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应用策略研究

作者: 张宏

摘 要: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教育信息化趋势日益凸显。而信息化教学重视顺应这一时代发展趋势所衍生出的教学模式,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利用媒体技术为学生创建生动有趣的教学课程,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促进教学改革全面深化的同时强化整体教学效果,以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文章围绕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应用意义及应用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应用意义;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5)02-0070-04

信息化教学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所衍生出的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现代化特点,能利用信息技术的共享性、交互性和可视化作用,强化初中数学教学效果,提升教学水平,达成总体教学目标。通过针对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模式展开充分探讨,以探索有效实施方法,促使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能够有效落地,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有益教育价值来促进教学改革深化,促进教育教学的现代化发展。

一、 信息化教学特点

(一)数字化

信息化教学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学环节,达到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及其效率的核心教育目的。所以在教学活动当中应将信息技术全面渗透在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教育因素当中,以全面构建信息化的教学环境,这也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促进教育教学数字化发展的关键。因此,教育者需要重视信息化教学模式,以信息化教学为抓手,推动初中数学教育现代化发展。

(二)共享性

共享性是信息化教学的主要特征之一,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分整合网络中的教育教学资源,并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为学生提供查询资料、收集信息等途径,使学生通过获取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来实现统筹学习发展。当前,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人与人之间能够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实现无限沟通、交流,并从中衍生出了大量的网上信息。人们借助信息技术查询所需信息的同时,能实现信息的共建共享。学生在信息化学习的过程当中,不仅能通过主动搜集来进行学习,更可以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促进知识及信息的传播。

(三)交互性

交互性是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之一,在实际落实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借助信息技术,通过图片、文字、音乐、视频、数据等形式向学生展示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并通过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使其能以直观可视化的方式理解抽象的教学知识。并基于这一基础形式,能使学生在信息化学习的过程中与信息技术产生深层次的交互,强化学生的互动体验。

二、 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应用意义

(一)有利于整合教学资源

基于信息化教学的共享性,信息化教学在实际展开的过程当中能充分借助信息技术优势,整合网络中的教学资源,实现资源拓展。在传统教学中,受陈旧教育观念影响,教育教学普遍依赖教材,导致在实际实施的过程当中受教材篇幅及整体课程时长限制,使教学资源存有较大局限性,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再加上数学教学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思维性和逻辑性的特点,需要学生在不断学习发展的过程中探索更多题型,了解更多数学知识,掌握更多数学解题方法。而局限性的教学资源很容易抑制学生的学习思维,阻碍学生的发展。因此,拓展教学资源至关重要,通过开展信息化教学模式,能有效改善传统教学中资源不足的情况,能基于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同时也能够推动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二)有助于满足时代发展需要

在信息技术得到广泛运用的背景下,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贯彻落实新课标要求,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促进教学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保障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高效率的教学课堂下实现全面发展,并借助信息技术元素培养学生的信息化素养,使其能成为当前时代发展下所需的人才。

(三)有助于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化

在传统教学中,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初中数学教学普遍重视以成绩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由教师为主,让学生以被动学习的方式展开肌肉记忆,进而达到获取良好学习成绩的效果。而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者应转变教学理念。不仅要充分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强化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更要通过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来促使学生实现自主管理、发展。信息化教学能够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深化,有助于教师以信息化教学为工具,转变传统教学思想,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的主体学习需求,为其提供良好的学习方法、教学资源以及学习平台,保障学生在学习当中享有充分的学习主体权,在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过程当中实现个性化成长。

(四)有助于落实核心教育理念

核心教育理念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育学生终身学习所需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如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能力。但就目前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中仍然存有一定不足,导致核心素养难以实现有效落实。而信息化教学能够促进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目标的实现。其强化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现实与教育的有机融合、课内与课外的有机融合,以及多项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在真正融合发展的过程当中获取良好的学习能力以及素养,以此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 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应用策略

(一)充分整合网络资源,开展课前预习

充分整合网络资源,开展课前预习是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的应用策略之一。借助网络中丰富的教育资源,能提升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课前预习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能帮助学生了解教学内容,并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及围绕教学重难点来展开高效学习。而网络资源的有效整合能帮助学生全方位地把握数学知识,增强预习效果。因此,教师需要以此为切入点,应用信息化教学模式整合网络教育资源开展课前预习。

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一课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以一元一次方程为主题,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有针对性地整合网络教育资源,并让学生在资源的引导下自觉联系课内课外知识,巩固旧有知识的同时达到知新效果。首先,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有关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论概念知识,如一元一次方程的发展,以及与其有关的数学知识、数学概念等。其次,在此基础上结合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各要素,如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整合相关资源,并向学生提出所熟悉的实际问题,以“鸡兔同笼”问题为例,让学生尝试利用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知识以及方程列式方法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并通过移项、合并同类项来解决问题。同时,在整合资源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将不会的重难点知识进行标记,并将其带入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当中展开重点专项学习,促使学生能通过信息化的课前预习来巩固旧知,预习新知。

