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视域下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路径探究
作者: 毛萍
摘 要: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基于大单元教学视角构建高效课堂,能在教学实践中整合单元教学指导内容,引发学生对单元整体内容的学习和思考,促进学生整体性思维的形成。文章从大单元视角入手,选择典型的单元整体教学案例,针对语文高效课堂下大单元教学整体设计和应用进行研究,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希望全面推进语文高效课堂的建构,有效驱动学生对语文课程知识的深度探究,使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深度学习和体验。
关键词:大单元视角;高中教育;高效课堂;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02-0021-0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的发布对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从单元整合、大单元建构的角度设计教学活动,以单元知识的重新整合和各模块内容的系统规划引导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主动学习。鉴于此,在对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创新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语文高效课堂的建构作为重点,不断探索高效课堂教学体系的设计和规划,全面引领学生对语文课程知识的反思、探索和实践,凸显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实践应用价值。
一、 大单元视域下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重要价值
高中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而高效课堂的构建则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的整体性思维得到训练。下面将从学生学习效果、教师教学质量和课堂氛围三个方面阐述大单元视域下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重要价值。
首先,有助于锻炼学生整体思维能力。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往往注重单篇课文的教学,而忽视了对整个单元课文的整合。而大单元教学则强调将一系列相关的课文、活动和任务整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形成对某一主题或领域的整体认识和理解。具体分析,大单元教学将多篇课文、多个知识点和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更高层次上理解和运用知识,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横向思维和跨学科学习能力。同时,大单元教学要求学生将多篇课文视为一个整体,找出其中的联系和差异。这需要学生具备系统思维的能力,从宏观的角度去看待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锻炼。
其次,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在大单元视域下,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同时,以大单元教学为指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要求语文教师注重课堂管理和学生评价,及时创新单元整体教学指导方法,使教学更加精准和有效,进而使教师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推动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真正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有效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深度探索和实践。
最后,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大单元教学视域下,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注重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注重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借助单元整体性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语文高效课堂和大单元整合教学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通过课堂文化建设和文学鉴赏等活动,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可见,大单元教学活动的开展和语文高效课堂的建构,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发展平台,并且可以借助良好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深度探究的兴趣,使学生在语文课程知识的学习实践中,获得良好的体验和感悟。
二、 大单元视域下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措施
在大单元视域下,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注重单元内容的系统整合,促进教学体系的科学建构和应用。下面结合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大单元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行细化分析。
(一)提炼大单元主题思想,整合大单元教学内容
大单元主题思想的提炼是为了明确教学的核心内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形成整体认知,因此,教师需要提炼大单元的主题思想,并将其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并注意通过整合教学内容将相关知识点有机地连接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连贯性和深度。在提炼大单元主题思想时,教师可以对教材内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背景等进行思考,并且将不同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一点可以通过制定教学大纲、编写教学设计等方式来实现。同时,在整合教学内容时,要注重知识的逻辑关系和学习的渐进性,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在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大单元教学中,由于本单元归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因此语文单元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能对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风格等进行鉴赏和分析,促进学生文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优化提升学生的创意表达和写作能力。而单元导语部分设置了关键性的信息,提出本单元文本主要是五篇小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故事情节进行梳理,鼓励学生结合前期小说阅读的经验教训,从性格、内心想法等角度对人物性格特点、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变化原因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对“人情世态,悲悯情怀”单元核心思想形成比较深刻的认识。按照学习任务群的提示和本单元主题思想,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聚焦核心任务群要求,探索阅读指导模式的系统构建,有意识地对单元内容进行整合,促进高效课堂的系统构建。在确定单元“洞察人情世态,品味人生百态”主题思想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内容的整合方面,不仅要对课内教学资源进行综合分析,还需要有意识地对前期小说阅读和文学名著鉴赏方面的内容加以回顾,并适当地筛选与“洞察人情世态,品味人生百态”主题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源和指导素材,形成大单元支撑下的阅读教学体系,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切实促进高中生阅读核心素养的高效化训练。
(二)聚焦核心任务群要求,设定大单元教学目标
