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路径探究

作者: 王兴中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受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自主性,有效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新意识、探究能力等。但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下,小学数学教学仍然存在许多需要优化和改进的地方。对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积极应用体验式学习模式,发挥体验式学习的价值,弥补传统数学教学中的不足,从而实现对小学生的全面培养。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小学数学;应用路径;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8-0050-05

体验式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大区别在于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强调学生在学习、实践环节的体验感,这一特征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思考数学知识的动力,对学生深入学生数学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积极探究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路径,从而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一、 体验式学习的意义

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教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符合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以及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需求,并且在不断地应用与优化中,达到了理想的数学教学成果。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第一,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体验式学习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不明显的问题,显著增强小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能够为学生营造自主、自由的学习空间、实践空间,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帮助学生长期保持对数学学习的激情。第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体验式学习模式符合新课标对数学教学改革的要求,数学教师通过开展多样化的体验式学习活动,帮助学生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学习、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且能够引导学生在特定的体验式学习情境之中应用数学知识,从而有效夯实数学基础知识,锻炼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数学探究能力,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三,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改革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只局限于如何传授知识,而应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健康的学习习惯、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体验式学习能够成为教师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逐渐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进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二、 体验式学习应用原则

(一)独特性原则

小学数学教师在应用体验式学习的过程中,需要重点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感,使学生能够在良好学习体验感的加持下,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进而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数学能力等构建新的数学知识体系,从而实现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对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严格遵循教学原则,以学生主观感受为中心,让每一位学生获得不同的学习体验,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竖式计算时,教师发现有一些学生常常出现小数点位置标错的问题。对此,数学教师需要了解每一名学生存在以及可能存在的知识误区,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有效解决学生在竖式计算中的问题,加深学生对小数点知识点的理解。

(二)自主性原则

小学数学教师在应用体验式学习模式的过程中,需要为学生提供多样的体验环境,创设良好的体验条件。而想要实现这一教学效果,教师需要重点遵循自主性的学习原则。数学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探究、实践、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表达自身的想法与意见。数学教师需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构建数学知识体系与框架。同时,数学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自主探究,锻炼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思考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究、自主实践的基础上,提升数学素养。

(三)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也是小学数学教师应用体验式学习模式时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在不同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尤其在不同阶段的学生之间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学生的成长和学习需求。而体验式学习模式的应用能够帮助数学教师完成这一教学目标,有效防止由于教学方式单一而影响教学进度等情况的出现。同时,体验式学习模式能够为全体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能够将个人的学习与集体学习全面结合在一起,既保障数学教学的个性化,又能够保障数学教学的整体性,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

三、 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现状分析

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中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足。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点学科之一,也是体验式学习应用的重点方向。小学数学的内容相对较难,而且部分内容相对枯燥、乏味,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有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一直不好,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抵触与厌烦等负面心理,导致学生实际参与体验式学习的程度较弱,严重影响体验式学习模式的落实效果,无法真正发挥体验式学习的育人价值。第二,教师体验式学习开展方式单一。小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在教学中,教师应更倾向于选择探究实践等活动开展教学。而体验式学习能够为学生提供自主、自由活动的空间与机会,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但在该学习模式实际落实过程中,部分数学教师仍局限在应试教育桎梏下,没有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体验式学习活动,导致学生无法从体验式学习活动之中获得知识应用与实践探究的机会,进而无法感受到学习快乐,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第三,与生活相脱离。体验式学习具有较强的生活性特征,需要数学教师将生活中的元素融入体验式学习内容之中。但大部分数学教师只局限在教材内容,没有对生活中的素材进行科学、合理提取,导致体验式学习形式单一、体验式学习内容枯燥,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数学探究能力的提升。

