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与评价
作者: 杨富秀摘 要:小学语文单元作业是单元统整教学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系统规划的作业既有学科内的综合也有跨学科的应用,还能让学校学习与家庭生活之间产生联系。这就需要我们先对每个单元的方方面面进行整体了解,做到胸中有数,然后结合单元知识拟定作业以及对应的评价目标,再建构出本单元的作业思路图,在思路图基础上细化每一学时具体作业任务以及对应的评价目标。这样精心设计出的作业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有助于调节学生学习心情,也能尊重个体差异,确保以作业辅助学业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36-0070-04
作者简介:杨富秀(1973~),女,汉族,重庆人,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万盛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小学语文单元作业是单元统整教学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以单元训练点为突破口,以素养形成为目标,联结课内外学习资源通过选择重组、改编完善、自主开发等多种形式形成的学习任务。围绕小学语文单元作业的这些特征,对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与评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实施。
一、 整体了解胸有成竹
大致了解单元信息。粗看第三学段“民间故事”单元导读页,会发现这是一个读写结合的自然单元,不需要我们去重组。课程内容隶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范畴,选编了《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两个民间故事。还编排了“讲民间故事”“缩写民间故事”以及“推荐阅读中外民间故事”的快乐读书吧。
分类了解学段目标。识字与写字,要求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等;阅读与鉴赏,要求能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等;表达与交流,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修改自己的习作。
全面分析单元教材。从人文主题分析,这是民间故事传统文化;从语文要素看,主要有“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和“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从选文看,有《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经典民间故事;口语交际主要是强调适当丰富故事细节,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这些评价要点;习作则是运用摘录、删减、概括、改写完成民间故事缩写;语文园地,梳理了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感受意思相近的俗语和成语的表达效果,以及怎样将情节说具体,借古诗《乞巧》勾连《牛郎织女》。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整本书民间故事,体会民间故事特点,感受阅读民间故事的趣味。
二、 目标拟定方向明确
从单元学习目标到单元作业目标,再到对作业评价的目标,实现作业设计清晰明了。
(一)单元的学习目标
1. 识字与写字
需要认识2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落”;会写25个字,会写32个词语。
2. 阅读与鉴赏
能较快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初步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感受阅读民间故事的快乐;能产生阅读中国民间故事以及欧洲、非洲等地民间故事的兴趣。
3. 表达与交流
能根据需要,介绍或者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能配上动作和表情讲民间故事;乐于与大家分享阅读民间故事的体会;学习缩写故事。
4. 梳理与探究
能运用独立识字能力,自学探究本单元生字词;能梳理本单元学习的具体内容;能总结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缩写故事的方法。
(二)单元作业目标
1. 识字与写字
自学、梳理本单元难写易错生字词和要求掌握的多音字的认读与书写,做到正确认读、规范书写;积累自己感兴趣或者感到有新鲜感的词语。
2. 阅读与鉴赏
巩固课文主要内容,正确理解课文思想内涵和人物形象;知晓我国其他民间故事,感受阅读民间故事的快乐;积累与《牛郎织女》故事相关的诗文并拓展阅读。
3. 表达与交流
练习以故事中人物的口吻讲故事,把原文简略的地方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讲具体;运用保留、删减、概括、改写等方法缩写,做到内容完整、情节连贯、语句通顺。
4. 梳理探究
单元字词自学与探究;运用思维导图梳理故事情节、人物等;总结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缩写故事的方法;探究民间故事特征。
(三)作业评价目标
1. 夯实基础
生字词的读写过关。采用梳理、听写,师生评价的工具与方式。
2. 能力提升
涉及故事梳理,异同比较,读写能力;简单完整复述以及创造性复述故事情节;绘制连环画,缩写能力。采用表格、导图、支架图、评价量表与量规、老师评价、同伴评价、组内与集体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工具与方式。
三、 思路建构形成闭环
(一)建构原则
立足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核心素养发展,注重实践性和过程性,聚焦群体性和差异性。
1. 育人为本,发展素养
充分发挥作业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将时代新人培育目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目标、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发展目标,巧妙无痕地融入作业。
2. 语用为重,彰显要素
