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作者: 伍海坤

摘 要:项目式学习通过提升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增强实践操作与创新能力,以及促进跨学科整合与综合素养提升,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展现出显著优势。文章阐述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并提出设计化学项目主题、分组实施化学项目、展示化学项目成果、评估化学项目效果以及拓展化学项目应用五个方面的应用策略,旨在为高中化学教学改进提供有效参考,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高中化学教学;主动学习;实践操作;跨学科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5)01-0139-03

面对新时代教育背景下的挑战与机遇,高中化学教学亟须探索有效策略,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其综合素养。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强调实践操作、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正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与应用。特别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项目式学习不仅能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还能培养其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精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鉴于此,文章研究旨在系统梳理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与策略,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实践指导,推动化学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一、 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化学奥秘的动力

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设定贴近生活实际或科研前沿的项目任务,如环境污染治理方案的设计、新型催化剂的研发模拟等,有效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学生在项目驱动下,主动查阅文献、分析数据、设计方案。这一过程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化学原理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其能在遇到问题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而非被动等待教师解答,从而真正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二)强化实验技能与创造性思维的融合

在项目式学习中,高中化学教学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和传统实验,而是鼓励学生动手设计实验,解决实际问题。在项目实践中,学生不仅锻炼实验操作技巧,如精确测量、安全操作等;更重要的是,学生需要基于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推理,甚至需要创新实验方法以达到项目目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极大地增强,为未来科研或工程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三)促进跨学科整合与综合素养提升

项目式学习强调跨学科整合,高中化学项目往往涉及物理、生物学、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例如,在探究食品防腐剂作用机制的项目中,学生不仅要了解化学防腐剂的种类与性质,还需考虑其对生物体的影响及环境保护意义。项目式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使其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多角度思考,形成全面的解决方案。

二、 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设计化学项目主题,启动项目式学习

1. 确定科学问题,激发探索兴趣

在高中化学项目式学习的起始阶段,科学问题的确定是激发学生探索兴趣的关键。教师应基于课程标准与学生认知水平,设计既具有挑战性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化学问题,如可围绕“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这一主题,引导学生观察家庭清洁剂(如洁厕灵与漂白水)混合后的现象,从而提出“不同价态的氯元素反应的变化规律是什么?”这一科学问题。借助如此的问题设定,不仅激发学生好奇心,还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为项目式学习的深入展开奠定兴趣基础。为确保问题的科学性和探索价值,教师可参考最新的科研成果或教学案例,设计跨学科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化学现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 制订项目目标,明确学习方向

制订清晰的项目目标是确保项目式学习高效进行的前提,项目目标应具体、可衡量、可实现,并与高中化学核心知识点紧密相关。以“设计并制作简易酸碱指示剂”项目为例,目标可设定为:了解酸碱指示剂的工作原理,掌握至少3种指示剂的制备方法,以及使用自制指示剂检测常见溶液的酸碱性。目标的设定还需考虑学生的差异化需求,提供分层次的学习任务,如基础版要求学生完成指示剂的制作并测试,进阶版则鼓励学生探索指示剂的灵敏度与颜色变化范围。明确的目标不仅能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还能在项目进程中作为自我评估的依据,帮助学生保持学习动力。

(二)分组实施化学项目,深化项目式学习

1. 分配角色任务,促进团队协作

在项目式学习中,团队成员的合理分工是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的重要保障。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在项目组内自主选择或协商分配角色,如资料搜集员、实验操作者、记录员、汇报人等。以“探究氯水的性质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项目为例,不同角色分别负责收集氯水成分、性质的相关资料,设计并执行实验验证氯水的漂白性、氧化性等,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以及整理并准备汇报材料。借用角色任务的分配,每个学生都能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个人优势,同时学会倾听、协作与沟通,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2. 实施实验探究,深化理论理解

实验探究是项目式学习中最核心的环节,不仅验证理论知识,还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在“制备并探究碳酸氢钠的性质”项目中,学生需实验亲手制备碳酸氢钠,并观察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溶解、与酸反应等现象。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强调安全操作规范,同时鼓励学生设计对照实验,分析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如温度、浓度等。学生亲自操作,能直观感受到化学反应的奇妙,从而深化对碳酸氢钠性质及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而实验后的数据分析与讨论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能帮助学生从现象中提炼规律,形成科学思维。

