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助力小学英语大单元教学的实践性策略研究
作者: 李华荣作者简介:李华荣(1979~),女,壮族,广西崇左人,广西崇左市江州区第一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英语。
摘 要:思维导图是小学英语中高年级单元教学的重要工具,对学生建立基础框架和梳理知识点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思维导图主要是将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以结构图的形式呈现,能够使学生的知识网络更加清晰,也能促进学生快速将新旧知识点进行整合。基于此,文章对思维导图的概念进行简单介绍,重点分析了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大单元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并进一步提出了思维导图助力小学英语大单元教学的实现路径,以期为相关领域的教学工作者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英语;大单元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18-0089-05
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如何有效地实施大单元教学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思维工具,能够将知识结构化、系统化地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文章深入探讨了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大单元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及其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也希望能够为小学英语教师提供更多新的教学工具和方法,推动小学英语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一、 思维导图的定义及优势
(一)定义
思维导图(Mind Map,又称脑图、心智地图)是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利用图形结构,模拟人的大脑神经元,由一个中心向四周发散,利用大脑的特质通过中心词、关键词、层级关系、隶属关系来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由世界著名的英国学者东尼·博赞发明,自一面世即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作为21世纪全球革命性思维工具、学习工具、管理工具,思维导图已经应用于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运用思维导图带来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已经成功改变了2.5亿人的思维习惯。思维导图是一种革命性的学习工具,核心思想就是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很好地结合起来,让人们的左右脑同时运作,将人的思维痕迹在纸上用图画和线条形成发散性的结构,极大地提高人们的智力技能和智慧水准。
(二)优势
1. 直观性和可视化
思维导图主要是通过图形和文字的结合,将复杂的信息和想法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这种可视化方式使得信息更容易被理解和记忆。思维导图能够将抽象的思维具体化,通过图像和颜色来表达思想和概念,使信息更加生动和易于理解。
2. 高效的信息整理
思维导图具有强大的信息整理能力,允许用户以层次结构的方式组织和展示信息,使得信息的组织和整理更加高效。人们使用思维导图时,可以轻松地添加、删除或修改信息,使得信息的整理更加灵活。
3. 增强理解和记忆
思维导图通过图像和关键词来表达信息和想法,可以刺激人类大脑的多个部分,包括色彩、线条、图像等,从而增强记忆和回忆的可能性。依据学术界的研究结果,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提高人们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
4. 多功能性
思维导图可以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场合,如项目计划、笔记、报告等。利用思维导图能够为用户提供一个全面的信息管理工具,使得信息更加有序和系统化。思维导图通过不同的主题和分支可以轻松地组织和展示不同的信息类型,满足各种不同的应用需求。
5. 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分析和理解复杂的事物,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相对于纯文字的表达,思维导图能够激发用户的图像思维,帮助他们更直观地看到学习材料的全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和细节,从而提升学习效率。此外,思维导图也能帮助使用者在处理大量数据和信息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提高工作效率。
6. 节省时间和提高效率
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快速地整理和查找信息,用户通过清晰的结构和层次关系可以快速地找到所需的信息,提高工作效率。信息通过思维导图呈现之后更加有序和系统化,用户可以更快地检索到所需的信息,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二、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大单元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小学英语大单元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科课程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它以大单元为单位,聚焦学科课程核心素养,围绕某一主题或活动(大概念、大任务、大情境),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思考、设计和组织实施。大单元教学以单元为学习单位,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对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和重构,形成相对独立、完整的主题或活动。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注意力
小学英语教师在实施大单元教学的过程中积极运用思维导图,就能通过图形、线条或者颜色等方式呈现教学重点,英语课程的教学重点和学习内容也能更加生动。对小学生来说,这种视觉上的刺激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从而增强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当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时,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在自主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需要从大量的信息中筛选自己需要的信息,然后再将这些信息进行整理。这个过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专注力。学生制作思维导图时,也要关注重点内容,忽略次要信息,有助于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专注力。学生的专注力提升之后自然也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学习内容。
(二)建构知识网络、提高记忆力
小学生在学习英语单词时,往往面临着词汇量大和记忆难度高的问题。通过思维导图就能帮助学生构建词汇网络,促使学生自主将同义词、反义词和相关词语串联起来,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小学生在学习,在学习“animal”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以“animal”为中心的思维导图,将animal的分类、特征、习性等相关词汇进行整理和归类。学生可以将“mammal”“birds”“reptiles”等作为一级分支,然后在一级分支下继续添加二级、三级分支,如“mammal”下可以包括“lion”“tiger”“elephant”等具体动物,并标注它们的特征和习性。通过思维导图的制作,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各个词汇之间的关系,形成整体性的认知结构,从而更好地记忆和应用词汇。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刚刚开始接触英语时间不长,很多语法上的时态了解得不够全面,教师就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将不同的时态进行整理和比较,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例如,在学习“时态”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以“时态”为中心的思维导图,将常用的时态进行整理和归类。学生可以将“现在时态”“过去时态”“将来时态”等作为一级分支,然后在每个时态下继续添加具体的时态形式,如“现在进行时”“过去完成时”“将来完成时”等。在思维导图中,学生可以标注每个时态的用法、构成和例句。通过这种结构化的方式呈现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时态的内在逻辑和关系,自然也能记得更加牢固。