四、 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一)创设体验式学习情境

1. 创设多媒体体验情境

数学知识内容相对抽象、概念化的内容较多,小学生年龄较小身心不成熟,学习自律性低,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缺乏主动性,从而很难对数学学科产生学习兴趣,甚至会产生抵触、厌学等负面心理。面对这一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体验式学习情境,为学生构建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从而引导学生调整学习心态、树立学习信心、提高数学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一节内容时,教师需要使学生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会读加法与减法算式、了解计算过程、形成计算思路,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动手能力。但在具体落实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不感兴趣。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在课上创设体验式学习情境: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小猪的卡通图片,吸引学生的眼球,为学生创设一个特定的学习情境;其次,引导学生在情境之中观察、思考图片中小猪的数量;再次,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手中的火柴棍摆列出每一张图片中的小猪数量,提高学生对数字的理解;最后,带领学生利用加法与减法对手中的火柴棍进行运算,进而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

2. 创设生活化体验情境

由于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小学数学教师在应用体验式学习模式时,可以将其与生活场景相结合,为学生创设生活化体验情境。在生活化体验情境之中,数学教师需要融入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元素,然后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而使学生获得真实有趣的学习体验。通过创设生活化的体验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而且能够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锻炼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一节内容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利用实际生活中的经验,认识当前使用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指导学生利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购物以及利用人民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加强对学生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良好品德的教育等。而想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生活化的体验情境,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获得新的学习体验。首先,数学教师为学生创设“超市购物”的生活化情境,并引导学生以不同的身份进入超市进行购物,从而体验人民币的应用场景。其次,引导学生在超市中购买不同的商品,并利用手中的人民币进行不同面值的兑换,进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人民币的单位转换关系。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对本次“超市购物”的体验进行总结,使其从生活化情境之中出来后能够对数学相关问题进行反思,进而深化体验式学习的效果。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加强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实现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开展游戏化体验活动

小学生思维活跃、活泼好动、喜欢新鲜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尤其对游戏活动具有浓厚的兴趣。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将游戏活动与数学教学活动相结合,不仅能够丰富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数学知识的趣味性,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认知、掌握与理解,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同时,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游戏化体验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提前做好调研工作,了解学生的游戏、学习需求,增强游戏化体验活动的针对性,从而保障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一)》这一节内容时,教师需要重点讲解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质位置的方法,帮助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内容体会确定物体位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许多小学生的空间感没有发育完全,空间感较弱,从而在学习位置和方向的概念时会感到一定的困难。而且本节知识内容相对抽象,很难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游戏元素融入数学教学,开展游戏化的体验活动。比如,数学教师在课堂之中开展“你说我猜”的游戏活动:第一,教师将班级学生分为两个游戏小组,然后每次由各组派出一名学生进行游戏。第二,一名学生闭上双眼,另一名学生将游戏道具藏在班级中的某一个地方,然后通过语言的描述指挥闭眼的学生进行寻找。在这个过程中,由教师对学生寻找的时间进行记录。第三,教师对用时最短的两名学生进行奖励,并让每一名学生总结自己的经验。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找到快乐,而且能够使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知识点,真正达到寓教于乐。

(三)组织合作体验式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体验式学习模式,还需要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因为体验式学习既要为学生提供实验、实操体验,又要为学生提供交流体验、互动体验、合作体验以及思想碰撞的体验。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积极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合作互动环境,让学生能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助、沟通,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合作能力、探究能力。

例如,在学习《条形统计图》这一节内容时,要求学生能够认识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实际制作流程,并且能够亲自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容易的条形统计图,能够利用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依据教材内容,以小组合作为方式,组织开展体验式学习活动,并为学生布置体验式学习任务。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设布置“班级学生成绩条形统计图”的体验式学习任务。首先,对全班学生成绩进行汇总、登记,并将学生成绩分为优异、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分数段;其次,在组内进行分工,根据统计的数据共同绘制条形统计图;最后,由小组组长对绘制完成的条形统计图进行分析与总结。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将困难的知识点细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与压力;而且能够使学生在合作中实现数学思维的碰撞,拓展学生看待数学知识、探究数学问题的思路。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