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视野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构策略研究
作者: 马海强作者简介:马海强(1986~),男,汉族,甘肃定西人,甘肃省临洮县衙下集镇鹁鸽崖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
摘 要:随着教育的改革,建构高效课堂成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的话题。生活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建构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桥梁,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置于应用性的情境中,大大提升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文章明确了建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必要性,分析了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构的现状,指出了生活教育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的积极意义,具体阐述了生活教育视野下建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所应遵循的原则及具体策略,旨在为建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生活教育;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0-0075-06
新课标背景下建构高效课堂成为小学数学教师所热议的话题,高效课堂的建构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生活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它重点提倡教师借助生活元素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条件。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深刻认识到生活教育对数学课堂改革的重要价值,从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角度出发建构数学课堂与生活的联系。小学数学教师要基于学生的认知现状及课堂内容,充分挖掘优质的生活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激发小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小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全身心投入到数学知识的探究中。
一、 建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必要性
随着“双减”政策及新课标的相继推行,小学数学课堂面临着重大的教学改革,建构高效课堂顺应了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趋势,能为学生打造健康成长的学习环境。小学数学教师在建构高效课堂的过程中转变传统应试化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究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一切有利于教学的辅助手段,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使小学数学课堂真正成为育人的重要场所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新课标的改革要求,践行了新课标所提倡的改革建议,推进了新课标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落实。高效课堂的建构旨在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建构生本主义教学模式,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方式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通过高效课堂的建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探究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升教学环节的效率,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与价值,真正摸索出适合自己的高效的学习方法。当前教育改革重在关注学生的自身发展,力求发挥小学数学课堂的育人功能,高效课堂的建构契合了教育改革的方向,为小学数学课堂的创新指明了道路,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创造了优质的学习环境。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建构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
二、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构现状分析
(一)教学理念偏于应试化
高效课堂中“高效”二字不仅指向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更指向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高效课堂是一种以生本主义理念为核心的教学模式。然而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对高效课堂的理解趋于片面化,主观地认为高效课堂只是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这就导致小学数学教师在高效课堂的建构中沿袭了应试化的教学思想。而受传统应试教学思想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在建构高效课堂的过程中会重点研究如何改变数学知识讲解的方法,如何使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教师所讲述的数学知识,教师会围绕数学知识研究新型的讲解方法,将数学知识更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种应试化教学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师没能领会高效课堂的本质,未能抓住改革的重点,高效课堂的建构没能脱离应试教育的影响。
(二)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化
高效课堂的建构需要教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探究数学知识。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大多是在应试教学环境中成长的,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法已经根植于教师的内心。即便在多元化的教育改革中,小学数学教师也很难克服应试教学经验的困扰,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受到讲授式教学法的影响。在建构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习惯沿用生硬的讲述式教学法,向学生滔滔不绝地灌输浅层的数学知识。有时教师也会试图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但当教师无法完全掌握课堂状况时又会继续采用讲授式教学法。因此,高效课堂的建构效果并不理想,过于单一化的教学方法给高效课堂的建构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
高效课堂应是以学生主动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高效课堂的建构中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中。而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不浓厚,对课堂的参与度也相对较低。一方面,数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对天性喜欢有趣儿事物的小学生来讲学习数学是一项比较大的挑战,很多小学生对枯燥的数学知识难以产生浓厚的兴趣也不难理解;另一方面,当前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多以被动倾听的方式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违背了小学生喜欢主动摸索探究的认知规律,打击了小学生主动学习的信心,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小学生在低趣化的学习状况下鲜少参与课堂互动,从而严重影响了高效课堂的建构。
(四)课堂的实用价值不高
高效课堂的建构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将教学活动落脚于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既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却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创新应用能力。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在建构高效课堂的过程中过于重视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输入过程,严重忽略了学生输出知识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关注学生是否理解了数学基础知识,是否能够掌握解题方法以及学生能够考出怎样的成绩。这就导致学生虽然内化了数学知识,却不懂得怎样对知识进行应用,更无法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数学课堂仅具备了知识传授的功能,却很难发挥课堂教学的实用价值,导致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建构不甚理想。
三、 生活教育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的积极意义
(一)推进生本主义理念的落实
