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研究
作者: 于丽英摘 要:文章探讨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首先阐述了单元整体教学的内涵及其在初中英语教育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实施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包括仔细研读教材、确定教学目标、设定核心任务、划定单元课时、组织教学活动等。通过具体案例,详细阐述了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这些教学策略,并探讨了其对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意义。通过实践,得出结论: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具有较好的实践价值和推广意义。
关键词:主题意义探究;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6-0086-05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单元整体教学的教学模式已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得到了相对广泛的实践应用。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单元整体教学活动,是近年来受到广大英语教师认可的一种教学模式。所谓的“主题意义”,是指课堂中那些可引领学生学习与之相关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背景及社会意义的主题内容,是单元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教师可以以明确的单元教学目标为指引,以明晰的核心任务为中心,通过划定单元课时、组织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技能、文化素养等核心素养的协同发展。为进一步提升英语教学质量,教师要强化对这一教学模式的实践,推动初中英语教育的向前发展。
一、 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概述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要求教师聚焦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范畴,以不同类型的语篇为依托,融合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学习要求,以单元的形式呈现课程内容,促使学生在认知主题意义的过程中,建构整体认知,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新课标的上述内容,为教师开展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所谓“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在新课标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型教育模式,它倡导教师以教材中的一个单元为单位,将该单元内的各知识点相互串联,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更加强调教学的整体性、连贯性和系统性,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通过进行整体性的教学设计,教师可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促进其英语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主要特征如下:
(一)整体性
单元整体教学以整个单元为单位,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这可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英语知识结构,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二)连贯性
单元整体教学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教学的连贯性。通过设计逐步深入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使学生逐步掌握各个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知识链。
(三)系统性
单元整体教学遵循一定的教学系统进行设计,不论是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抑或是对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特征。通过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教师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英语知识,提高其知识运用能力。
二、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优势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方式,它将主题意义探究与单元整体教学两种不同的教学理念相结合,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和思维品质。其在教学中的具体优势如下:
(一)实现多元化教学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有着显著的多元性特征。在传统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对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的传授,教学方式单一,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有着更加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将单元的整体主题视作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通过有效地整合、排布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探索教学主题。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可借助合作学习、小组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探索单元教学的主题意义,激发学习兴趣,获得丰富的学习经验。在评价环节中,教师也可采取多种评价模式相结合的方式,评估学生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如课堂测试、作品评定、口头表达等,通过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触及英语单元学习的主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实现“教”与“学”的统一性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点与课程改革的要求相一致。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使基于主题意义的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确保学生在课堂上可集中精神探索单元主题,通过聚精会神地学习,将碎片化、零散化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形成对单元主题的深入理解,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升。
(三)提升教学的开放性
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并不仅仅拘泥于教材本身。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通过拓展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出发,探究主题意义,使教学更具开放性、包容性。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可突破教材的限制,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和信息,使学习更具广度和深度。在教学中,教师可鼓励学生以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整合零散的知识内容,构建起对单元主题的理解,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提升教学质量。
三、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路径
(一)仔细研读教材,厘清主题意义
在开展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之前,教师需对教材进行深入研读,明确单元的主题和意义。只有对教材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解和分析,教师才能更好地把握单元整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以鲁教版八年级下册“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这一单元为例,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对该单元的主题意义进行深入探究。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引导学生掌握“Could you...”等句式。单元中的话题也主要围绕此类句式而设计,通过学习单元语篇,学生可掌握向他人提出请求、征求他人许可,并与他人探讨自己的时间安排的方法,学会询问他人是否能做某件事,并用适宜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家务劳动等事务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学生能掌握一定的英语交际技巧,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在教学前期,教师须对该单元的各个教学部分进行详细分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在该单元中,各部分教学内容都围绕“家务劳动”等主题而展开,教师可借助“Could you...”等句型,将单元中零碎的知识点整合在一起,如“do the dishes”“take out the rubbish”等用于描述家务劳动的短语等,通过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更为快捷地学习英语单元中的内容。
值得说明的是,为使学生更好地探究单元主题,教师在进行这部分教学设计时,需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如学生的年龄、兴趣、认知水平等。在该单元的设计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以进一步凸显学习主题。例如,教师可针对教材中“Peter wants to...”这部分学习内容,设计角色扮演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究该单元的主题意义,教师也可在备课环节,借用一些相关的课外资源,如网络资源、报纸杂志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关于家务劳动的英文文章,或观看一些相关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学会使用相应的英语知识进行交际。通过更好地把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可形成更强烈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升学习效果。
(二)确定教学目标,形成教学方案
在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应格外关注教学目标的设定环节。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的起点,更是教学的终点,它决定了教学的方向和重点。特别是在课程改革强调“教学评一致性”的大背景下,教学目标在英语课堂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凸显。因此,在“主题意义探究”的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需制订明确、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并始终以此为导向,引领课堂教学。
1. 语言能力目标
语言能力是指学生运用英语展开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活动的能力。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需针对单元主题和内容,制订相应的语言能力目标,并设计相应的语言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例如,在“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这一单元中,教师可制订以下语言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情态动词could礼貌地做出请求或许可,进行关于家务劳动的对话和交流;通过进行Pairwork、Reading、Listening等板块的学习,能够阅读关于家务劳动的文章,并回答相关问题;能够写有关家务劳动的短文或日记。
2. 文化意识目标
文化意识是指学生对英语文化的认知和态度。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需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元素,引导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例如,在“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这一单元中,教师可制订以下文化意识目标:了解英美国家家庭教育的观念和方式;了解英美国家家务劳动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比较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异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3. 思维品质目标
思维品质是指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需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例如,在“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这一单元中,教师可制订以下思维品质目标:能够运用情态动词could表达自己对某一家务劳动的打算、情感,能够结合实际生活经验,提出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方法,形成热爱劳动的意识。
(三)设定核心任务,引导学生学习
核心任务是单元整体教学的关键,它能够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提高实际运用能力。在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设计一个个丰富多彩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子任务和核心任务,增强自身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一般来讲,教师设计的单一核心任务应具有探究性特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和发现。例如,在“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教材中给出的“Could you please do your homework?”“Could I watch TV?”“Could you take out the rubbish first?”“Could I leave now?”这些句型展开讨论,辨析句子是属于request还是permission,增强学生对句型的理解。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学习内容,教师可围绕单元的核心知识“Could...”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从简单的阅读理解到复杂的分析比较和创造性表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探究单元主题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四)划定单元课时,有序凸显主题
一般来讲,在划定单元课时时,教师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合理分配课时。对较难的内容,可安排更多的课时进行讲解和练习,对较为容易的内容,则可适当减少课时,提高教学效率;二是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制订相应的课时计划,并适时调整;三是课时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教师在规划课时时,应关注课时的连贯性和系统性,确保每个课时之间有逻辑联系,形成完整的教学链条。在安排课时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进行合理分配,确保学生在每个课时中,都能够逐步深入地探究主题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