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巧用数学日记强化小学数学教育

作者: 吴平平

作者简介:吴平平(1990~),女,汉族,安徽安庆人,安徽省合肥市六安路小学翠微分校,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摘 要:数学日记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工具,可以帮助强化小学数学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将数学日记作为教学的“综合阵地”,利用日记的形式帮助学生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发展,搭建师生沟通桥梁,有效强化小学数学教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日记;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2-0070-05

日记本身是用以记录生活的一种文体,数学日记则是将日记的围绕数学学习展开,让学生在记录数学日记的过程中梳理知识、反思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深化学生的知识学习,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教师在利用数学日记强化教学的时候,应该把握日记的特点,教给学生如何高效利用日记形式展开数学学习,发挥数学日记的教育功效,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新的工具和手段,促进数学教学的效果提升。

一、 明确数学日记特点,引导学生会写、会用

数学日记和学生认知的日记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的地方。在利用数学日记强化教学的时候,首先要让学生熟悉数学日记,掌握高效利用日记强化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适应围绕数学日记展开的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数学日记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促进学生的数学发展。数学日记主要记录学生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发生的事情、所思所想。相较于一般日记的宽泛内容,数学日记则是围绕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记录。比如,在日记当中可以记录今天去哪里旅游、跟同学玩了什么游戏,数学日记则是需要记录那些跟数学知识相关的内容。比如,在课堂当中教师讲授了厘米和米两个单位,在课下用直尺测量手边的事物,记录他们的尺寸。看课外书的时候遇到纳米这个概念,查阅资料发现纳米是比毫米还要小的单位,还了解到微米这个单位。数学日记需要结合知识学习展开记录,不是笼统地记录一些见闻或者思考,而是要将思考的过程中,数学知识的运用、计算的过程中等细致地记录下来,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理顺思路,以日记的形式复盘自己的思考过程或者计算过程中,在这其中往往会有所思有所得;另一方面,通过细致的记录也能够完善知识体系,强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深化对数学知识的实践运用。再有数学日记也能够承担“错题本”的功能,学生可以将平时试题练习和考试过程中出错的题目进行记录、分析出错的原因、记述正确的解题思路,在复习回顾的时候,能够高效帮助学生提升数学能力,弥补学生知识漏洞。总之,教师要通过讲解数学日记的形式、内容、作用等,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数学日记、如何运用数学日记、如何在记数学日记的过程中深化数学知识学习,帮助学更好地运用数学日记这一工具,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 数学日记对小学数学教育的影响

(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激发兴趣与学习动力是数学日记对小学数学教育影响的重要方面。首先,数学日记通过记录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个人体验,如解题过程、疑惑和发现,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反思和表达的平台。亲身经历的记录有助于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数学知识。其次,在书写数学日记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解决问题的挑战,也可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情感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记录解题的思路、探索的过程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坚持能够使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建立起对学科的浓厚兴趣。最后,数学日记还能够激发学习动力。学生在写日记的过程中,会更有动力去解决问题,深入思考数学概念,因为他们知道这些思考和发现会被记录下来。这种动力来自对个人学习过程的关注,以及对自己进步的记录和认可。学生会渐渐发现数学学习并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一个充满趣味和挑战的过程,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通过激发兴趣与学习动力,数学日记为小学生提供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使他们更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探索数学的奥秘,从而建立学生对数学的自信心和积极态度,为其未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能够促进学生思维深度与反思能力

数学日记作为学生思考和总结数学问题的工具,强调了深度思考的重要性。学生书写数学日记能够逐步提高对问题的思考深度。在解题过程中他们需要详细记录解题思路、思考路径以及解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这样的记录要求学生超越简单的计算、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探索问题的各个方面,从而培养出对数学问题深度思考的习惯。此外,数学日记不仅限于记录正确答案和计算过程,还要求学生详细阐述解题的逻辑和推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对问题的抽象和分析能力。深度的思考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数学日记中包含的反思过程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需要回顾解题过程,思考自己在解题中的决策是否合理、是否有更优的解法,以及在面对困难时是如何克服的。这种自我反思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数学学科的学习水平,还能够在其他学科和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数学日记通过促进思维深度和反思能力,使学生不仅仅是追求答案的机械执行者,更是深思熟虑的问题解决者。这可以帮助学生在数学学科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并在未来面对各种问题时具备更强的解决能力。

(三)能够提升学生的表达与沟通能力

通过书写数学日记,学生能够提升表达和沟通能力。数学日记要求学生清晰地陈述问题、解题思路以及得出的结论。学生需要将他们的数学思想以清晰、有条理的方式表达出来,使读者(可能是老师、或同学)能够理解他们的思考过程。这培养了学生对问题表达的敏感性,使他们学会用文字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数学思想。数学日记不仅要求学生陈述问题,还要求他们用简洁而准确的语言传达数学思想,要求学生精练表达,摒弃冗长而模糊的表达方式。通过不断书写数学日记,学生能够逐渐提高他们的文字表达水平,使数学思想更容易被他人理解,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思考深度。数学日记的书写过程促使学生培养良好的沟通技能。他们需要考虑如何将自己的思想传达给他人,包括选择合适的词汇、排列逻辑清晰的句子等。沟通技能不仅在学术领域中有用,还对将来的职业和社交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能够用简单而明确的语言传达复杂的数学概念,培养了学生在各种场合下都能够有效沟通的能力。通过提升表达与沟通能力,数学日记为学生打下了在数学学科以及其他学科和生活中都能够成功沟通的基础。这是一个综合性的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帮助。

