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刘本美作者简介:刘本美(1973~),女,汉族,山东临沂人,沂南县第一实验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摘 要: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中,识字是一项重要任务。汉字作为母语交流的基本元素,所以对小学生的识字教学就尤为重要。为了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可以运用情境教学的方式,把学生带入情境当中,用别样生动的方法教学,来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来提高他们的读写能力,激发对识字的兴趣。不仅让学生更有效地参与识字学习,更能增强学习的体验感和兴趣度。文章以情景教学法为基础,设计有趣的情境和选择与学生相关的话题,将识字学习与其生活相联系,通过运用图片情境法、角色扮演法、情境模拟法、视频教学法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和学习兴趣,并解决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语文识字;意义;困难;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5-0043-05
随着教育理念的变革与发展,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演进与创新,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逐渐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而有趣的学习环境,将识字技能与实际场景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与学习效果的提升。文章将探析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学生识字能力及语文学习的意义,通过此探析,来深入了解情境教学法的实际应用效果,为提升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运用情境教学法的意义
(一)丰富学习情境
情境教学法能够创造真实的情境和场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知、理解和运用词语。当学生将词语运用到真实情境中时,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例如,通过观察和描述春天花朵绽放、鸟儿欢唱的情景,学生能够直观地感知和理解与春天相关的词汇,这种亲身体验和情感体验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记忆。此外,将词语融入学生熟悉的情境中,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学生通过与同学交流和合作,并运用词语来描述和交流表达情境,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也调动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二)加深理解和记忆
将词语置于具体情境中,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当学生将词语运用到真实情境中时,他们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和情感体验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例如,学生可以参观农场,并体验农活和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与农业相关的词汇,同时,通过参与真实情境,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起与词语相关的真实感受,从而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更加地了解。此外,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关注和注意力,达到进一步提高记忆的效果,当学生在情境中产生情感体验,例如通过观察和描绘美丽的自然风景来学习词语时,他们会将这些体验牢记在心,并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进行运用,除了增强理解和记忆外,将词语置于具体情境中还能够提高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学生能感受到学习的实用性和意义,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增强学习的效果。
(三)培养合作与交流能力
在情境模拟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其他同学互动、合作和交流,将各自的观点和意见整合到一个共同的解决方案中,以达到团队合作的目标,这种合作能力的培养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还使他们学会在集体中进行有效的协作和沟通,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不仅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还能学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观点,从而培养了有效沟通的能力。此外,通过合作和交流,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方式的学习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也为他们日后面对各种挑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四)融入生活实际
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环境来增加学习的真实性和学习动力,学生通过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情境中,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更自信地运用知识。通过融入生活实际,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学习语文时,不仅关注语言表达,还综合运用语言、思维、情感等多个方面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增强学习效果。通过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正常交流和表达的能力,增强了语文学习的实际应用价值。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也帮助他们掌握更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二、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现状
(一)学生识字的兴趣不足
小学低段以读写为主体,教师在教学时更多地关注汉字的字形,而不是仅关注读音和释义,但是这样的传统教学,很容易造成学生对汉字意义的认识不深,导致学生在书写过程中“音”和“形”不能很好地结合。如果教师还固守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就是说,只进行单向的教学,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读写的时候也就会遇到很多的困难。由于小学生对图像、色彩和声音等具有较高的敏感度,所以,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发挥这些优势,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根据汉字特征及释义结合图像、色彩和声音互动等,对学生进行识字教学,不仅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也充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表达能力,通过这些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课程内容上,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形音义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识字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
(二)教师识字教学方式单一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习识字是比较枯燥的,而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也导致学生缺乏浓厚的兴趣,从而降低了学习效率。而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汉字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没有进行全面的呈现,在运用与解释上也没有足够的重视。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通过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比如,课堂互动、游戏、故事讲解、多媒体等,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理解掌握汉字,从而提高他们的写字能力和语文水平。小学教师要增强自己对汉字的认识与理解,掌握汉字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每一个字的含义与构成规则,从而实现对学生立体化的教学展示。