(三)展示化学项目成果,总结项目式学习

1. 成果汇报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在项目式学习的尾声,组织一次成果汇报交流会,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效、促进知识共享的重要环节。该环节旨在借助学生的展示,将项目成果以多种形式呈现,如PPT汇报、实验视频展示、实物模型演示等,使全班同学乃至更广泛的听众直观感受到项目的魅力。例如,在“设计并制作简易酸碱指示剂”项目中,学生可展示自制的指示剂及其在不同pH值溶液中的颜色变化,同时分享在制备过程中遇到的挑战、解决策略以及创新点。在汇报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采用图表、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说服力,并设置互动问答环节,让听众提问、汇报者解答。双向交流不仅能检验学生对项目的理解深度,还能激发更多思考,促进知识的内化与迁移。

2. 反思项目过程,总结学习经验

项目式学习的价值不仅在于最终成果的产出,更在于过程中的学习与成长,因此项目结束后,组织一次全面的反思与总结会议至关重要。会议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回顾整个项目流程,从问题提出、方案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到成果汇报,每个环节都进行深入的自我评估。例如,在“探究氯水的性质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项目中,学生可反思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数据处理的准确性以及团队协作的有效性。学生撰写项目反思报告,需详细记录在项目中的收获、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以及对未来类似项目的建议。为了进一步提高反思效果,还可开展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从多角度为学生的项目表现提供反馈。

(四)评估化学项目效果,反馈项目式学习

1. 多元化评价,全面考察成果

为了确保项目式学习的质量,评价体系的多元化至关重要,评价应涵盖知识掌握、技能应用、创新能力、团队合作及问题解决能力等多个方面,采用同伴评价、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及专家评审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在“开发环保型清洁剂”项目中,除传统的书面测试与实验报告外,还可通过现场演示清洁剂的制作与效果、提交项目视频展示实验过程、进行口头报告阐述设计理念与环保效益等方式进行评价;也可引入量化评分与质性反馈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如设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和评分细则,确保评价的客观性与公正性,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标准的制订过程,增强评价的参与感与认同感,从而提升评价的接受度与有效性。

2. 反馈意见收集,指导后续学习

项目式学习结束后,及时收集并整理来自学生、教师及外部专家的反馈意见,是指导后续学习、持续优化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建立反馈收集平台,如在线问卷、意见箱或反馈会议,确保反馈渠道的畅通无阻,如在“模拟工业生产中的化学分离技术”项目中,收集到的反馈信息可能涉及实验设计的合理性、操作技能的熟练度、团队协作的默契度以及成果展示的创新性等方面。对反馈信息进行细致分析,识别共性问题与个性需求,据此调整教学内容、方法或项目设计。

(五)拓展化学项目应用,延续项目式学习

1. 关联其他学科知识,拓宽视野

项目式学习不仅是化学知识的应用与实践,更是跨学科知识整合与创新的平台。在“探索绿色能源——太阳能电池的制备与性能评估”项目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化学原理,还需了解物理学中的光电效应、材料科学中的半导体特性以及环境科学中的可持续性发展理念。借助跨学科项目的设计,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如结合生物学知识研究生物电池,或利用数学知识优化电池性能模型,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跨学科思维与创新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定期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举办讲座或工作坊,为学生提供前沿的学术资讯与实践指导,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查阅文献、参与在线课程或科研项目,不断深化跨学科学习的广度与深度。

2. 鼓励课外探究,深化兴趣与实践

项目式学习不应局限于课堂之内,而应延伸至课外,成为学生持续探索科学奥秘、深化学习兴趣与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在“食品中的营养成分与健康关系探究”项目中,鼓励学生利用周末或假期时间,深入社区、超市或食品加工厂进行实地调研,收集食品样本进行营养成分分析,或设计健康饮食建议方案。组建化学兴趣小组,定期开展专题研讨、实验操作或科技竞赛,如“环保化学创意大赛”“未来能源设计挑战”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热情。同时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为学生提供到企业实习、参观或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知识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增强学习的实用性与职业导向性。在课外探究活动的支持下,学生不仅能巩固课堂所学,还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与持续创新的能力。

三、 结论

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有效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实践操作与创新能力,促进了跨学科整合与综合素养的提升。未来,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教学方法的持续创新,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化学人才奠定坚实基础,期待更多创新实践与研究推动化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邓芹飞.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2024(5):15-17.

[2]屈晓雪.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23.

[3]谢鸿雁.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化学教学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4(6):18-19.

[4]吴艳艳.项目式教学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7):154.

[5]吴金虎.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1(4):41-4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