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中高年级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
作者: 闫凤艳作者简介:闫凤艳(1979~),女,汉族,山东菏泽人,山东省郓城县张营镇大人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摘 要:作为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举措,群文阅读备受关注。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主动打破教学常规,结合新课标提出的小学语文阅读总量要求开展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群文阅读活动,通过阅读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净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静心阅读和反复揣摩中逐步形成良好的理解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文章结合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内容,深入分析小学中高年级语文群阅读教学现状,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群文阅读教学意义及对策,以期为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高年级;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31-0057-04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中高年级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其也能够转变单一僵化的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并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随着学生的视野越来越开阔,阅读速度逐步加快,教师也能够省时省力。因此,在全面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时,语文教师应主打破教学常规,精心选择组合文章,结合学生的课内外表现开展对比阅读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学生能够在阅读兴趣的驱动下认真完成群文阅读任务,并活学活用所学知识。
一、 群文阅读教学
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阅读需求以及教学目标,有效整合同类文章并指导学生举一反三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促使学生自主整合阅读资源,深度剖析文章结构,逐步习得写作方法和技巧,实现乐读善读和乐写善写。与单篇文章阅读相比,群文阅读对多篇文章进行了整合,十分考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针对中高年级学生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活动时,语文教师需要讲究方式方法,综合考量基本学情和校情,根据学生的认知期待、兴趣爱好精心选择组合文章,鼓励学生理性思考、大胆思辨,以一篇带多篇的形式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深入体验不同文本的主旨思想及核心内涵,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产生更多的智慧火花和思维灵感,享受语文阅读过程。
二、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现状
在纵向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今天,许多教师利用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但是实际的阅读教学质量和效果与预期存在一定的差距。首先,教师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不准。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过多关注学生流畅阅读,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掌握修辞手法并学习文本的写作手法,领悟文章主旨思想。但学生对阅读比较抵触,自主阅读的能动性不足,存在诸多消极情绪和负面心理。其次,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不够充分,所选择的组合文章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在开展群文阅读时,教师所选择的文本理解难度过高,缺乏讨论性,不利于学生的小组内部合作和深度阅读。有的教师虽主动选择多种文本,但是没有理性分析文本之间的结构性,学生无法通过群文阅读领悟文章的主旨思想,思维仍然局限于浅层,活学活用的能力得不到提升。最后,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阅读思辨能力开展对比阅读活动,一篇带多篇的阅读教学质量不佳。还有些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比较有限,无法灵活利用多种群文阅读教学方法,极大挫伤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深度分析多篇文本的主旨思想,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三、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中高年级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意义
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特殊且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能够弥补传统单一文本阅读教学的不足,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并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开阔学生视野。小学语文教师应逐步加大对群文阅读教学的投入和支持力度,高度重视这一阅读教学模式,全面激活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能,逐步开启学生的智慧大门。具体而言,此教学模式有以下作用:
(一)有助于转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
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比较简单,教师会结合课前预设讲透、讲精、讲深一篇文章,整个课堂教学及学生的自主学习局限于一篇文章,学生的思维不够活跃。而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会有机组合多篇文章,指导学生深度分析文章的异同点,了解文章不同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这样,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逐步被打破,学生能够在理性阅读和综合对比中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开阔视野,阅读积极性比较足。
(二)有助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和基本板块,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在静心阅读和深度分析中,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理解能力及感悟能力。因而,为了充分发挥阅读对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教师需要高度关注学生的阅读量。如果局限于课本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就违背了新课改的初衷,学生的阅读量不达标,但在引入群文阅读后这一问题迎刃而解。教师会将相似或相近的文本串联在一起,指导学生自主阅读,鼓励学生触类旁通,在阅读群文的过程中学生实现了量的积累。
(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群文阅读打破了单一阅读模式的束缚,学生能够阅读多篇相似文本,了解不同文体的表达方式、相同话题的不同描述方式、不同作家的写作风格以及同一作家在不同阶段的作品风格。受这样文本的影响,学生的写作思路会越来越开阔,能够在群文阅读中自主积累写作素材并将其灵活运用进行个人的写作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写作能力。而且教师也会适当调整教学思路,通过群文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确保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段内阅读更多的文本,实现阅读向写作的顺利过渡。
