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国学文化 诵读经典诗词

作者: 冉应宏

作者简介:冉应宏(1971~),男,汉族,甘肃白银人,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回民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摘 要: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小学语文教育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小学阶段的教学环节中,教师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和成绩的提升,古诗词的讲解也更多停留在知识点的教授上,学生需要不断背诵和记忆古诗词,却忽视了对古诗词内涵的理解。古诗词诵读教育中学生的满意程度是小学语文教师重要的考核指标,但该指标却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不具备良好的古诗词学习环境。所以,需要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进行深度探究,能够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需求,了解古诗词诵读教育的概念、意义,明确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制订出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案,弘扬国学文化,让学生诵读大量经典诗词,陶冶学生情操,进一步推动他们快速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诵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0-0027-06

古诗词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主要地位,拥有语言精练、意境优美等诸多优势,是对社会变迁和历史演变的真实记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育部门也开始加重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的比重,想要通过丰富的古诗词文化,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涵养学生情操和品德。但需要注意的是,现阶段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仍旧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这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进步,还极易对教学效果造成不良影响,阻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所以,应该加强古诗词诵读教学的分析和研究,意识到其本身的作用和意义,并通过各种各样的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感悟古诗词的魅力,深深品味其中内涵,自觉传承和弘扬古诗词文化。

一、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概念和特征

(一)概念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领略古典文化的魅力,从而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古诗词的语言之美、意境之深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学会欣赏美、创造美,而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则能够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因此,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值得教师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

(二)特征

第一,内容的情感性。古诗词是诗人情感的自然流露,蕴含着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人生感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让他们从诗词中领略到生活的韵味和人性的美好,进而陶冶学生情操,帮助学生和诗人建立共鸣。通过引导学生挖掘诗词的情感内涵,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动机,还能培养自己的情感表达和审美意识。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他们在欣赏古诗词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所以教师需要结合古诗词内容的情感性特点,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凸显其中的情感元素,加强学生情感、情绪和情怀的培养。

第二,语言的精练性。古诗词的语言之美如同璀璨的宝石,经过岁月的洗礼和精心的雕琢,每一个字、每一句都凝聚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作者的情感。在教授古诗词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表面意义,更要着重品味其语言之美,通过深入挖掘诗词的深层含义,启发学生领略古诗词的韵味和意境。从一个个独立的字眼和词句入手,组织学生不断探究和分析,加深他们对其独特文化和艺术的揣摩,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习惯,感受其中浓郁的文化魅力,自觉主动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备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怀。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更能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欣赏能力,使他们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第三,意象的丰富性。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瑰宝,以其独特的文学形式,诠释着世间的情感与哲理。这些诗词中的意象,不仅寓意深远,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投影。教师在教授古诗词时,应着重引导学生深入探索这些意象,激发他们的想象力,理解意象背后的深层含义。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提高对诗词的理解能力,更能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意,为传承中华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所以,教师开展古诗词诵读教学的时候,需要通过意象的丰富性为学生提供引导,激发学生潜能,为他们赋予更多灵感,使他们能够充分掌握古诗词内涵,和诗人建立情感共鸣,进一步深化对内容的理解。

二、 小学语文古诗词诵读的教学意义

(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璀璨瑰宝,历经千年沉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在古诗词的世界里,学生们可以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古人的智慧与情感,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激发民族自豪感,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古诗词教学不仅仅是对文化知识的传授,更是对民族传统的传承与弘扬,通过吟诵、品鉴这些千古佳作,学生们会逐渐领悟到中华文化的庄严与深邃,培养出家国情怀,成为有担当、有责任的文化传人。在古诗词的熏陶下,学生们将学会如何细腻地把握生活中的点滴情感,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古人沟通,从而培养出沉稳、含蓄而又豁达的品质,在喧嚣的社会中,怀揣一颗热忱的心,为人类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优美的韵律。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够在面对外来文化入侵或者是丑陋现象时,勇敢地做自己,并体会到世间的真善美,陶冶心灵和情操,知道什么是美好。通过品味古诗词的意境和韵味,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自觉主动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贡献力量。此外,学习古诗词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让他们在表达思想情感时更加准确,为学生后续阶段的写作铺垫基础,赋予文章创作更多灵感。

(三)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古诗词以简练的文字诠释了深邃的哲理和人文内涵。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得以一窥古人的智慧泉源,领略其独特的思考方式,这不仅是对文化的传承,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智慧的启迪。在古诗词的熏陶下,学生的道德观念得以树立,人文素养得以提升,思考能力得以锻炼,不仅实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目标,达成了古诗词教育的效果,还能帮助学生感悟古诗词内涵,增强学生的道德品质。所以,每一首古诗词都如同一座智慧的宝库,等待着学生去发掘、去领悟,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和分析,通过古诗词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他们将来的成长和发展铺垫基础。

