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学习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作者: 郭玲作者简介:郭玲(1977~),女,汉族,甘肃兰州人,甘肃省榆中县栖云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有着良好的帮助。通过项目化学习的落实,可以使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教学效率更高,更能在实践中有效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只有立足于项目化学习的根本,并把握好习作教学的特色,才能构建更为完整的教学体系;在项目化学习中,才能促使习作教学能够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帮助。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18-0015-0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是十分重要的一环。通过项目化学习可以在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有效融合下,通过探究进行实践,使学生在语言应用的能力上得到发展,并指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在实践落实中,教师要结合语文课本教材的内容完成习作教学的创造性开发,这样才能通过项目化学习课程的有效落实,使学生能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展,最终保证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与素养的有效提升。
一、 项目化学习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提升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项目化学习的落实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力。小学阶段语文实践力的发展包括了语文学科知识学习的基本技能,同时也包括了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对语文知识进行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在项目化学习的帮助下,可以构建更为真实的情境,通过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主动探索,并进行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的语文实践力得到有效提高。像在项目写作中,可以通过围绕主题由学生自主收集相关资料并完成信息的整理,然后在合作讨论下构建文章结构,并理清文章写作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既能完成对学生写作技能的锻炼,也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判断等综合能力。值得注意的是,项目化学习十分注重学生的体验,而在项目化教学中,灵活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更高,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这些都能为提高学生语文实践力提供保障。
(二)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项目化学习的落实能够有效培育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与精神。在现代社会下,团队协作能力是社会对人才要求具备的品质之一,而且这一品质对学生个人成长而言也是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素养。项目化学习考验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并且十分注重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体验。在项目化学习下,习作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在小组中完成与他人的沟通和合作,以使整个团队达到共同的目标。例如,在趣味化习作项目中,由学生进行分工共同完成一篇文章的创作,可以使学生在集体讨论下对主题内容进行发散,然后进行构思,再通过有效分配任务进行习作后进行互相修改。这一过程使学生倾听了他人的想法、尊重了他人的意见,并在组内合做下对各类观点进行协调,使学生的协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项目化学习关注了知识的传授,也注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通过项目化学习,使习作的过程变得更加全面,而且将重点放置在了学生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这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力,也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更能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比如,在项目化习作中,通过分组进行合作,学生需要在同一主题下完成同一个写作任务;通过分工合作,学生能够有效发挥各自的优势。这一过程可以使学生相互学习并进行帮助,以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也使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得到了增强。在实践中,学生更好地完成了语文写作技巧的理解与应用,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学生发散思维,解决同一个问题,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
二、 项目化学习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第一,在实施项目化学习时,必须始终以目标为导向,确保学生的习作活动紧紧围绕目标展开。只有教师能够明确项目化学习作的目标,才能以项目化学习的践行来保证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在主题的选定上,要确保主题能够与目标相一致,才能为目标的实现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与合作时,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也要做好反馈,才能使所有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始终围绕目标,确保目标导向作用的发挥。在反思环节上,教师要对学生的习作成果进行有效评估,更要对本次的习作经验进行总结,才能为后续的项目化习作提供更为有利的参考和借鉴。
第二,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项目化学习的落实要以学生为主体。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使学生成为习作学习的主人。在学生主体原则的使用下,项目化习作活动的构建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更要关注到学生的需求,才能制订出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案。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出相应的项目主题内容,可以让学生以实践学习的方式进行素材收集,并加深学生对主题内容的理解。教师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使用,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并做好合作学习,以完成共同任务。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有效提高学习的效果,更能保证对学生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第三,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项目化的学习要强调实践创新原则的使用。只有强调在实际操作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以亲身的体验与实践,帮助学生快速获取习作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够有效使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习作项目中,更要鼓励学生在主题项目任务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使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找到新的思路,才更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比如,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具有开放性的写作项目,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索,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