(二)借助直观信息图像,转化复杂知识

一方面,初中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思维性,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能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知识。另一方面初中数学所涉及的知识点相对较多,内容也较为繁杂,极易对学生造成学习困扰。导致学生在实际学习当中听不懂、学不会,学生容易形成抵触情绪。而借助信息化教学,运用其直观可视的特点,能将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简单化,有助于学生学习理解,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增强主动学习意识。

例如,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课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三角形全等判定概念及知识以图形转化的方式直观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建立具体认知、理解、抽象的概念,掌握三角形判定原理以及相关的性质概念,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三角形全等判定的相关问题。在SSS、SAS、ASA、AAS、AAA等三角形全等判定条件中,学生之所以难以运用,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缺乏良好的空间思维,难以将三角形全等判定条件与具体的图像建立联系。而通过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直观展示图像,能将抽象的概念知识与图形建立关系,让学生产生联想记忆,进而根据图形理解抽象的数学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三)立足基础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具有一定的直观性,能让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并基于情感共鸣,促使学生形成学习兴趣,生成主动学习欲望。基于情境教学这一优势,其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广泛运用。通过以教学情境为抓手融合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的教学情境,有助于优化教学模式。

例如,在“轴对称”一课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从初中学生的视角展开充分探究,了解初中生的实际喜好。通过全方位调查分析,可以发现初中生对趣味性的元素有好奇心以及探索欲望,如动画片、游戏、趣味故事等。教师可结合初中生的这一特点,利用信息技术将学生感兴趣的元素进行充分整合,并围绕轴对称的基础性质和概念原理来创设教学情境,使各类动画游戏元素能够在轴对称的作用下形成一个趣味视频,借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观看的过程当中能够加深对轴对称的认识,了解轴对称的原理,进而掌握轴对称的绘制方法,灵活运用轴对称,并绘制轴对称图形。此外,在情境创设的过程当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学习特点增加探究性的情境元素,让学生围绕万花镜的原理来展开深度分析。结合上述情境,认识万花镜和轴对称之间的关系,进而强化学生对轴对称的掌握。

(四)利用演示文稿助学,串联教学过程

演示文稿能够将图片、文字、视频、音频按照实际教学需要和谐有序的编排在同一文稿当中,便于教师展开信息化教学。因此,教师需要以演示文稿为切入点助力教学,实现高质量的教学。这种教学形式相对直观,能将各项教学元素进行充分整合,进而强化学生的直观认知,有助于学生发现知识的联系,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与理解能力。

例如,在“勾股定理”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演示文稿的功能性角度出发,借助演示文稿目录来帮助学生认识本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并以页眉和页脚为提示了解当前教学进度,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调整学习状态,展开高效学习。另外,隐藏演示文稿中的关键教学信息,使学生能在脱离概念知识的基础上,结合上下知识之间的关联,自主探究,加强对关键数学知识深度认识与了解的同时,能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数学问题,以此锻炼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强化学生对勾股定理的掌握,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利用演示文稿的放映功能,帮助学生快速回顾并总结勾股定理的要点,让学生明确各教学环节,全过程落实信息化教学的核心应用,让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上实现高质量学习。

(五)播放线上教学课程,锻炼自学能力

微课是一种线上教学形式,其内容简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围绕微课项目展开探究性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而在应用微课播放线上教学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立足基础教学内容,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合理制作微课。

例如,在“弧长和扇形面积”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教学特点,围绕跑道设计来制作教学微课。并在教学微课前,聚焦现实生活导入学校操场,让学生观察操场的基础构成,进而引导学生观看视频,观察发现操场相邻两个跑道的起跑点的距离=相邻两个跑道的周长差,而跑道一圈的周长=两条直道的长度+一个圆的周。通过引导学生发现这一结构来为接下来的问题探究奠定基础。同时,在接下来的3~4分钟向学生提出微课项目,并借助名师讲解的方式引导学生围绕跑道设计对计算超前起跑点展开项目探究。另外,用1~2分钟对项目进行总结分析,并将其纳入整体教学内容,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弧形和扇形面积计算公式以及计算方法,并基于这一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对问题的深度感知。此外,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利用QQ、微信等平台将微课发送给学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使学生能随时随地利用微课展开自主学习,以及借助QQ、微信等平台展开线上交流学习,根据自身的问题探究,在探究中分享经验、总结方法、形成能力,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四、 结论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重要作用,是满足当前时代发展需求促进教学改革深化的关键,教师要高度重视信息化教学,立足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基础教育需求以及现有教育成果对其展开持续性的教学研究,总结教学经验,形成教学方法,打造高质量的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丁丽艳.互联网时代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策略探析[J].中小学电教,2023(Z2):115-117.

[2]陈颖,胡碧莲.信息化教学对初中数学教学提质增效分析[J].数学之友,2024(13):56-58,61.

[3]何长奇.基于核心素养和“双减”的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研究与实践关键[J].学周刊,2023(4):79-81.

[4]肖莲花.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的问题及优化措施[J].中学课程辅导,2023(24):87-89.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