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效果研究
作者: 张满容
摘要: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在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操作过于繁冗的现象,导致不能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学习,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文章主要结合小学信息科技课堂真实的教学案例,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提出几点“化繁为简”的策略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程标准;小学信息科技;教学效果;化繁为简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4)33-0042-04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化进程速度的不断加快,信息科技已经成为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的指引下,小学信息科技教师应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改进课堂教学效果。文章结合《我的选择我做主》的课例,以探索“化繁为简”的方法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化繁为简就是将复杂的事物变简单,采用一些方法使复杂的事物处理起来更容易,取得的效果更好。这里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环节、教学资源、教学语言等内容采取恰当的方法,将教学过程中看起来复杂的事物变得简单,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我的选择我做主》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运用Mind+软件进行选择结构类型学习,认识单分支选择结构和双分支选择结构,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流程图来进行分析算法,学会构建单分支选择结构和双分支选择结构进行条件判断来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能够运用Mind+软件中的运动模块、侦测模块、运算符模块等模块的指令来进行程序的编写。以下是笔者结合《我的选择我做主》这节课,采取相关化繁为简的策略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一、 情境创设化繁为简激发兴趣
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比较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近年来在小学信息科技的课堂中,很多教师会注重创设真实的情境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有些教师为了营造课堂氛围,在课堂开始就耗掉至少七八分钟的时间去创设情境,比如播放一个较长的导入视频,或者与学生进行长时间的互动游戏,一节课差不多花去了五分之一的时间才能进入正式的学习,从而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开展后面内容的学习。
在新课标的课程理念中指出要倡导真实性学习,教师应注重创设真实情境,引入多元化数字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所以笔者在《我的选择我做主》这节课非常注重创设学习情境。这节课主要是学习单、双分支选择结构的知识,笔者起初在设计情境创设时,构思过很多与选择结构知识相关联的情境,比如播放综艺节目视频让学生进行观看,后发现视频不仅耗时长,且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与新课标中强调的要倡导真实性的学习,创新教学方式,要以真实的问题或项目进行驱动,引导学生经历原理和运用过程的思想背道而驰。
经过探索实践,笔者明了应该观察学生身边的事情,没有必要舍近求远找资源去创设情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简洁明了采用学生能感受到的事物来激发学生学习思考。笔者在准备上《我的选择我做主》这节课时,恰逢学校要举行六一节目会演,每个班只能选一个节目参加表演,笔者抓住这个契机采用竞选节目这个主题,运用Mind+软件中的单、双分支选择结构指令编写能进行投票的程序,在课堂开始就直接运行程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图1)。笔者采取这种方式创设情境仅仅用了三分钟左右的时间就达到了良好的效果,运用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创设情境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巧妙引入了新知识的学习。在小学信息科技课堂中创设真实的情境很重要,如果能从学生实际出发简洁明了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课堂呈现化繁为简培养探究能力
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注重实践性,学生在课堂中需要通过一系列实践探索活动,完成学习任务、掌握课堂知识,但小学信息科技课一般一周开设一节,且只有40分钟,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合理安排各个教学环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就无法进行深入探究,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受影响,所以小学信息科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化繁为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自主学习,通过充分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任务呈现,简洁明确
在小学信息科技课堂中,教师经常会设置一些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一个个学习任务进行实践探究活动,进而掌握所学的知识。在一些信息科技课堂中会存在老师布置过多的学习任务,或者学习任务的设置过于复杂,或学习任务指向性不明确的现象,从而导致学生不能有效地开展学习探究活动。课堂学习任务应该如何设置呢?首先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分析学生的学情,结合学习目标设置合适的任务。任务量也不是多多益善,过多的学习任务会导致学生探究的深度不够。任务的难易程度也要把握恰当,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中都能得到锻炼。
新课标在对五、六年级的计算思维学段目标中提到,对给定的任务应能将其分解为一系列的实施步骤。要培养学生掌握分解学习任务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提前设计好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合理地对学习任务进行分解,将复杂的学习任务化简成学生能理解且容易完成的学习任务。笔者在《我的选择我做主》一课中,设计的任务是通过运用单、双分支选择结构的指令编写程序,实现从三个节目中选一个参加六一会演的功能。学生要通过完成学习任务实现这个功能看起来难度大,如果直接将一整个任务抛给学生,学生会无从下手。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对学习任务进行分析和思考,将表面看起来复杂的学习任务化繁为简,把实现竞选功能的程序划分为投票、计票、宣布投票结果三个简单的程序任务,并引导学生从易到难完成三个简单程序编写,最后再综合起来实现竞选功能。学习任务化繁为简后就更明确且更有指向性,学生就更有信心去探索、完成学习任务。
(二)教师示范,恰到好处
新课标中指出要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创新,要让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培养,在小学信息科技课中就应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开展自主学习,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就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信息科技课堂中有些教师就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怕学生多走弯路,所以每个操作演示都从头至尾示范到底,没有留给学生思考和探索的空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示范面面俱到,表面看起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还可以,但其实学生只是在照葫芦画瓢,老师走一步就跟着走一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没有得到培养,创新能力也得不到提升。