(三)开展思维训练、培养创新力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思维导图在思维训练和创新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如鼓励学生超越传统的线性笔记方式,允许他们以更自由和创造性的方式表达观点。这为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由于思维导图没有固定的格式或结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兴趣进行创作。这种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学生制作思维导图时,需要将知识点进行重构,这个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此外,学生在运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必须跳出传统的思维框架,尝试新的组合和表达方式,学生在不断尝试和探索中也能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四)培养学习策略、促进自主学习
小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思维导图时,制作方法和技巧掌握得不够熟练,教师就可以引导小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共同讨论、分工合作完成思维导图的制作。这种形式的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有积极作用,学生在沟通过程中通过对各自创作的思维导图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分享,也能够互相启发和借鉴,从而增强自身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此外,思维导图的制作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耐心地坚持。在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中,学生也要不断反思和修正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路。通过思维导图的反馈和评价,学生可以了解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思维方式,从而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这种自我反思和调整的过程,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 思维导图助力小学英语大单元教学的实现路径
(一)激发学习能动性
在开始大单元教学之前,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并确保学生了解这些目标。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教师将教学目标进行可视化呈现,使学生更清晰地理解学习重点和要求。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回忆与新知识点相关的已有知识,帮助他们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正迁移。这种激活前知的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以《Go straight on》一课为例,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须明确制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与方向和路线相关的词汇和短语,如“turn left”“turn right”“go straight on”等。也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方向词汇和短语,描述简单的路线和方向。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向学生先展示一张简单的思维导图,将“direction”作为中心词,引导学生回忆与这一中心词相关的词汇或者短语,必要时教师也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如:“go left”“go right”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回忆,然后再引出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即如何使用英语描述方向和路线。词汇教学时,教师先带领学生学习本单元的新词汇,“turn left”“turn right”“go straight on”等,并详细解释每个词汇的意义和用法,还要用实物或者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词汇的含义,并引导学生模仿正确的发音。之后,教师就可以将这些词汇的用法和意义标记在思维导图中。在学生掌握了简单的词汇之后,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学习与“direction”有关的短语,如“turn left at the traffic lights”等,待学生简单掌握后就将这些短语添加到思维导图中。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能够更好地把握学习的重点和方向,自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二)理清知识脉络
利用思维导图开展小学英语大单元教学的过程中,梳理知识脉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将大单元的知识点系统地整理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教师带领学生梳理知识脉络之前,需明确大单元教学的主题和目标,然后再研读教材,理清词汇、短语、语法、句型等知识点,这样就能明确思维导图的第一二级主题。接下来教师就要带领学生一同建立知识点之间的关联,通过思维导图呈现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对相似或者相关的知识点,教师也要进行分类整理,相似的单词归纳到一个类别中,也可以将相关的语法知识点进行比较和联系。教师带领学生一同构建思维导图时,必须注重思维导图的层次性,并结合学生的学情对思维导图进行调整,也可以鼓励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例如,教师在开展《Shes reading a book》这一单元知识内容的教学活动时,就可以将本单元的主题制订为“Activity”,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描述人物活动的表达方式,包括现在进行时态的用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提前梳理好知识点,如词汇的知识点包括掌握与活动相关的词汇,包括“reading”“writing”“drawing”“playing”等,句型方面的知识点是让学生了解现在进行时态的句型结构“主语+be动词+动词ing”,以及相关的表达方式。为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教师还要带领他们一同建立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如将“reading”与“writing”“drawing”“playing”等词汇进行比较和联系,这样才能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现在进行时态的用法。对相似的单词教师可以将其归纳到一个类别中,如将“reading”“writing”“drawing”等归纳为“活动方式”类别。然后再对相关的语法和知识点进行对比,如将现在进行时态与一般现在时态进行比较。教师带领学生一同构建思维导图时,重要的知识点应该放在较为突出的位置,而一些次要或细节性的知识点则可以放在较远或较低的位置。例如,“现在进行时态”可以作为一级主题放在中心位置,“主语+be动词+动词ing”可以作为二级主题,“reading”“writing”“drawing”“playing”等词汇则可以作为三级主题。为了巩固学生的理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的理解重新组织思维导图的层次和内容,或者在思维导图中加入自己的创意和元素。只有严格按照相关步骤梳理知识脉络,才能充分发挥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大单元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