(四)促进学生大脑发展

古诗词的学习是一种高雅的智力活动,对大脑的开发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反复诵读、记忆和理解古诗词,学生能够锻炼大脑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智慧潜能,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促进他们大脑发育和发展。古诗词语言优美、寓意深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深入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扩展其思维能力,增长学生见识。因此,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古诗词的学习,让他们在文学的海洋中畅游,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才华,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从诗人和古人处世观念中学习到更多道理,加快学生大脑发育,提升思维水平。

三、 小学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诵读引导不足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们往往过于关注字词解释和诗意解析,却忽略了古诗词诵读的重要价值。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很可能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过于依赖古诗词解释,而无法真正领略古诗词的韵味和美感。最为关键的是,学生长时间背诵一些固有的知识,分析各个字词的解释和意义,会导致他们思维出现僵化,无法主动思考与欣赏古诗词。而古诗词诵读是理解和感受古诗词韵味的关键环节,通过诵读,学生可以更好地领略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语感和审美能力。所以,教师若并未提供有效的诵读引导,学生也没有利用诵读方式感悟其中深意,自然会对学习效果造成影响,让学生丧失原有学习欲望,无法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阻碍着他们的顺利进步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和练习,注重实践与应用,让学生真正掌握诵读技巧,从而更好地领略古诗词的魅力。

(二)教学模式单一

在课堂中,教师往往遵循传统的讲授方式,对知识内容进行逐句解析,并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方式枯燥乏味,如同死水一般,缺乏生机与活力,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拓展,还严重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无法主动思考与探索,这无疑是对学生智慧的一种扼杀,还会摧残学生的个性发展,影响他们学习上的进步,阻碍学生品格魅力的形成。因此,教师迫切需要探索一种更具启发性和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加强诵读教学,营造出良好的诵读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并主动沉浸在古诗词诵读状态中,使学生感悟不同的诗文色彩,了解诗人的性格和情感,激发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培养出具备高度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人才。

(三)缺乏背景知识

古诗词凝聚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学生而言,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很难深入领略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还会影响诵读的效果,让学生失去对古诗词的兴趣。再加上小学生年龄较小,和古诗词的创作背景有着遥远距离,所以他们很难理解当时的社会情况,也无法和诗人建立情感上的共鸣,无法感悟诗词隐藏的情感。因此,作为教师,需要通过给学生讲解诗词的背景、作者的生平事迹和诗词的艺术特点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重新调整诵读在教学中的比重,以新颖有趣的故事背景,吸引更多学生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赏析等多种方式,来感受古诗词的美妙和魅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还可以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有助于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

四、 小学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策略

(一)从诵读出发,领悟诗词意境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中的“读”是语文教学环节中的重要构成内容,其往往在诗词篇章的学习中占据主要地位,能够引导学生感悟诗词内涵,明确文章主旨和意义,让学生掌握核心内容。而古诗词句式整洁、语言精练、意境优美,诵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鲜明快活,给人一种独特的韵律美,也因此引起较多人员关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开始在当今社会流传开来。简单精练的古诗词富含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想象与向往,充斥着他们人生阅历和人生思考,流露着诗人当时的深刻体会和感悟,其中的爱国之情、忧国忧民之情、感叹山河壮丽之情、挚友同游之情等,都在诗词中淋漓尽致体现出来。只有引导学生抑扬顿挫、慷慨激昂地诵读,才可以帮助学生真正品味到诗人的情感和想法,和处在当时时代背景下的诗人建立情感共鸣。所以,在小学时期的语文教学环节中,教师一定要高度注重诵读教学,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诵读指导,让学生怀揣着积极热烈的心态,以更加高昂饱满的情绪沉浸到诗词诵读中,为后续阶段的鉴赏学习奠定基础。

比如,在教授《望天门山》这首古诗词时,教师就应该先组织学生对陌生字词进行学习,了解这些字词的读音、需要停顿的位置,或者是把握好节奏,从而为后续阶段的诵读铺垫基础,避免其他问题的出现,影响到最终的教学效果。在学生已经掌握陌生字词的读音和节奏以后,可以要求他们通过更加缓慢、婉转或者是富有情感的声调,将整首诗词朗诵出来,充分体现古诗词气势磅礴的意境,让聆听者体会到荡气回肠的气势。在该种反复性诵读或递进性诵读中,学生自然会迈入一个全新的诗词世界,他们会用双眼观察青山、碧水、白帆和落日,通过各个壮美的景观,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品味相同的情感,激发爱国情怀,对祖国壮美山河产生由衷的赞叹,进而发自内心地热爱这个世界。最后,预留给学生一定时间,让他们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根据自己朗诵带有的情感,或者是从诗词中感悟到的意境,描述自己是否见过相同的场景,是否有着和诗人一样的情绪。也可以组织学生尝试完成诗词创作,结合自己感受和想法,以所学诗词为基础,创作富含一定情感和内容的诗词,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好奇心理,调动学生参与欲望,让学生具备浓厚的文学素养,为他们后续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