三、 巧用数学日记强化数学教育教学的策略

(一)利用创意数学日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数学日记趣味化,记录创意数学日记,以此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手抄报的形式制作数学日记的封面,可以给学生们展示一些趣味数学手抄报,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制作以数学为主题的趣味封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学生写数学日记的兴趣。在日记内容方面,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用趣味化方式进行记录,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认识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日记当中记录自己在生活当中看到的“平行四边形”并将这些事物描绘下来。还可以利用平行四边形设计一些卡通图像,比如给平行四边形画上眼睛和鼻子,旁边画上正方形同样画上眼睛和鼻子,想象两个图形见面之后的对话,正方形说:我长得四四方方,每个边都相等。平行四边形说:我能够伸缩变形,在生活中用处很大,伸缩推拉门、伸缩衣架都有平行四边形。拟人化的对话设计,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到生动有趣,还能够加深学生的知识记忆和掌握。通过鼓励学生记录这些创意日记,让学生将学习的知识经过趣味化处理,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想象力,同时也能够拉近学生和数学知识间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记录数学日记的乐趣,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变得有趣味、有乐趣,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数学产生兴趣后,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数学的奥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当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后,他们会更加深入地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出数学思维。这种思维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不断提高,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这种自信心和自尊心上的满足感会让学生更加热爱数学,形成良性循环。总之,利用创意数学日记对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数学教学效果大有裨益。

(二)规定数学日记形式,深化学生数学学习

数学日记的应用需要规定一些固定的内容,同时也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的发挥空间,既能够指导学生高效展开数学学习,也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和探究,提升数学日记的应用效果。之所以规定一些内容,主要是因为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在知识储备以及学习能力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放任学生随便记录数学日记,学生往往会感到迷茫,为了应付教师的要求,只能随便写一些内容,使得数学日记的教学效果得不到发挥。如果教师给学生日记规定一定的格式,比如日记的内容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需要按照课堂知识要点、自己理解感悟、学习中存在问题这三个方面进行“填空”,梳理课堂当中的学习过程。第二部分,学生自由发挥,围绕课堂学习、课外知识、兴趣爱好等展开,记录数学相关的内容。通过第一部分比较固定格式和内容的要求,让学生知道自己要写什么,引导学生树立课堂当中的学习过程中,记录自己的学习体验和知识理解;同时也让学生能够快速进行学习的状态,不至于因为不知道写什么迟迟不能动笔,绞尽脑汁不知道写什么,使得数学日记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有了第一部分的“填空”引导,在第二部分记录的时候,学生已经进入了状态,能够树立成长地将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记录下来。例如,教学“有余数除法”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课堂教学之后,让学生写数学日记,要求学生在写日记的时候,要讲明白几个问题:余数是什么,余数算式当中各个数字的名称、余数大小和除数、被除数的关系。在写清楚这些问题之后,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体会、遇到的问题、理解不了的地方等记录下来。通过这样的日记形式,逐步培养学生写数学日记的习惯,掌握数学日记的运用方法,帮助学生深化数学知识的学习。

(三)利用数学日记内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是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不能够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而忽视了他们思维能力的培养。利用数学日记这样的教学手段,能够有效培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提升数学学科能力。首先,从日记内容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日记中记录自己的思考过程,学生可以记录下他们对某个数学问题的思考过程,包括他们遇到的困难、如何克服困难、最终得出结论的过程等。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思维过程,发现自己的思维盲点,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改进。例如,在教学“表内除法”的时候,学生记录自己对“平均分”概念的认识,将除法和平均分联系在一起,理解除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帮助学生转换思维方式,彻底掌握除法运算。其次,教师让学生在日记当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包括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情况、学习方法的运用等。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最后,教师鼓励学生除了记录对数学问题的思考,还可以用数学思维分析日常生活问题。例如,他们可以记录自己如何用数学概念和公式计算购物时的花费、如何根据天气预报计算出行最佳时间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

(四)丰富数学日记用法,发展学生数学素养

数学日记不仅是学生记录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工具,还是学生展开数学学习和探究的有效手段,教师可以展示数学日记的多种用途,丰富学生的日记记录形式和内容,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数学日记。数学日记可以成为学生的“错题本”,让学生将当天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数学试题练习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地方都记录下来。记录的时候,要完成记录自己出错的地方,在旁边标注出现错误的原因,并记录告诫自己的语句,阐述正确的解题思路等。例如,学生在练习应用题目的出错了,学生可以将其记录下来:

题目:小明和小红各拿一个篮子去菜地摘西红柿,小明摘了22个西红柿,小明摘的西红柿比小红的多3个,请问小红摘了几个?

错误解题:22+3=25

错误原因:看见“多”字,以为是加法。

正确解题:22-3=19,是小明比小红多出来3个,小明摘了22个,应该用小明的个数减去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