四、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中高年级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对策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中高年级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本质要求,能够转变固有的阅读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并推进学科教学改革。语文教师需要掌握群文阅读教学的操作要领,高度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科学把握阅读教学目标,精心选择组合文章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们能够出色完成专题群文阅读任务,享受阅读的全过程,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遨游。
(一)坚持以生为本,精准把握目标“准”度
教师要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理性分析学生个体差异,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贯穿于学科教学的始终。在开展中高年级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坚持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科学定位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应理性看待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认知期待和学习诉求,结合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创造性地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活动,为学生的深度学习和自主探究助力。其次,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活动时,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定位教学目标,灵活调整教学方向,出色完成教学任务。此外,群文阅读的综合性和系统性较强,比较考验教师的教学功底,在精准把握目标时,教师可以围绕议题整合多篇文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各自的阅读想法并综合对比和分析阅读文本的中心思想。最后,教师可以灵活利用极具艺术性和生活性的教学语言指导学生理性思考、大胆分析,静下心来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文章主旨,轻松掌握作者的心理活动,进而形成良好的阅读思维能力,实现高效阅读。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和时间赛跑》时,教师首先需要确立阅读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和时间赛跑的习惯为起点,提前准备同主题或同类型的文本,开展群文阅读活动。比如《时光之轮》《时光老人和流浪汉》《忙里偷闲》,让学生在自主对比、综合分析中领悟时间的宝贵,学会珍惜时间。又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桥》时,很多学生感觉非常新奇,初次接触这一文体。教师需要以学生领悟小小说的语言表达特点为目标开展多文本阅读活动,指导学生阅读《县长的笔记本》《遗言》以及《项链》等经典小小说,强化学生对小小说文本特征的理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做好充分准备,精心选择组合文章
在组织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科学设计群文阅读教学方案,自主总结已有的经验教训,根据基本学情和教情确立群文阅读教学目标并罗列教学重难点,整合多种群文阅读教学方法,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教师需要精心选择议题,将其作为课文组合的线索和参照,议题的导向作用和统筹作用不容忽略。教师可以站在不同维度和视角多渠道搜集议题,比如,以文体为线索、以文章风格为线索、以题材为线索以及以作者为线索,明确群文阅读的核心议题。经验丰富的教师会认真整合多元线索,利用丰富的知识储备、扎实的教育功底确立议题,为学生提供新颖的阅读素材,让学生耳目一新。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时,教师可以围绕“神话故事”这一主题引导学生深度阅读和反复揣摩《盘古开天辟地》《普罗米修斯》及《精卫填海》,简单略读《女娲补天》。在确保学生完成基本阅读任务后,引导学生以题材为线索搜集经典的神话故事,将其与课文相组合,比如,《潘多拉的盒子》《后羿射日》以及《大禹治水》,实现课内向课外的有效拓展及延伸,这样也可以紧密融合中国神话及外国神话,逐步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学生能够涉猎优质的阅读文本,形成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开展对比阅读,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在基于核心素养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辨和对比分析,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让学生能够经历阅读的全过程,通过阅读开阔视野,积累丰富的学科知识。作为群文阅读教学中的一部分,对比阅读对学生的吸引力比较大,教师可以将同一类型的文章组合在一起,鼓励学生静下心来认真阅读,在阅读中理性思考,多方对比。然后,结合学生的阅读表现,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围绕同一类人物开展对比阅读活动时,教师可以从作品的刻画角度着手,引导学生分析多篇文本的区别和联系。在围绕同一类主题开展对比阅读时,教师则可以立足故事情节指导学生分析异同点,主动扮演学习顾问的角色,为学生的对比阅读保驾护航,确保学生在多方对比、理性分析及统筹思考中形成较强的思辨能力。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观潮》时,教师可以结合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引导学生反复揣摩精彩片段,然后,展示提前搜集的与江潮相关的文章,如《听朝》《朝魂——钱塘江抒情》,鼓励学生综合对比不同文本的写作手法,理性分析文本表达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深入领悟不同作者笔下的江潮。在这种教学情境下,很多学生跃跃欲试,阅读积极性比较强,能够唤醒已有的阅读经验自主分析和理性对比。
(四)一篇带多篇,鼓励学生举一反三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局限于课堂及教材,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非常深刻,能够熟练背诵重要文章,举一反三的能力却不足。在开展群文阅读时,教师则应转变固有的教学理念,积极打破教学常规,在依托教材的同时主动跳出教材,鼓励学生自主迁移新旧知识,实现触类旁通。比如,在围绕一篇带多篇开展群文阅读时,教师可以整合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引导学生站在作者写作背景以及不同人生阶段的视角深度分析作者的真情实感,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进而产生更多的思想共鸣。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繁星》时,教师可以围绕“繁星”这一主线选择整合作者巴金的其他作品,如《家》《春》《秋》,罗列文章的经典片段,鼓励学生对比阅读深度剖析。这种基于同一作者不同作品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模式能够强化学生的思想认知,让学生了解巴金在不同阶段的作品,并在横向对比和纵向分析中深入领悟作品的风格文体。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摘录优秀文本中的经典片段,鼓励学生自主剖析和深度品味,感悟文本中主人公的真情实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学生对巴金作品的理解和认知会更加深刻,能够重新认识巴金这位文学巨匠。教师也可以适当提升群文阅读教学的层次和水准,围绕同一主题带出多篇作品,全面激活学生的思维。比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童年为主题,收录了诸多与之相关的文章,在确保学生完成基本阅读任务后,教师可以甄选其他关于童年的优秀作品,如林海音的《爸爸的花落了》,林清玄的《爸爸的鸽子》以及冰心的《小桔灯》。在一篇带多篇的过程中激活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确保学生能够阅读多样文本,逐步形成较强的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