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

作者: 范志强

作者简介:范志强(1968~),男,汉族,山东日照人,山东日照市东港区三庄镇中心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一直是教学改革与教学实践中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文章对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理论基础、策略分析、案例分析、评价方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与问题情境创设的关系、影响因素分析等方面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深入探讨问题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运用,为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同时,本研究也对问题情境创设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0-0087-05

教育界普遍认为,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中的热点问题之一。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理论基础、策略分析、案例分析、评价方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与问题情境创设的关系、影响因素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深入探讨问题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运用,为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一、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理论基础

(一)问题情境教学理论概述

问题情境教学是指教师通过设计生活化、情境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问题情境教学理论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学习,通过情境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深层次学习。问题情境教学理论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师在问题情境教学中的角色是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在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问题情境教学理论的核心是“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合作为方式、以情境为载体”,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二)认知发展理论与问题情境教学的关系

认知发展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强调学生在认知发展阶段的逐步转变和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教学与认知发展理论密切相关,问题情境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阶段,设计不同难度和复杂度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积极思考、合作探讨,推动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同时,问题情境教学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认知冲突和认知平衡,推动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因此,认知发展理论为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三)社会文化理论与问题情境教学的关系

社会文化理论强调个体在社会文化环境中的学习和发展,强调个体和社会、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教学与社会文化理论密切相关。问题情境教学通过设计具有社会文化背景的问题情境,能够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构建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在社会文化环境中的学习和发展。

二、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分析

(一)问题情境的选择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选择至关重要。首先,问题情境应当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其次,问题情境应当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经验紧密相关,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最后,问题情境的选择还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避免选择过于复杂或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情境,以免使学生产生学习困难和挫折感。

针对不同年级和不同教学内容,问题情境的选择也需要进行相互调整。对低年级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生活化、趣味性强的问题情境,如水果的分配、玩具的分类等;对高年级学生,则可以选择一些抽象性强、思维挑战性大的问题情境,如数列的规律、图形的变换等。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能力提升。

(二)问题情境的设计原则

问题情境的设计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问题情境的有效性。首先,问题情境的设计应当注重情境的真实性,尽可能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际学习经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价值。其次,问题情境的设计还应当注重情境的开放性和引导性,既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又要留有一定的自由空间,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理解和经验进行探索和解决。最后,问题情境的设计还需要考虑情境的连贯性和渗透性,尽可能将问题情境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因此,问题情境的设计原则是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三)问题情境创设的具体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具体策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故事情境的方式,将数学问题融入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情感投入。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真实生活情境,将数学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方式。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入角色扮演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中体验数学问题,激发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同时,还可以通过引入游戏情境的方式,设计一些趣味性强、挑战性大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三、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案例分析

(一)案例一:数学游戏“数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数学游戏“数独”是一种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逻辑推理游戏,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备受关注。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将分析“数独”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情景,以及对学生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的促进作用。

(二)案例背景

“数独”游戏是一种基于数字逻辑的益智游戏,游戏者通过填写数字的方式完成数独表格,每一行、每一列和每一个小九宫格内的数字均不重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数独”游戏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字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在课堂中设计相关的“数独”游戏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

(三)实施过程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老师可以设计不同难度级别的“数独”游戏,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数学水平进行选择。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数独游戏中的难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他们的数学思维,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效果评价

通过对“数独”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我们可以发现,这种情境创设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数学游戏“数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为问题情境创设提供了一个生动而有效的案例。通过这一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问题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评价方法

(一)评价指标的选择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评价指标的选择是评价问题情境创设有效性的关键。首先,我们需要考虑问题情境是否贴近实际生活,以及是否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其次,评价指标还应包括问题情境的挑战性和引导性,即问题情境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同时又能够引导学生逐步解决问题。此外,评价指标还需要考虑问题情境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以及是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评价指标还应综合考量问题情境对学生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提升效果。总之,在评价指标的选择上,需要全面考量以上各方面因素,以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二)评价方法与工具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评价,我们可以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可以通过教师观察记录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的表现,包括学生对问题的反应、解决问题的思路、交流合作的情况等,以获取定性评价的数据。其次,可以设计相关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获取学生对问题情境的感受和看法,以及对问题情境创设的建议和意见,从而获取更深入的定性评价数据。最后,还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测验和考试等方式,获取学生在数学知识与技能应用上的表现,以获取定量评价的数据。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为教学改进提供有力的依据。

在评价工具方面,可以结合教学录像、学生作品展示、学习档案和学习成绩等获取丰富的评价数据。同时,也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虚拟实验平台、智能教学系统等,对问题情境创设进行评价分析,以实现评价过程的多样化和信息的全面性。

(三)评价结果的解读与应用

评价结果的解读与应用是评价过程的关键环节,也是问题情境创设改进的重要依据。一方面,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情境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包括问题情境的挑战性、引导性、实际性、合作性、创新性以及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整合与应用能力培养情况等。另一方面,需要根据评价结果,及时总结问题情境创设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为教学改进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

五、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与问题情境创设的关系

(一)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师整体教学能力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教师教学能力整体水平参差不齐。一部分教师在数学教学方面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全面提升。然而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能力方面存在不足,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难易程度把握不准,缺乏问题情境创设的能力,导致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其次,教师在问题情境创设方面普遍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部分教师对问题情境创设的理解不够深入,缺乏对数学问题情境的把握能力,难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学生生活实际情境相结合,从而影响了问题情境创设的质量和效果。此外,教师在问题情境创设方面也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和案例借鉴,需要更多的支持和指导提升其问题情境创设的能力。

(二)问题情境创设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

问题情境创设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数学知识和教学经验,能够准确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和特点,有能力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其次,教师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视野和创新思维,能够将数学问题与其他学科内容相结合,创设跨学科问题情境,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的全面发展。最后,教师还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及时调整问题情境设计,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

可以采取多种策略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首先,可以通过开展专业化的教师培训和研修活动,引导教师深入学习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教师的问题情境创设能力。其次,学校可以建立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机制,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和工具,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全面评估和指导,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最后,还可以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案例分享和教学反思活动,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问题情境创设能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