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教师作业设计能力分析
作者: 苏国炎摘 要:要想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需要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作业设计是考验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内容,教师作业设计的综合能力受到越来越多地关注。文章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师作业设计素养的现状进行调查,探究小学数学教师作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此,文章提出了解决对策,小学数学教师自身提升作业设计方面的重视,平时关注作业设计方面的业务工作以提升教师的整体业务能力;学校与上级教育部门需做好作业设计方面的组织管理、培训等工作,让小学数学教师更好地适应当下的教育发展趋势。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现状与原因;教师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8-0044-06
作为新课标改革的重要环节,数学教育改革近年来愈发深入。2022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发布,成为当前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对课堂教学的完善起到了促进作用,对教育教学评价方面的作业设计也越来越重视。基于2021年教育部“双减”政策的颁布,义务教育作业设计再次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更要高度重视作业评价方面的工作,重视作业设计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受传统教育教学的影响,我国中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诸多现实困难与挑战,诸如设计理念不合适时代趋势、传统作业过多过难的影响、作业形式单一且以书面作业为主等现实问题。义务教育中小学数学作业改革与课堂教学改革具有同样的重要性,中小学数学教师“拿来主义式”作业布置或者“来料加工式”设计不符合新课标的评价要求,提升中小学数学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基于当前小学数学作业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作业布置量大、作业形式机械单一、无价值的作业等。这些问题长期发展会影响到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重视作业设计的工作,根据教育发展规律与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积极设计适合他们数学学习需要的数学作业,做好作业设计方面的管理、培训工作,力求数学教师们在创新作业中的内容、形式,这是文章所需探讨的重要问题。文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 小学数学教师作业设计能力现状分析
(一)对数学作业设计素养的认识不够充分
在小学数学教学环节中,作业设计是重要环节,体现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小学数学教师设计作业在很长时间以来没有得到过多的关注,还有相当一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够全面准确地认识数学作业的重要性。例如,作业形式单一,没有融入生活元素;作业单调枯燥,无法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机械地重复训练,使学生形成抵触情绪等。这反映出教师在作业设计上的业务素养不足问题。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对作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他们认为课堂上上好课就可以了。甚至一部分数学教师不太会主动地设计数学作业或者只会花特别少的时间设计作业,布置作业都是采用现成的教辅或者教材课后作业。
(二)在设计作业时忽视学生的兴趣和体验
数学教师对作业设计的目的认识要非常明确。小学数学作业设计首先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然后是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当前应试教育思想仍普遍存在于各中小学教育阶段,面对来自学校升学、家长的担忧、社会的关注等各种压力,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倾向设计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内容而忽略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或体验,还不能够充分认识到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当然,这种情况在当前“双减”政策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影响下,小学各学段的数学作业设计在学生兴趣或者体验上得到一定的改善。
(三)未充分有效运用资源进行作业的设计
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为师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这必然会改变师生教与学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学校在教育理念、教师教育方式上进行变革。为此,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和作业设计,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教育资源优势,提升中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质量。小学数学教师们要选择性地利用信息化教学的各类手段,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素养和专业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互联网上的各种优质的资源,在结合自身数学教学经验的基础之上做好作业设计。现在很多数学教师对网络的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在数学作业设计时不能够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合作,设计优质的作业,并与同行共享作业设计成果。
(四)作业的反馈评价形式相对较为单一
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好作业之后,要想很好地掌握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就需要认真批改作业并及时反馈给学生。教师应当根据情况对所有同学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并据此了解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针对性地分析和讲解。然而,当前小学数学教师由于忙于各种事务,工作量过大,且部分工作过于繁杂,占用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导致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批改作业,并不能及时有效地反馈给学生。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时间非常有限,在批改作业的时候,经常抽查批改。在这种方式下,教师缺乏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了解,也不能够很好地把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从而影响自身作业设计能力的提升。
二、 小学数学教师作业设计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小学数学教师对作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高