三、 项目化学习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明确项目的目标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项目化的落实要明确整个习作的目标。因此,在目标的设立上,要结合语文课程大纲的要求以及单元中习作的目标,才能确保项目内容的构建,在与课程知识点紧密结合的同时,能够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项目目标的设定需要具备明确性和具体性,更要确保项目具备可达成性。明确项目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但是通过对目标进一步细化,可以使学生在项目学习中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文章结构的清晰度,保证学生语言应用表达的准确性。此外,项目的目标的设置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长期发展的需求,这样的目标才具备着可行性与合理性。例如,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是“我的植物朋友”,教师可以将项目目标设定为:通过观察、描述、分析植物,培养学生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热爱生命。在实践中可以具体可拆分为以下几个子目标:①学会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植物的外观特征,以提高学生观察力和表达力。②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植物进行描述,培养学生全面观察和分析的能力。③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④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等方式,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际能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帮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外观特征、生长周期等,可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所观察到的植物,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而在教师的点评和建议阶段,可以指导学生改进自己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最后,在项目的尾声,就可以让学生完成一篇关于“我的植物朋友”的习作,从而全面展示自己所观察和了解到的植物特点。
(二)选定合适的项目主题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项目化学习的落实需要选定合适的项目主题。教师要明确,项目主题的构建只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像环保类、家乡类、父母亲情类、动物类等主题,既贴近学生的生活,也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与生活。同时,项目主题的选择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实际年龄,更要确保任务的设计具备适应性。低年级学生的项目习作主题要比较简单,能够单刀直入地体现出主题的重心,像“我的动物朋友们”“四季变换的色彩”等;而到了高年级则需要使主题更具挑战性,像“科技改变生活”“宇宙的奥秘是什么?”等。此外,项目主题的构建也要具备着一定的开放性和探究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我变成了一棵树》的教学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假如我是一颗种子”作为项目主题来引导学生在习作中有效发挥想象力并进行创新性的探究。项目任务的构建可以让学生可以围绕“假如我是一颗种子”这个主题,从自己是一颗小小的种子的视角出发,想象自己在土壤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在合作习作中,学生可以探讨自己是如何克服困难,如何在逆境中成长,以及最终成为怎样的植物的过程。这样的项目主题既具有开放性,也具有探究性,能够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创新性的探究。
(三)提供一定自主学习资源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项目化学习的落实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资源。这些资源包括了学习过程中要应用到的工具、材料以及设备等。只有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才能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达成项目的任务。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与任务相关的图片、书籍、视频、文章等,以保证学习材料的多元化,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师也可以使用在线学习平台,以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的资源和必要的指导。这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自主学习资源的供给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达成任务,也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索精神。例如,在“熊猫宝宝真可爱”的项目学习中,呼应了习作内容“国宝大熊猫”,但由于很多学生在生活中没有真正见过大熊猫,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资源让学生探索。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关于大熊猫的图片、视频和文献资料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阅读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珍稀程度以及我国对其的保护措施等。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在线平台搜索更多关于大熊猫的信息,使学生对大熊猫有更为全面地认识。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先在小组内分享自己所了解的大熊猫知识,并通过讨论确定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例如,布置保护大熊猫的宣传认知,通过制作宣传海报、编写宣传标语、撰写宣传文稿等方式进行落实。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激发学生对大熊猫保护的热情。
(四)引导学生开展探索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项目化学习的落实需要设计出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项目主题,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并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但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索,教师也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构建情境的方式,为项目内容的导入提供有力的指引,也可以利用话语以及肢体动作等引导学生思考。此外,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所思所想,结合学生的想法完成课堂项目化习作教学的优化。例如,在“我的家乡真美丽”的主题习作活动中,为了使学生能够自己“推荐一个好地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出各地的美景,从而让学生对主题中的“美丽”有更直观的理解和认知。通过观看视频、图片等,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各地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等,从而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接下来,教师可以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心目中的“美丽家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地理、历史、文化等多个角度去思考和表达,鼓励学生用独特的视角去发现家乡的美。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然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亲自去探索和发现家乡的美。像让学生分组后,每组选择一个家乡的特色景点或文化现象进行实地考察,或通过访谈等方式进行深入了解,将搜集到的素材整理成一篇介绍家乡的短文。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