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核心素养背景下思政元素如何融入高中语文教学

作者: 邓巧群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正逐渐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在这个背景下,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高中语文教学,成为培养具有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课题。文章旨在探讨核心素养背景下,思政元素如何融入高中语文教学,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核心素养;思政;高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30-0051-05

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应对复杂情境时所具备的关键能力、品格和价值观。在国家层面,核心素养的培养被认为是实现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重要途径。在教育领域,核心素养的培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对高中语文教学而言,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思政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作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此外,思政元素的融入还能丰富语文课程的内容,提升课程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自然地接受思政教育。

一、 核心素养与思政元素的关系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我国,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其中,文化基础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自主发展包括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社会参与包括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这些核心素养是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特征,具有时代性、实践性和发展性。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些素养的培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还有助于塑造学生的人格特质,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二)思政元素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思政元素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思政元素与核心素养的关系密切,相辅相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思政元素有助于培育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从而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

首先,思政元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底蕴。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了解历史、理解文化,从而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使他们具备一定的文化鉴赏力和传承精神。

其次,思政元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通过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国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使其具备积极为社会、国家作贡献的精神风貌。

最后,思政元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如演讲、辩论、调研、访谈等。这些活动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语文学科素养。

二、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特点与目标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特点

1.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愈发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教师通过选取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欣赏、理解和批判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人文价值的认同。同时,教师还会引导学生在作品中感受家国情怀,将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 强调德育渗透,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强调德育渗透,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德育元素融入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此外,教师还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困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 倡导多元化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倡导多元化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师运用讨论、探究、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书面表达、批判性思维等能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应注重知识、能力与价值观念的协同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同时关注学生价值观念的培养。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

1. 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高中语文教学应注重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结合,使学生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语文应用能力。例如,在教学《将进酒》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本的写作背景、诗人生平、作品特点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文学作品,并创设为李白绘制画像的情境,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鉴赏、创作等能力。

2. 价值观念的培养与知识教学相融合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价值观念的培养与知识教学相融合,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汲取正能量,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如在教学《〈论语〉十章》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探讨儒家思想中的道德观念,及其在新时代的意义,使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现个性化发展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兴趣和特长,实现个性化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合适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如布置《陈情表》课后作业时,可分层设置背诵、制作文言实词卡片、写文学短评等选做作业,培养学生具备独特的语文学科素养。

三、 核心素养背景下思政元素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策略

(一)教学目标设定与思政元素的融合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需要将思政元素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形成有机的整体。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道德品质、文化自信、红色基因等方面的培养,使学生在知识、能力、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1. 知识传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如文字、文学、语法等,为后续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同时,教师要关注知识背后的思政价值,将思政元素与知识传授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能力培养

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如阅读理解、写作、口语表达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具有挑战性和现实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协作和实践能力。同时,要将思政元素融入能力培养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3. 价值塑造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课程的价值观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文化自信和红色基因。教师可以通过文本解读、案例分析、主题研究、项目式学习等方式,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具备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4. 教学策略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与思政元素的融合,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情境教学、主题教学等。这些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实现思政元素在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以教学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为例,我们在设定教学目标时,需要充分考虑思政元素的融入。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学习《沁园春·长沙》,使学生掌握词的基本特点,理解词的意境、情感和主题,培养学生分析鉴赏创作词的能力,提高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诵吟唱、阅读分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青春的价值”主题研究等方法,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同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词人的革命情怀,尝试创作诗词,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深入领会词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担当使命的品质,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不懈奋斗的决心,增强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的信念。

(4)思政元素融入

结合课文内容,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教育价值,如英雄主义、家国情怀、担当精神等。通过讲解词人的生平事迹、创作背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作内涵;通过“青春的价值”主题研究,深化学生对新时代青年人正确“青春的价值”的理解,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坚定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二)教学内容选择与思政元素的融入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需要充分发挥思政元素的作用,以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文化素养和家国情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注重挖掘思政元素,将价值观念、道德品质和时代精神有机融入课堂教学。

1. 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资源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教师应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发现与思政教育相关的知识点和主题,巧妙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例如,在讲授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家国情怀等元素,让学生在欣赏文学魅力的同时,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念。

2. 结合时事热点,拓展思政教育内容

时事热点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热点事件,拓展思政教育内容,让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例如,在讲授新闻报道类文章时,教师可以选择近期发生的重大事件为案例,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新闻文本,了解社会现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创设情境,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思政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设计情境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思政教育的魅力,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养老院志愿者活动、开展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活动等,让他们亲身体验奉献、友爱、担当等精神,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4. 跨学科融合,拓宽思政教育视野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思政教育需要打破学科壁垒,实现跨学科融合。教师可以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共同探讨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将思政元素融入各学科教学。例如,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与历史教师协作,共同引导学生从文学与历史的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5. 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思政教育效果

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高思政教育效果的关键。教师可以采用议题式、探究式、情景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思政教育活动。例如,在讲授议论文写作时,教师可以设计辩论赛环节,让学生针对某一议题展开辩论,从而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道德判断力。

通过以上策略,我们将思政元素融入高中语文教学,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教学方法创新与思政元素的渗透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

1. 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中,感受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实现思政教育的渗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