为了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师在大单元整合教学实践中需要明确大单元的核心任务,并以此为基础设定教学目标,引发学生对单元各模块内容的整体探究。语文教师应根据大单元的主题思想和教学内容,确定核心任务,即学生需要达到的最基本的要求,并且除了学科知识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如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批判性思维等。此外,还应将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次设定,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
例如,在第六单元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解析大单元教学的主题思想,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对教学目标进行设定,以便于促进语文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在第六单元学习任务栏中主要设计了三个层面的学习任务,即阅读与鉴赏任务:要求学生能对小说中的环境特点进行概述,分析小说社会环境对小说中人物命运的影响;语言实践任务:要求学生探寻小说中不同的表现手法,分析表现手法的作用和价值;“以读促写”任务:要求学生结合阅读体验,立足自身合理想象和经历,完成“洞察人情世态,品味人生百态”主题写作训练。在解读本单元学习任务群要求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从单元整体入手,重新对大单元教学活动的目标进行解析和定位,设立合理化的阅读教学目标,指引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具体五篇小说阅读教学的整体性阅读教学目标如“①学生能够概述小说中的环境特点,对时间、地点、社会背景等方面进行描述;②学生能够分析小说中社会环境对人物命运的影响,理解人物行为和命运的关联,理解人物形象塑造在社会上的意义;③学生能够探寻小说中不同的表现手法,包括描写、对话、比喻等,理解这些手法的作用和价值,并且能够分析表现手法对情节、人物塑造和主题的表达方式所产生的影响;④学生能够结合阅读体验,体会小说中的人情世态,品味人生百态,能够运用自身的合理想象和经历,完成与主题相关的写作训练”。通过设计丰富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对小说的特点、阅读情节以及阅读教学的内容进行探索,能形成语文教学目标的高效化引领作用,不仅能凸显大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还能打造高效化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深度探索和分析。
(三)紧扣大单元任务要求,开展多元化探究活动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单元整体任务和课程内容,促进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活动的建构和应用,语文教师可以开展多元化的探究活动。在设计多元化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习任务群中的具体任务要求进行分析,设计合作探究活动、实践体验活动、创造性任务等,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实际的活动和体验,如实地考察、社区服务等,让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设定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如可以让学生编写一篇短篇小说、设计一场文化展览等,促进学生综合学习和实践能力的训练。
例如,在第六单元的单元整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结合大单元教学目标以及本单元阅读主题思想,可以先设置“洞察人情世态,品味人生百态”主题小说月度会和报告会,创设趣味阅读学习情境,并引入丰富多彩的阅读学习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实践中,加深对小说阅读学习活动的理解。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人物命运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维度对人物命运和社会变迁的密切关系形成深刻的认识,能对小说的艺术表现形式、创作手法等进行鉴赏,引导学生参与到阅读学习实践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从大单元阅读学习视角,对本单元《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促织》《变形记》几篇文章阅读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梳理,并开展主题阅读对比分析探究活动,让学生按照如表1所示的表格内容,对几篇文章的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并根据表格呈现的信息,适当设计思维导图,系统化地展现综合阅读学习效果。在此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能力,教师还可以设计在线情境体验教学、在线互动交流教学等,使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能通过情境体验深化对小说故事情节变化、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理解和认识,让学生在对比交流中产生深层次的感悟。教师可以让学生绘制小说主人公命运变化的主线等,也可以给学生推荐与本主题相关的文学作品,提升课外拓展阅读指导的效果,确保学生在阅读学习实践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引入生活化实践元素,验证大单元教学思想
在单元整体阅读教学视角下,为了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化实践元素来验证大单元教学思想,通过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形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探索更加全面和系统。在阅读指导中,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或现象,并通过分析和总结来验证所学知识的正确性和实用性,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研,了解社会实践中的相关问题,并通过调研结果来验证所学知识的适用性,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或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最终借助生活化元素,逐步帮助学生形成高效课堂教学支撑体系,使学生对语文单元整体内容的学习和探索更加全面、深入,保障学生的高效化语文学习成效。
例如,在第六单元的教学实践中,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适当地联系生活实践元素设计特色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深度探索和学习。在具体阅读探究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从《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促织》《变形记》几篇小说中提炼人物形象分析方面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回想自己的生活中是不是也有类似的形象。然后,鼓励学生围绕本单元“洞察人情世态,品味人生百态”的主题思想,参与到微小说的创作中,模仿本单元课文中人物形象塑造的手法,创作融入了自己生活元素的微小说作品,如一个同学就把握本单元的主题思想,根据所学小说创作中的内容确定了自己的创作方向,具体创作方向为:“一个中年的上班族,过着平凡而乏味的生活。突然,他遭遇了一次意外事故,导致他失去了工作和财产。在失意中,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和价值观。通过与各种人物的交流和观察,他逐渐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最终,他重新找到了内心的平衡和幸福,拥有了更丰富的人生”,也有同学从人物关系的角度确定小说创作的方向,如“两位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一个留在乡村,一个去了城市追逐梦想。城市的朋友在成功的道路上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最终心灰意冷,决定返乡。回到乡村后,他感到失落和迷茫,但乡村的朋友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给予他鼓励和支持。他们通过交流和相互帮助,重新找回了对人生的信心,共同面对生活的百态”。在此过程中,学生将生活中的元素融入单元主题的创作实践中,在阅读的同时学习创意表达,不仅提高了学生语文单元整体内容的阅读学习效率和效果,形成高效化的课堂阅读学习模式,还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创意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洞察人情世态,品味人生百态”单元主题内容的理解,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