紧扣单元主题,围绕“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单元要素,营造作业情境,落实语用能力,夯实单元学习成果。
3. 创新为核,涵养思维
坚持创新目标导向,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搭建思维的脚手架,引导学生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演绎推理,夯实思维过程和培养思维品质。
4. 评价为引,呈现一致
遵循“教—学—评”一致的原则,注重作业评价的过程性和多样性,以及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积极探索增值评价,发挥评价的指引作用。
(二)建构思路图
结合对本单元各方面的整体了解,围绕需要达成的各项目标,就可形成作业思路图表。这是一个情境式主题下的作业设计,驱动任务贯穿整个单元。主要任务为传播民间故事,每个学习任务对应的作业都将有A、B、C三个等级,学完本单元,统计各学生获得A等的次数,评选“民间故事传播达人”。从“传播不同版本的民间故事”“传播民间故事展演台”两个方面落实传播任务。《猎人海力布》一文将是这个单元精读精学的重头戏,“续编、缩编、改编”都以这篇课文为载体,《牛郎织女》(一)落实增编,《牛郎织女》(二)落实连环画,整本书阅读形成前面方法的综合汇编运用。单元的“园地”“习作”“交际”全融入相应内容中,实现单元真正意义上的不留痕迹的整合。再加上开始时的导读与结束时总结,以及每部分对应学时作业的评价与检测,让本单元情境主题下的作业设计思路形成闭环状态。
四、 学时细化呈现意图
根据语文教学特点,本单元作业需要设计12学时。可结合构思的作业思路图,多维度多形式细化作业任务与评价标准,并呈现设计的意图。
第1学时:单元导读(整体了解单元,自主梳理学习字词,任务驱动)。作业设计:(课前)看目录根据兴趣选读民间故事。预习全单元。(课中)完成“传播民间故事”主题预学单梳理与评价。(课后)更正或者补充自己的预学单,再次通读整单元教材。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时,注意目录内容,在浏览目录时进行故事情节的推测,继而再进行相应章节的阅读,激发兴趣。同时培养高年级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以及自学能力,激起课堂思维的火花。
第2学时:续编(《猎人海力布》阅读(一),情节概括与续写)。作业设计:(课前)朗读课文,绘制内容导图。(课中)用简短词语概括2到11段,然后合并情节。(课后)围绕书写工整、语句通顺,原文主旨不变,情节有想象几个评价标准续写《猎人海力布》。设计意图:以导图方式把握课文内容,实现既不增加太多书写文字量,又为学生思维发展提供训练场。短语概括与情节合并是为了逐级实现阅读思维提升。至于结合评价标准的续写,也是为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构建言语实践场所。
第3学时:缩写(《猎人海力布》阅读(二),习作表达,学习缩写方法)。作业设计:(课前)读《田螺姑娘》等民间故事。(课中)读习作要求页发现缩写妙招。(课后)围绕书写工整、语句通顺,内容完整、情节连贯,抓主次能概括与改写几个评价标准缩写《猎人海力布》。设计意图:借助语文书习作板块的内容,搭建原文与缩写文的对比框架,自主发现缩写妙招——摘录+删减,概括,概括+改写。结合评价标准的续写,实现学以致用,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第4学时:缩写(修改缩写,拓展其他故事缩写)。作业设计:(课前)读《徐文长卖桃》等其他民间故事。(课中)评改《猎人海力布》之缩写版,巩固缩写妙招。另选《田螺姑娘》或《徐文长卖桃》等练习缩写。(课后)讲自己的缩编版的民间故事给家人听。设计意图:根据“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学生呈现的作业,必须有一个评价推进,这既是对前面作业的肯定,也是对后续作业经验的积累,让后面可以高质量缩写其他故事。此处拓展缩写,也是对学生阅读整本书中其他的民间故事的助推与检查。将两者有机结合,既训练缩写能力也让整本书阅读推进适时而行。学生把缩写的故事讲给家人听,可发挥作业家校联结功能。
第5学时:改编(《猎人海力布》阅读(三),训练创造性复述故事)。作业设计:(课前)读《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民间故事。(课中)创《猎人海力布》之故事改编版。(课后)创《田》或《徐》或《梁》改编版。设计意图:改编还有多种形式,即添油加醋、不同口吻与变化顺序,该作业设计既整合了《猎人海力布》课后题以及选做题,也整合了交流平台,这些改编对学生思维是挑战,多次借用学生比较熟练的《猎人海力布》一文,实现一文多练,实现用教材教语文。
第6学时:增添(《牛郎织女》(一)+词句段第二题,让情节更具体)。作业设计:(课前)《牛郎织女》(一)内容梳理。(课中)增添让《牛郎织女》(一)情节更具体。(课后)表演情节更具体的《牛郎织女》(一)。设计意图:想突破创造性思维训练重难点,在前一课添油加醋基础上要让添加的情节更具体,为它们搭建想、做、说的支架。该作业设计源于课后题1和拓展题,目的是想更好利用教材。由于训练学生增添更具体情节不止一处,为了让更多孩子能展示创造性思维成果,充分利用在校延时服务合作演一演,评一评,以便提高大家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第7学时:绘画(《牛郎织女》(二)阅读,日积月累。概括创造与拓展积累)。作业设计:(课前)读《牛郎织女》(二)梳理课文内容。(课中)绘《牛郎织女》(二)故事结局连环画版,并按图文结合,取名恰当,绘画精美评价标准评定等级。(课后)绘《牛郎织女》其他几幅连环画图,背诵《迢迢牵牛星》。设计意图:梳理课文内容为后面绘制连环画搭梯子,绘制时先让他们摘录体现情节的关键语句,用语句给图取名,再结合语境配图,既降低学生配图难度又提高配图质量,让美术知识服务语文学习,实现跨学科学习,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第8学时:汇编(《中国民间故事》阅读(一),情节概括,民间故事特点小结)。作业设计:(课前)读《长发妹》等民间故事。(课中)检测阅读,以情节概括正确,合并恰当为标准概括情节,从情节内容,语言呈现,表达愿望等方面探究文本特点。(课后)继续阅读,并选择感性兴趣的故事,用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添油加醋的方式缩讲给家人听。设计意图:以写故事名称方式检查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利用“民间故事探究单”引导学生从阅读走向探究,从情节入手进行思考,目的是把故事读进去,让整本书阅读走进课堂,在课堂潜心阅读中完成梳理概括,借助相应的评价标准,有目的地训练阅读思维。从情节、语言等展开探究,让学生深入了解民间故事,激发对民间故事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