生活教育是基于小学生认知特点所形成的一套教学理论,生活教育目标指向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在生活教育理念的应用中,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聚焦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探究学习空间。生活教育理念的应用中教师摆脱应试教学理念的局限性,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明确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课堂问题思考,主动获取所学内容。生活教育的应用中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传授应试知识的场所,而是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展现自我的舞台。教师以引导者的角色基于对学生个性化的指导,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因此,生活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能有效推进生本主义理念的落实,为高效课堂的建构奠定思想基础。
(二)丰富及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生活教育内容包罗万象,形式千差万别,生活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能将教学活动拓展至无限广阔的生活领域。生活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需要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在契合小学生兴趣爱好及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创新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生活教育的应用中,小学数学教师根据课堂特点引入不同的生活元素,探究生活元素在课堂中不同的应用方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体验学习的过程。丰富且创新性的课堂教学方法能从多个角度指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给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体验,进而帮助学生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三)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小学生大多对未知领域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而对熟悉的事物则会表现出更多的热情,这便是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基础。生活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会大大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一方面,生活总是充满人文气息。生活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会给抽象的数学知识增添几分人文色彩,改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刻板印象,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与实用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究欲;另一方面,生活教育的应用中小学生所接触的环境及内容是贴近自身生活的。因此,小学生对数学新知识的畏惧心理会得到一定的缓解,同时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会相对减轻,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中,为数学高效课堂的建构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提升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
生活教育中教师会将课堂内容置于生活化的情境中,建构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生活教育的应用中,小学数学课堂不再停留于空谈理论,而是以数学知识的应用为落脚点,带领学生探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方法。小学数学教师从生活现象出发,带领学生探究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引导学生透过生活现象探究数学的本质及规律,深入研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方法。因而,生活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赋予了课堂更具实用性的价值,使学生能够创新输出所学的内容,将数学理论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这种具有实用价值的数学课堂能够有效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整体推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四、 生活教育视野下建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应遵循的原则
(一)自主性原则
生活教育视野下小学数学教师在建构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应遵循自主性原则,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性的探究学习。学生的自主探究是高效课堂的主要环节,学生需要通过主动挖掘数学问题,自主对问题展开思考探究,推理相关的数学理论等一系列的自主学习活动,实现思想、学习能力及情感态度的发展与提升。生活教育视野下高效课堂的建构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精选那些贴近学生生活,能够达到课堂激趣目的的生活素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自主探究材料,支持与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行为。总之,生活教育视野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给学生打造自主学习的空间,推进高效课堂的建构。
(二)适宜性原则
生活教育视野下小学数学教师在建构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应遵循适宜性原则。适宜性原则主要指所引入的生活材料难度及总量要适度。生活化的素材是多种多样的,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深度思考如何利用生活素材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在生活素材的选择及设计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出发,选择难度适中且学生所熟悉的素材,使学生能够轻松理解生活素材,以其为起点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除此之外,教师还应重视生活素材引入总量的适宜性,生活素材的引入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深入探究数学领域的条件支持。因此,教师在引入生活素材的过程中要关注量的适宜性,切莫出现喧宾夺主的情况。
(三)应用性原则
生活教育视野下建构高效课堂时小学数学教师应遵循应用性原则,既生活素材的运用要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为主。教师在建构高效课堂中应重点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设计生活化教学时也要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为出发点,时刻关注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在生活化教学的设计中,教师要将数学知识与相应的生活现象相结合,使学生从对生活现象的分析中形成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在生活实践中提升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五、 生活教育视野下建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具体策略
(一)明确生活目标,奠定课堂生活基调
教学目标是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构的风向标。生活教育视野下小学数学教师在深入分析课堂内容及学生认知情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引入生活元素,才能充分发挥生活教育的优势,助力高效课堂的建构。因此,生活教育视野下教师在建构高效课堂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生活化的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在生活化学习中需要达到怎样的目标,需要通过数学知识的探究掌握哪些生活技能,收获哪些生活经验,提升哪方面的生活能力。这样教师才能为高效课堂奠定生活化的基调,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探究,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精打细算》教学为例,这堂课程主要带领学生探究了小数除法的运算。结合小数除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可以明确这样的生活化教学目标:“通过小数除法运算掌握计算商品单价的能力,学会在购物中进行精打细算。”这种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将生硬的数学课堂置于了生动的生活情境中,奠定了浓厚的生活基调,为学生深度参与数学课堂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促进了高效课堂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