨论、验证假设、总结实验,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分析所学知识、掌握相关概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两种以上的相对性状杂交情况,从而准确得出生物学规律的自由组合规律。通过范例支架的应用,学生清晰认知生物学知识,抽象知识具体化、复杂知识简单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应用问题支架,实现深度学习

顾名思义,问题支架就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支撑,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学习目标。在问题支架的应用过程中,要保证问题具有连贯性、关联性、层次性,使得上一个问题将学生自觉带入下一个问题中,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在高中生物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分解若干个小目标,在全面涵盖知识点基础上,实现问题支架对生物学知识学习的辅助作用。

例如,在学习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第三章《细胞的代谢》的“酶是生物催化剂”时,其中有一节内容是“降低化学反应活性能的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举例酶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如洗衣粉中的生物酶、牙膏中的多酶、消化不良的多酶片等;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多酶片的服用为何不许嚼碎?”“酶的作用是什么?”通过演示实验的支持,可以发现酶具有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催化作用。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发出疑问:“过氧化氢在不同的条件下分解会存在不同吗?”播放皮肤出现伤口用双氧水消毒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尝试解释该现象。为真实了解过氧化氢的作用,教师可以建立问题支架。如过氧化氢作为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体内产生过多过氧化氢会导致皮肤发黄、头发变白,加速衰老。而细胞中的过氧化氢酶恰好可以对过氧化氢进行及时分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解毒的作用。

又如,在学习浙科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免疫调节》的“人体通过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时,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关于体液免疫的视频,从而激发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提问:“B细胞可以对抗原进行直接鉴定吗?”“明确B细胞需要哪些因素的支持?什么抗原可以被除去?”这一系列的问题会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清晰认识体液免疫的具体过程。通过应用问题支架,让学生的高中生物学知识学习更加系统且规范。

(三)应用建议支架,开展自主学习

“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为了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建议支架可以实现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在学习任务的驱使下完成自主探究。当然,在建议支架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若学生的知识架构以及思维方式不能及时解决问题,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自主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师作为支架式教学的引导以及辅导者,需要及时观察学生的探究现状,结合学生的问题构建建议支架,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实现学习目标。

例如,在学习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第四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的“细胞通过分裂增殖”时,其中有一节内容是细胞数目的增多是靠细胞分裂来实现的,真核细胞分类分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其中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体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而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与真核生物产生有性生殖细胞有关。那么,对“细胞减数分裂”的教学,部分学生对细胞各个阶段的减数分裂的过程认识不够全面,具体认识较为缺乏。教师就可以作为辅助者,借助多媒体技术生动直观展示细胞分裂过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阅读细胞分裂的过程,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又如,在学习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3第四章《种群》的“种群的增长方式”时,其中有一节内容为“酵母菌种类动态变化”的实验。为了让学生的自主实验可以顺利进行,教师需要对酵母菌的数量进行统计,此时具体教学的重视至关重要。如要对酵母菌进行稀释,并抽取样品;在获得酵母菌样液体之前,要对罐子进行再次拧紧,然后把罐子翻过来,保证酵母菌可以在罐子中均匀分布。在计算酵母菌的数量时,要遵守“数左不数右、数上不数下”的原则,防止出现重复计数的现象。当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支持与帮助时,学生的自主学习才会更加有效。

(四)应用图表支架,构建知识体系

在高中生物学的教学中,有些知识较为烦琐,若只是通过文字教学,很难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图表的方式可以清晰梳理生物学知识的关系,更加系统化地整理生物学知识,并通过比较分析让生物学知识更加系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构建全面的生物学知识体系。对具有关联的生物学知识,图表支架更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系统对比,让学生掌握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图表支架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可以是概念图,还可以是流程图、表格,并利于学生对图形知识的识别与抽取。

例如,在学习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第三章《细胞的代谢》的“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时,在讲这部分知识时,教师要对教学的先后顺序进行详细计划。光合作用前、中、后三个阶段,分析三个阶段对植物都产生了怎样的变化。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应用图表支架,生动形象理解细胞中的线粒体、叶绿体中的气体来源以及具体去向,抽象知识具体化,更加系统地形成知识体系。

又如,在学习植物和动物细胞中细胞器的命名、形态、结构与功能时,其不仅具有关系,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由于细胞器的种类较多,功能具有复杂的特点,若只是依靠语言表达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通过图表的形式,可以让知识之间的条理性更强,让学生明确细胞器的结构以及作用、关联与差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构建完整的生物学知识体系。

四、 结论

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下,高中生物学教学通过引用“支架式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并培养学生的综合生物学素养。实现支架式教学法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文章通过阐述应用范例支架、问题支架、建议支架、图表支架等方式,帮助学生有效理解生物学知识,强化生物学教学质量。因此,在日后的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要对“支架式教学”进行全面理解与分析,贯穿到生物学教学过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提升学生生物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范怀华.基于科学思维视域的高中生物学支架式教学策略——以“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为例[J].教育界,2023(9):113-115.

[2]吴美云.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美育中的应用策略研究——以“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一课为例[J].中学生物学,2022,38(9):36-38.

[3]周延.浅谈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C]∥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课程教育探索学术论坛论文集(二),2022:11-13.

[4]何素梅.高中生物学“支架式教学”探索——以“基因突变”教学为例[J].试题与研究,2022(14):142-14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