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以图促教、以图导学”教学模式对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探究

作者: 陈守江

摘 要:文章以我国初中地理教学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以图促教、以图导学”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首先,阐述了地理信息素养的内涵及其重要性,以及图表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然后分析了“以图促教、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接着,从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力和判断力,增强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探讨了该教学模式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作用。同时,还分析了该教学模式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策略。最后,对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对教学过程进行了调整,对教学策略进行了优化。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模式;信息素养;地理观察力;地理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07-0110-06

地理教学是中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理解及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地图作为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和载体,在学校地理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育的现代化,地理教学逐渐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在这个过程中,“以图促教、以图导学”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并且其逐渐成为地理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地图进行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是地理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通过对初中地理教学中“以图促教、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探讨了该教学模式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以期为地理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 初中地理教学中“以图促教、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一)地理信息素养的内涵及重要性

地理信息素养是一种涵盖了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观念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它不仅包括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也包括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分析能力,以及对地理信息的实际运用能力。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尤为重要。首先,地理信息素养是学生认识和理解地理知识的基础。地理学科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的学科,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只有具备一定的地理信息素养,才能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其次,地理信息素养是学生继续学习和发展的基本能力。具备良好的地理信息素养,有助于学生在高中、大学甚至工作中更好地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信息素养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应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以图促教、以图导学”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地理信息素养。

(二)图表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

图表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等特点,能使地理知识更加简单易懂。图表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地理图表如地图、遥感图像等,以其独特的视觉效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图表可以将复杂的地理知识以简洁、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例如,通过地图,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地理信息;通过遥感图像,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地表的纹理、颜色等地理特征。通过观察和分析图表,学生也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以图促教、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以图促教、以图导学”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强调教师通过图表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这种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地理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内在的、自主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以图促教、以图导学”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图表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可以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等方式建构知识。在“以图促教、以图导学”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利用图表这一丰富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知识,从而帮助他们建构起地理知识体系。地理教学理论认为,地理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为核心。在“以图促教、以图导学”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图表等教学工具,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地理信息素养。

二、 初中地理教学中“以图促教、以图导学”教学模式对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力和判断力

地理观察力和判断力是地理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于学生理解地理知识、把握地理规律以及解决地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以图促教、以图导学”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将接触到丰富的地理图像,如地图、遥感图像、示意图等,这些图像不仅具有很高的信息密度,而且可视化程度高,能够直观地展示地理现象和地理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和分析这些图像,从而发现和提取出重要的地理信息。这样的训练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地理观察力,使他们更加敏锐地捕捉到地理图像中的关键信息。同时,通过对图像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学生可以逐渐培养出地理判断力,从而更加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地理知识。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一课中,教师会展示一系列关于中国地形、气候、植被等地理特征的图像。学生通过观察这些图像,可以直观地了解中国的自然环境特点,如地形复杂多样、气候类型丰富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和判断这些地理图像中的信息,如让学生分析中国地形图,找出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或从植被分布图中判断出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等。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地理观察力和判断力将得到有效提高。

(二)增强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地理思维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是地理信息素养的关键组成部分,它们对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理解地理现象以及解决地理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在“以图促教、以图导学”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利用地理图像进行思维和分析,从而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地理图像具有丰富的信息内涵和地理逻辑关系,学生在解读和分析这些图像的过程中,可以逐渐锻炼地理思维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了地理空间思维、地理逻辑思维和地理创新思维等。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地理《世界气候》一课中,教师会展示关于各种气候类型的地图和遥感图像。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这些图像,可以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征,从而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气候类型与地理位置、地形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而解决实际中的气候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将得到有效增强。

(三)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地理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是地理信息素养的基础,它们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提高地理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在“以图促教、以图导学”的教学模式中,地理图像具有趣味性和生动性,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同时,地理图像可以提供丰富的地理信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线索和支持,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地理图像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在学习地理过程中保持积极的心态。相较于传统的文字描述,地理图像更具有直观性和生动性,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地理图像可以提供丰富的地理信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线索和支持。学生在观察和分析地理图像的过程中,可以从中发现新的地理知识、地理规律,甚至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 初中地理教学中“以图促教、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采用“以图促教、以图导学”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学科涵盖了许多自然现象、地理特征和人文环境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学生而言可能较为抽象和难以理解,而图像具有生动、具体和形象的特点,可以将这些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形象化,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人教版地理教材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图像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例如,在讲解地球仪的相关知识时,教材通过插图形式展示地球仪的构成和制作过程,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仪的特点和作用。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愿意参与到地理学习中来。此外,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地图、图表等图像工具,将复杂的地理知识简化为易于理解的图像信息,帮助学生建立起地理知识体系。这样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总之,“以图促教、以图导学”的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具有很大的优势,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愿意投入到地理学习中来。

(二)提高地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以图促教、以图导学”的教学模式在提高地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首先,图像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因此,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地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人教版地理教材将图像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图像可以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使教师将教学内容更加深入、具体地传达给学生。例如,在讲解地球的运动原理时,教材中通过插图展示了地球的公转和自转过程,使得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地球运动的规律。这样有助于提高地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此外,图像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地图、图表等图像工具,将复杂的地理知识简化为易于理解的图像信息,帮助学生建立起地理知识体系。这种针对性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地理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三)有助于营造生动的教学氛围

“以图促教、以图导学”的教学模式在形成直观、生动的教学氛围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首先,图像的运用使得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人教版地理教材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图像的美观性和实用性,使得教材更加具有吸引力。

例如,在讲解地球的运动时,教材中通过插图展示了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使得学生能够在直观的图像中理解地球运动的规律。这种生动的教学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使他们更加愿意投入地理学习中。此外,图像还能够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地理知识。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地图、图表等图像工具,将学生带入真实的地理环境中,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总之,“以图促教、以图导学”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形成直观、生动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也有助于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

四、 初中地理教学中“以图促教、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问题

(一)教师地图使用能力的局限性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是重要的教学工具,它在引导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思维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部分教师在地图使用能力上存在局限性,这无疑对“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首先,一些教师可能对地图的解读能力不足。地图是一种特殊的信息载体,其内容和形式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如果教师自身对地图的解读能力有限,就很难准确地引导学生通过地图理解地理知识,更不用说运用地图进行教学了,这无疑会限制“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其次,部分教师可能缺乏制作教学地图的能力。教学地图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工具,如果教师缺乏制作教学地图的能力,就难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制作适合的地图,这也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以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为例,其中涉及大量的地图内容,如果教师在地图使用能力上存在局限性,可能导致教学过程中无法充分利用地图资源,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受到一定影响。例如,教师可能无法准确地解读教材中的地图,或者无法根据教学需要制作合适的地图,这些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