受到以往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将重点放到课堂设计环节,对作业设计和反馈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作业设计成为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影响教学效果。甚至有部分教师认为作业设计可以随意应付,而对学生数学作业的反馈,就是抽一点时间让学生订正自己的作业,这种认识存在偏差,需要纠正。很多学校教师习惯于当下市面上琳琅满目的教辅作业,作业设计的能力不够,就是设计也是对照多本教辅作业改编变换题目,这样的作业设计显然缺乏创新性。这样的做法不符合新课标的评价要求,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作业设计能力,以提升自身业务能力。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越来越要求任课教师具备良好的作业设计能力。在当前“双减”政策影响下,小学中低年级数学作业设计已经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重视,这算是一个可喜的改观。
(二)当前缺乏提升数学作业设计素养的统一标准
学校是教师工作的场所,就是在学校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自己的事业。因此,学校有责任和义务制订一个科学的评判标准和激励政策,激发让全校教师都能积极参与学科作业设计的动力。在很多时候,部分学校没有重视这项工作,缺乏对教师作业设计方面的绩效考核,而将学生的成绩作为考核教师的关键性指标;就是有业绩考核也是更看重教师的教学设计或者公开课的教学质量,很少将作业设计放入一个重要的环节。长此以往,很多教师设计作业时越来越被动,就是设计也是消极应付,随便找来几本教辅进行适当的修改、整合,就完成了作业设计。另外,一些学校对作业设计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评价指标和激励政策,对数学教师作业设计能力的提升还不够重视。不过,在新形势下,很多学校已经开始设置适合学校特色发展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标准,提升学校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
(三)教师业务培训中缺失作业设计方面培训内容
教师技能培训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为了适应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各类教育相关文件都规定小学教师要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培训教育,很多地区根据国家文件精神出台了相应的培训举措,但是当前很少有培训是针对提升教学作业设计的。由于缺少必要的作业设计方面的技能培训,很多教师的专业教学技能得到了提升,但是数学作业设计能力还是原地踏步,对数学作业设计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可见当前数学作业设计方面的业务培训真的很少,很多数学教师作业设计都是靠自己的摸索完成的。除此之外,新入职的教师也没有相应的作业设计环节的培训,其他数学教师由于缺少相应的数学作业设计培训也是导致作业设计素养不够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这几年“双减”政策的影响,从省到市(县区)等培训文件或者名师讲座中已经增加“作业设计能力提升”方面的培训内容。
(四)各教育部门缺乏对作业设计素养提升的重视
教育行政部门在组织教师考核以及不同学校之间评比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项是教师参赛以及获奖层面的情况,对教师作业设计能力的考查相对较弱,以至于教师缺少一定导向性。因此,地方教育政策一般是地方教师业务发展的指南,影响地区教师的业务发展,不利于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作业设计方面的能力提升。教育行政部门应更加重视引导,帮助教师教学设计技能的提升。可喜的是,现在诸多教育部门已经开展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作业培训要求,甚至下发了各项作业设计评比的教育活动,大大激发了各学科教师的作业设计的积极性。
三、 新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师提升作业设计素养的对策
(一)教师提升认识,加强作业设计方面技能的提升
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更应当促进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只有如此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要以学生为本,不断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要不断纠正过去错误的教育观念,努力提升作业设计素养,并提高对其重要性的认识。要想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学习最新的小学数学教育理念,及时关注当下小学数学界研究的热点方向;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需要剔除原有不合理的教育教学做法,要更加重视作业设计对学生的影响;可以多利用线下时间搜集一些优秀教师作业设计的成果,学习相关理论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例如,在学习“重量单位”的相关知识内容时,教师除给学生布置一些传统的书面作业内容之外,还要融入相应的实践作业,如让学生回家之后测量一些物体的重量、自己身体的重量、鸡蛋的重量、衣服的重量……通过这种作业形式更好地激发学生作业完成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作业完成中的趣味性,在潜移默化中,积累相关的数学知识内容,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
当然,教师也要增加对所教学生的学情了解,知晓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从而设计更为合适的数学作业。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能力、接受程度都不同,教师要设计学生很容易接受的生活方面作业。例如,①《认识方向》的东南西北,教师可以请学生在父母的带领下先观察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方向,在父母的帮助下了解房屋坐落位置。②《三角形》的认识,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三角板,采用“摸一摸、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的形式认识三角形。找一找生活中哪里有三角形:自行车、篱笆墙、推拉门、信号塔等,体会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③《圆的认识》的学习,教师布置学生找生活中圆形的物体:扣子、杯子盖、手镯、罐头盒等,家附近的圆形的建筑:花坛、摩天轮等,不断强化圆的认识。可以说,教师根据学生设计这些观察性的非书面作业,在这种观察性的数学作业中,加深理解“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理念。这样的作业既能满足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又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乃至符合核心素养的培养需求。
(二)学校加强引导,完善作业设计方面的监管制度
对学校来说,教师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实施者。学校的教育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升以及教学环节,因此可以制订相关政策引导数学教师更加关注作业设计环节,不断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为此,学校需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校要充分认识并高度重视作业设计工作,把作业设计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部分,将其与课堂教学设计放在同等位置,常抓不懈,持之以恒。第二,要把作业设计纳入数学科教研教改活动中,通过教研平台努力促进教师作业设计水平的提高。第三,制定教师作业设计考核制度,将作业设计纳入常规管理体系,从而加强作业设计过程的有效监管,保证作业设计工作落到实处。第四,要制订每年一次的教师作业设计比赛体系,将作业设计比赛结果纳入绩效考核之中。通过比赛,以赛代训,大力提高教师的作业设计水平。第五,学校要创建校际作业设计交流平台。通过这个平台,邀请外校优秀的教师过来示范指导,让本校的教师到先进的学校学习取经,互相交流、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开展技能培训,增加作业设计能力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