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政治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方式研究
作者: 高丽丽摘 要:家国情怀是根植于个人内心的情感,是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是对国家繁荣、人民幸福展现出的理想追求,强调个人通过努力为社会发展、国家建设贡献力量。信息化时代,外部环境的改变和文化的冲击影响着高中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形成,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高中政治作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德育的重要学科,教师通过价值观培养树立学生正确家国情怀,保持学生思想先进性,促使学生具备良好政治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政治;家国情怀;培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5)02-0145-03
高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塑造的重要时期,接触的信息、文化等会直接影响学生对事物的判断,影响学生道德意识的发展。在立德树人背景下,高中政治课程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利用政治教学培养学生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等核心素养。家国情怀体现着每个中华儿女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情感,联系小家与大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教师以高中政治课堂为载体,渗透家国情怀内涵,在多元化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理解、体会与实践,培养学生政治核心素养。
一、 核心素养下高中政治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价值
(一)有利于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在新时期教育改革过程中,核心素养的提出明确了高中政治教学重点与目标,强调了家国情怀培养的重要性。家国情怀是学生对家庭、国家产生的深厚情感,是学生为建设国家产生的强烈学习动力与热情。家国情怀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且在生活中践行与内化,提升核心素养。高中政治作为德育的重要组成,在引导学生价值观形成、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中发挥着促进作用,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基础。家国情怀是一种情感、一种热爱和一种责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共通之处。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社会责任,强化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
(二)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家国情怀贯穿高中政治教学始终,作为一种情感与态度,在学生成长中具有增强民族认同、培养使命感与责任心的重要价值引领作用。家国情怀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文化自信,还有助于文化创新发展,增强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高中政治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等内容,为学生展示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以及多领域辉煌成就,促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生成与发展,培养文化自信心。家国情怀是传统文化组成之一,其中的道德、人文等内容密切联系现实生活,指导学生科学认识世界,辩证看待不同文化,启发学生科学改造世界,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让传统文化焕发时代生机。
(三)有利于学生政治核心素养的提升
在新时期高中政治教学中,素质教育理念的渗透强调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而家国情怀作为核心素养组成,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坚持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在政治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挖掘其中的家国情怀要素,引导学生辩证认识家与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明确自身的角色与责任,帮助学生形成积极态度与责任意识。教师探索家国情怀培养策略,运用课堂、家庭、社会资源延伸教学活动,深化学生对家国情怀的理解,培养具备政治素养、国家情怀的新时代青年。
二、 核心素养下高中政治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策略
(一)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深入讲解教材
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社会的进步与国家综合能力的提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政治环境、社会历史等。高中政治作为一门涉及道德、人文、历史等多个领域发展的学科,教师如果只按照教材编排讲解政治知识,那么政治课堂将变成枯燥的理论课,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基于政治教材知识的讲解提供丰富历史文化素材,为学生辩证分析问题提供多个视角,培养学生辩证唯物观。教师结合具体政治知识延伸历史故事、传统文化等,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与探究,解读政治现象,解决政治问题。借助历史文化资料,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政治事件的来龙去脉,产生探究政治知识的欲望,从而培养责任感与家国情怀。
比如在部编版高中政治高一必修1第三课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教学中,教师将抽象的政治理论转化为直观、生动的历史文化资料,为学生展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发展、完善有关的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从中国近代史视角创设学习情境,借助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感知新中国成立的艰难,在一系列成就与挫折中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需要不断地总结与纠正,保持道路正确性,思想先进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与完善以改革开放为重要转折点,教师选择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人物,为学生展示他们的政治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正确的政治路线,能够促使经济、文化等迅速发展。比如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恢复高考等。通过丰富历史文化资料的学习,学生感知到政治与经济、文化等之间的关系。为了让政治课堂更加生动,集中学生注意力,教师还可以穿插一些有趣的历史小故事,比如“乒乓外交”、重庆谈判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路线,丰富建立、发展和完善几个节点的重要事件,分析历史影响与重要意义等。教师也可以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联系社会实际,组织学生分析“一带一路”、脱贫攻坚等重大战略中的政治理论知识,在现实问题情境中加深学生理解。
(二)设计专题实践活动,落实爱国主义教育