在信息科技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示范要恰到好处,引导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学生进行知识学习时要关注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知识点的讲解示范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应该给足学生思考探索的空间。笔者在《我的选择我做主》教学中很多知识点的引导都是点到为止,示范操作的时候也会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这节课学生的实践探索空间得到充分的保障。以笔者讲解《我的选择我做主》这节课的教学难点:宣布三个节目最高票数,也就是解决从三个数中找出最大值的问题为例,笔者为了让学生能真实体验和经历知识的原理和运用过程首先请同学来充当三个不同的变量,与老师一起合作演示从三个数中找出最大数值的过程,让全班学生能亲眼看见解决问题的过程。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和填写流程图。最后让学生运用Mind+软件完成程序的填写(图2)。笔者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知识难点的解决过程,教师只是其中的参与者和引导者,没有包办到底进行过多示范讲解,充分培养学生多动手多动脑的能力。从引导学生演示到分析再到程序实现,都留有充足的探究思考空间给学生去逐步解决问题,课堂的教学难点也就迎刃而解。
(三)语言引导,言简意赅
语言是人类进行思维和交流的重要工具,教学语言是教师传递知识与学生交流的重要媒介。在小学信息科技课堂中教师也要运用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教学语言快速指引学生进行探究;运用教学语言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及时反馈等。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使用言简意赅的教学语言进行指引,课堂也会呈现更好的效果。小学信息科技是一门比较侧重实操的课程,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教学语言简洁精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探究学习,从而提升课堂效率。
笔者在教《我的选择我做主》一课前,会先预设课堂各环节的教学语言,提前思考怎样说才能让语言更准确、更精练?怎样说才能让语言简明且具有启发性?不断改进优化凝练教学语言避免出现无用的言语,每到一个教学环节,都有清晰的指令指引学生,比如任务的布置——教师用言简意赅的语言结合屏幕提示,就能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是什么。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教师切记不要在旁边不停地提醒念叨,学生在专心学习探究时,教师过多的教学语言只会显得苍白无力,特别是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这种操作性强的课,如果教师在学生思考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在旁边进行语言提示,可能会打断学生的学习思路,学生进行探究任务时教师只要做到认真观察,去发现学生探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帮助即可。
三、 对学生的评价化繁为简激励学习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采取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在新课标中也强调要注重评价育人,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学生活泼好动,且专注力不是很强,要想学生在40分钟课堂内都能一直保持专注,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有效的评价方式来激励学生学习。
在小学信息科技课堂中,很多老师也意识到了评价的重要性,除了语言导向性的评价,还会采取一些评价工具或者是一些积分的激励机制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但一堂课中如果采用烦琐的评价方式会让老师顾及不暇,到最后评价也起不到真正的作用。笔者在《我的选择我做主》这节课中,特别关注课堂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在一开始也设计各种评价方式,例如设计个人自评表与小组评价表来进行积分,且在黑板上还准备一个积分榜全程记录学生课堂表现情况,还运用班级优化大师来进行评价。但在真正教学实践过程中就发现,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太烦琐影响了整个课堂教学进程,没有起到很好的激励效果。笔者在经历多次实践以后就决定在课堂上采取简洁的评价语言,在完成任务和成果展示过程中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并借助问卷调查让学生自评反馈学习效果,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化繁为简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也起到了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且全面掌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 技术运用化繁为简提高效率
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也在不断提升,随着中小学教师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的推进,教师在课堂运用信息技术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小学信息科技教师更是发挥自己的专长,在课堂中会使用各种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事物大多数会存在利弊两个方面,如果能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就会提高课堂效率,反之也会给教学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在一些小学信息科技课堂公开课中,教师为了展示一节技术含量高的课,在教学中会使用很多技术来支撑,稍不注意就会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课堂给人的感觉是技术操控人,而不是人操控技术,显得华而不实。
在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中,有很多平台软件都能来帮助教师开展课堂教学,例如极域电子教室、优化大师、希沃白板、希沃授课助手、网络空间资源、问卷平台等,品类繁多的技术资源不可能在一堂课中都去使用。新课标中在五年级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学段特征中提到,学生要根据学习任务,合理使用数字设备、平台和资源,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合理的技术资源,也要合理使用技术资源来进行教学,才能呈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笔者在教《我的选择我做主》这节课时,一开始也是想用优化大师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运用希沃授课助手时时展示学生的学习情况;运用微课视频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运用极域电子教室进行课堂调控;运用希沃白板来展示教学内容;运用问卷平台来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等,但在后来发现课中要使用那些技术,很容易出现手忙脚乱的局面,最后笔者决定去冗返简,轻装前行,在课堂上就使用极域电子教室软件调控课堂;引导学生运用Mind+软件来学习单、双分支选择结构的运用;运用希沃白板展示教学关键环节;采用腾讯问卷及时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图3)。如此轻松上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不用在各平台间频繁切换,也就不会忙于各种“炫技”而导致课堂华而不实。教师沉静下来进行课堂教学,课堂效率也就自然而然得到提高。
提高小学信息科技课堂质量可以采用“化繁为简”方法,但“简”不是简单化,也不是避重就轻。笔者在教《我的选择我做主》一课时,有老师提供了一个好点子,就是运用Mind+中的MQTT模块可以实现全班同学在线快速投票。由于是一节公开课,笔者担心出现网络及其他方面的隐患,而不敢轻易去尝试,于是就想简单处理这个投票环节,让学生上台使用老师的电脑进行投票,不仅耗费时间也使得课堂精彩程度降低,所以教师在对课堂教学化繁为简时,不是一味地简单化,要让课堂简单而不简约,才能呈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马小梅.优化手段激兴趣,化繁为简释重难[J].发展,2019(2):93-94.
[3]丁亚文.音乐课堂上的“以简御繁”[J].北方音乐,2016(3):122.
[4]蔡译琦.语文教学中的“化繁为简”策略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5(1):63.
[5]何玉华.化繁为简打造高效课堂[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5):36-37.
作者简介:张满容(1981~),女,汉族,湖南株洲人,广东中山市东区竹苑小学,研究方向:小学信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