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研究
作者: 蔡三燕
作者简介:蔡三燕(1990~),女,汉族,福建莆田人,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黄石中心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摘 要:大单元作业是指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要求,根据教材内容、课时内容和教学目标等内容设计的多个小单元,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大单元作业设计来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通过大单元作业设计,学生可以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结构化的学习,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基于此,文章就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展开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18-0071-04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可以通过合理的作业设计,让学生在巩固数学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小学阶段开设数学课程,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小学教师必须重视作业设计工作,以核心素养为依据,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效率。
一、 大单元作业的概述
大单元作业是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与重组,以某一主题为主线,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目的,围绕一个学习任务展开的作业。大单元作业既能避免课程标准的目标泛化、碎片化,又能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学生进行整合与重组,能使学生在知识迁移、问题解决中发展核心素养。
大单元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大单元作业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由于缺乏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和对教学目标的合理设置,导致大单元作业往往过于碎片化、随意化。其次,在实际应用中对教师的素养要求较高,导致教师普遍存在作业设计不科学、布置无针对性、评价无差异等问题。因此,教师需要以大单元作业为抓手,积极探索符合新时代教育要求的作业设计理念与模式。
二、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
(一)遵循原则,高效学习
在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工作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作业设计方法进行探索和创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内容进行作业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当前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学习效果。因此,小学教师在进行大单元作业设计时,应遵循原则,为学生营造高效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高效学习。
在进行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进行本单元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本单元学习内容分成几个小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教师也可以将本单元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教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时,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一些具体的事物如何表示分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分析其中涉及的数学知识。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二)尊重差异,全面发展
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很多学生都能够掌握,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针对性比较强的作业,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成绩。以《数学》“分数”单元为例,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该从实际出发,尊重不同层次的学生,促进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在《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中,有一些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探索和实践中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式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不同的环节得到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类型作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预习,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的必要环节,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检测。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前认真备课,将教学内容进行充分备课,为课堂上的教学做好准备。在课后,教师可以将本单元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纳,设计出适合学生水平和层次的预习作业。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自主预习来了解本单元的知识要点,然后再做一些相关练习题。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水平设计相应的作业。对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较为简单的数学题,帮助他们巩固知识。对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应该对其进行重点讲解,帮助他们提高数学成绩;对学习能力较强、掌握比较好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数学题,让他们挑战自我。同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练习题。在设计这些题目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通过这样的练习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还能够使学生在做题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给出一些其他类型题目,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使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提高和发展,从而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认知能力。
(三)结合日常,综合成长
分数是小学阶段重要的知识内容,也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分数的教学,通过设置合理的作业设计,让学生对分数有更深的了解。例如:在教学“分数”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物体,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对这些物体进行描述和分析。在此过程中,学生对分数有了更深的理解,可以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描述。再如,在学习“体积和容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画出一些物体。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了体积和容积的概念,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画出物体。
在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中,教师应注重作业过程,将作业设计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相结合,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复习。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单元时,教师可针对本单元的知识内容进行设计。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上台为大家讲解自己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让学生对知识内容有更深刻的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答问题。通过大单元作业设计,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师可通过布置不同类型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进行大单元作业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来设计作业内容。这不仅能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生活经验,还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一方面能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还能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从而培养学生数学素养。通过这样一份大单元作业设计,不仅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还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四)多元形式,提升实效
分数知识是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分数知识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同时还能使学生掌握生活知识。因此,在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中,教师应该将图形教学贯穿于整个单元之中,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中,教师可以以图形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分数的含义和意义。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平面图形上用一条线段表示一个整体,然后再将线段剪下来。例如,将苹果、橘子和梨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3个苹果、13个橘子和13个梨,那么这个13就是分数。学生在剪下苹果的过程中认识了分数,并掌握了分数的意义。学生在剪下纸条的过程中认识了分数,并掌握了分数的意义。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数学折纸的方式进行练习。学生通过折纸可以将线段变成分数或者分数的形式。通过这种有趣的方式,学生既能巩固分数相关知识,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不同的颜色将线段折成分数,然后将这些分数进行排列。这样,学生在对分数进行整理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分数含义的认识,还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折好的分数进行整理和总结,形成自己的分数概念。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50厘米长的纸条,让学生平均分成5份,然后让学生用这种形式表示自己折好的份数。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掌握了分数的意义和运算方法,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另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情境作业,提升学习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作业是一种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提升的有效方式。因此,教师要重视情境作业设计。首先,教师可以给出一些熟悉的生活情境或者自然情境。例如,在学习“圆”这个概念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关于圆的生活情境。在“五一”劳动节前夕,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关于劳动的作业,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制作一个有关“五一”劳动节的小礼物。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圆概念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这一概念。其次,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图形”这一单元内容进行情境作业设计。例如,在六年级学习“分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制作一个有关“分数”的折纸模型。通过这样的情境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这一概念和图形之间的关系。最后,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具有趣味性、操作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例如,在学习“圆”这一单元内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折纸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五)丰富内容,启迪意识
在进行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时,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开放性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开阔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作业,例如,在学习了分数乘分数的意义之后,可以让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分数乘法应用题,观察生活中的分数乘法问题,如“一支铅笔和两个橡皮的价格相同,每个橡皮可以买多少支铅笔?”(本题以培养学生探索能力为目的,开放、开放性的作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在完成本单元学习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作业。例如,请你根据图中所示内容进行计算,并说明理由;或者,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绘制一张“我的家乡”的图。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在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时,要从核心素养出发进行作业设计工作。通过对大单元作业设计方法的探索和实践,可以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些有效的参考。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不同形式和内容的作业设计工作,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提升。
在进行大单元作业设计时,要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基础,结合教材内容,对数学知识进行重组、整合,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可以理解和掌握的数学知识。在进行大单元作业设计时,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将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为学生设计一些综合性、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综合性作业设计工作。教师在进行大单元作业设计时要结合本单元内容和本学期教学计划,为学生设计一些难度适中、符合学生学习能力和实际情况的综合性、实践性作业。在作业完成后,教师要对作业内容进行及时讲评和总结,让学生通过完成大单元作业了解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强调反思,培育数感
分数是小学数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在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作业设计来强化学生对方程的理解。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通过作业设计来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加法的联系与区别。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师设计了一份游戏表。通过表格,教师将学生分成了4组,每组4个人,每组一份游戏材料。在游戏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学生体会到分数和除法之间的联系,还让学生感受到分数比除法的含义更加深刻。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会引导学生运用之前所学习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