家国情怀不是一句简单的热爱国家、热爱人民口号,不仅是情感的表达,更是责任的担当。学生在政治认同的基础上展示出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政治追求,通过个人的努力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思想束缚,从理论层面向实践层面拓展,强化学生家国情怀意识,增强学生民族自信与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坚定政治信念与个人理想,在实际生活中做出努力。基于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教师设计专题实践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落实在学生日常生活中,促使学生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对国家的热爱,用实际行动为建设美丽新中国而努力。
比如在部编版高中政治高一必修3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节“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教学中,教师结合课堂教学设计专题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学习活动中深化家国情怀。比如教师围绕本节知识设计专题“人大代表为人民”,将学生划分为小组,分别代表来自不同地区的人大代表,在会议上围绕环境保护问题建言献策。在专题活动中,教师采用知识竞赛的方式针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行提问,促使学生快速识记理论知识,明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
在专题活动中,学生作为人大代表,指明当前我国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比如水污染、土地污染等。然后针对课前搜集的所代表地区的突出环境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总结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在人民代表大会模拟会议上,学生按照小组的形式依次阐述调查报告结果,展示制作的解决方案。在汇报结束后,学生共同讨论、质询,提出不合理的地方。在切实参与模拟会议的过程中,学生感知到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利益,在参与中增强社会责任感。
高中时期的学生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而进入大学之后的生活和社会生活对学生来说更是未知的,是迷茫的,为了帮助学生明确自身责任,坚定理想信念,实现个人价值,教师应利用政治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走进社会、适应环境的机会,在爱国情怀理念指导下参与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在体验学习中获得积极情感,深化爱国情怀。在学习了“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后,教师结合社区力量,设计“我为社区作贡献”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了解社区工作内容、岗位职责与专业能力等。在活动结束后,学生提交服务报告,分享自己的经历与体会。教师联系社区人大代表,带领学生一同参与活动,了解人大代表的职责,在服务中收获快乐,在实践中奉献个人力量,提升社区服务质量。
(三)深入剖析时代精神,培养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内涵丰富,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变和升华。在当今时代,家国情怀具有重要时代价值,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家庭幸福感,促使个人和国家共同发展。在新时期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不同时代家国情怀内涵、了解优秀历史人物与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高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人生重大的转折点,如何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是学生需要学习的议题。教师结合学生身份,利用时代精神与时代使命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让他们用实际行动实现个人梦想,实现中国梦想。
比如在部编版高中政治高二必修4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三节“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教学中,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了一定的认知,为学习本节课内容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基于学生学习情况,教师在教学前布置教学任务:搜集近些年大热的国漫,总结主要内容,分析其中传递的价值内涵,促使学生直观形成对优秀中华文化的认同,让学生从内心坚定文化自信。教师以《长安三万里》的成功为例,列举国漫崛起的历程,通过总议题:如何建设文化强国,坚定文化自信?以及分议题:从国漫崛起看如何建设文化强国,凝聚中国力量?从国漫崛起看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展现中国底气?带领学生找到答案。
国漫是高中生喜欢的元素,教师从学生的兴趣点中提炼政治议题,引导学生分析优质国漫的成功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何启示,帮助学生理解时代精神的内涵和价值,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国漫属于文化领域的成就之一,国漫的崛起说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取得了进步,说明先进文化、健康文化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教师让学生以“坚定文化自信”为主题,思考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写出演讲提纲,从自身角度思考坚定文化自信的渠道和方法,在行动中提升核心素养。
三、 结论
综上所述,家国情怀是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在塑造学生人格、培养价值观方面发挥作用。家国情怀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小家与大家的关系,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增强民族认同与文化自信。教师利用政治课堂引导学生探索其中的家国情怀知识,联合传统文化、社会实践等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与活动形式,创新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对家国情怀产生深刻认识,成为担当民族复兴伟大重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蔡芸.核心素养下高中政治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策略[J].三角洲,2024(9):236-238.
[2]王景梅.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策略分析[J].学周刊,2023(30):109-111.
[3]王春雷.核心素养下高中政治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策略[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3(9):89-92.
[4]王子悦.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研究[D].固原:宁夏师范学院,2023.
[5]彭佳梅.融入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谈高中政治课教学[J].教育探索,2022(8):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