(三)未能够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
作为一门具有人文特色的学科,语文识字教学应当重视生活元素的融入,但是,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这一点,他们没有能够将生活体验积极地融入课堂之中,导致学生不能够将自己的日常经历和知识紧密结合起来,难以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教师应积极获取教学资源,但不是简单地从网上搜集素材或照搬教学案例,而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观察和关注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日常生活经历等,将这些融入教学情境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通过讲故事、进行角色扮演、组织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质量。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身创设情境教学的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语文学习体验。
三、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图片情境法
通过图片的展示,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可视化的信息,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中的事物、动物或场景,猜测图片,积极思考词语的意义,学生将词语和具体的情境联系起来,进行联想和推测,不仅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有助于学生建立起词语与具体事物之间的关联,增强记忆和理解的效果。另外,图片情境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识字,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图片、描述图片、表达自己的理解等,提高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言能力。例如,学习关于鲜花的词汇。展示鲜花场景的图片,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图片中的情境,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与鲜花相关的词汇,学生不仅能够直观地看到鲜花场景,还能够通过言语表达、思考和交流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词汇,这样的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在情境中感知、理解和运用语言,提高语文识字能力。
(二)角色扮演法
安排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参与情境活动,如模拟购物,在活动中使用相关的词语,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来理解和运用词语,身临其境地感受和体验情境,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在角色扮演中要求学生在使用词语进行表达和交流。通过与其他角色的对话、场景的模拟,学生能够提高词语的运用能力,包括词语的选择、搭配和语境理解等。另外,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词语的情感色彩和情感表达方式,加深对词语意义的理解和记忆。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合作完成任务,并与他人进行沟通和协作,不仅锻炼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还增强了与他人的语言交流和合作能力。例如,学习关于动物的词语。通过展示含不同动物的角色扮演任务卡片,如狮子、猴子、大象、兔子等,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创造真实的情境和语境,学生在扮演的过程中,通过运用词语来描述动物的行为和特点,能更好地理解词语的意义,还能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增强情感体验,并培养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情境模拟法
情境模拟为学生提供了学以致用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能够深刻地理解词语的意义,在情境模拟中,学生被鼓励使用词语进行表达和交流,通过选择恰当的词语来表达自己、感受情境,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词语的情感色彩和特殊意义。同时,让学生亲身体验情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词语。在情境模拟中,学生不仅需要自主学习和探索,还需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更好地运用词语、理解词义,这样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理解,为他们培养了扎实的语言能力和词汇运用能力。例如,学习关于季节的词语,教师准备四张大幅图片,分别代表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引导学生进行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到真实的季节场景中,感知、理解和运用词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通过这种情境模拟的方式,加深关于四季词语的理解,达到提高语文识字能力的目的。
(四)视频教学法
视频教学法通过播放真实的场景和情境,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和理解词语的使用和意义。选取一些与词语相关的视频,让学生观看视频,通过观察视频中的事物、人物的动作和表情等来理解词语的含义,并模仿其中的语言和动作,表达自己的理解,不仅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也更加深入地理解词语的上下文背景和语境。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视频教学法更加生动和有趣,学生可以通过观看精心设计的教学视频,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学习人这个词语,教师准备一段教学视频,以可爱的动画风格和趣味元素或小故事视频的形式,来展示该汉字的基本笔画以及构造过程,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来学习汉字的基本知识,来增加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并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和有趣。
(五)创设朗读教学情境
读和写是密不可分的,要让小学生对汉字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和记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兴趣,选择与课程内容相关,且适合小学生的生动有趣的朗读材料,比如,课文、诗歌、故事等,然后让学生大声地朗读,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例如,教师选择一本有趣的故事书,让学生在课堂上大声朗读,或者每个学生依次朗诵一段,通过这种朗读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通过让他们愿意大声朗读,帮助学生克服了因识字少的“读书恐惧”,并激发他们对汉字识字的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在阅读和写作方面的潜力,从而促进他们读写能力的提升。
四、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案例应用
教学案例:以“家庭”相关的识字为例
教学目标:通过家庭的教学案例,提高学生对家庭相关识字的阅读能力。
教学材料:一张家庭照片、故事书、画纸和彩色笔。
教学步骤:
1. 创设情境引入活动
选择一篇与家庭生活相关的故事,教师准备一幅展示家庭场景的图片,并给学生展示一张家庭照片,图片中是一家人正在度过一个特殊的晚上,他们庆祝年迈祖母的生日,教师向学生展示这张图片,希望他们能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情境。在这张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张饭桌旁坐着一位老人,她满脸笑容地坐在桌子的一头,爸爸、妈妈、哥哥、弟弟、姐姐、妹妹则围坐在她身边,正准备一起唱生日歌,这个家庭充满了欢乐和温暖,并让学生观察照片中的人物和环境,教师可以通过朗读或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