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实践探究
作者: 宋瑶祎
摘 要:贯彻“教—学—评”一致性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实现英语学科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文章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依据,从认识“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出发,以译林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2 My ideal school写作课为例,从梳理语篇主题、制订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反思教学成果四个方面,开展“教—学—评”一致性的英语作文教学探究,以期提高教学效率,助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初中英语;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47-0081-04
“教—学—评”一致性理念是新课程实施中实现学科育人的重要理念。在英语新课程标准改革进程中,“教—学—评”一致性在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在当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学—评”一致性理念落实还面临多方面的挑战。首先,在教学目标制订方面,部分教师对教材的研读分析不够充分,无法制订出合理的教学目标。其次,课堂活动的设计缺乏充分的学情分析,导致其无法设计出合适的教学活动;再次,关于效果评价的设计,教师容易忽视学生的学习活动,对活动环节没有进行实时合理恰当的评价,使得教学评价与教学目标匹配度不高,导致初中英语写作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在新课程推进中,充分认识“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合理运用“教—学—评”一致性手段,对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非常重要。
一、 对“教—学—评”一致性内涵的理解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理念,“教—学—评”一致性理念指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其实质是教、学、评三者之间在目的、内容和方式等方面保持一致性。“教”主要体现为基于核心素养目标和内容载体而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决定育人方向和基本方式,直接影响育人效果;“学”主要体现为基于教师指导的、学生作为主体参与的系列育人实践活动,决定育人效果;“评”主要发挥监控教与学过程和效果的作用,为促进教师和促进学生学提供参考和依据。“教—学—评”一致性强调教师应当立足《课标》和学情制订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将效果评价落实到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使评价更为全面、准确和灵活。
在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三者相互依存、影响和促进。教师的“教”,是基于核心素养目标和写作内容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活动;学生的“学”,是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由教师引导开展的写作实践活动;“评”是师生双方基于教学目标以及课堂写作教学实情进行的多元化评价。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共同指向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为实现英语学科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服务。
二、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实践
围绕初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课标》和学情出发,确立“教、学、评”一致性,以写作语篇内容为基础,打造“教、学、评”一致性,并以写作教学过程为载体,探究“教、学、评”一致性,下面以译林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2 Task为例,从梳理语篇主题、制订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反思教学成果这四个方面,探究如何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一)解读教材文本,梳理语篇主题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主题具有联结和统领其他内容要素的作用,为语言学习和课程育人提供语境范畴。”本单元主题为“School life”,属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主题范畴。单元主题的意义是学生通过学习本单元,能够了解各个国家的文化差异,了解不同国家的校园生活;通过对比学校生活的差异,尊重他国文化,进而增强本国文化自信;通过体验校园生活,解决新生的困惑,畅想未来并追求自我进步。
围绕“School life”这一主题,本单元涉及8个语篇,包含4组对话、3篇介绍、1篇理想学校的写作范文。Task板块从作息时间、活动安排、学校设施等对理想学校进行构图,畅想未来生活,同时引导学生珍惜现有的美好生活,努力成为更好的人。
(二)评估学生学情,制订教学目标
教学对象为八年级的学生,其已掌握基本写作技巧,并且具备独立思考、观点表达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对青少年而言,“校园生活”是其核心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这一话题不仅熟悉,而且表现出极高的兴趣。但是,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构思一篇描述“我的理想学校”的文章,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创新,对学生来讲还存在一定的挑战。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基于学生已有的基础和学习的需求出发,合理制订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实施和评价“教与学”的活动,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Unit 2 Task这课的教学目标为:
1. 理解文本信息、分析语篇结构,归纳总结“My ideal school”的写作提纲(学习理解);
2. 输入相关语言要素,应用到写作中(实践运用);
3. 通过畅想理想校园生活,激发学生享受学校生活,热爱学校意识(迁移创新)。
(三)立足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活动
1. 创新课堂导入
教师口头给出下面几个句子“Today is Thursday.”“It is raining outside.”“Your school is one of the most beautiful schools in Suzhou.”“I am a dream maker.”,让学生做出判断“Is it a truth or lie?”
【设计意图】通过破冰游戏“a truth or lie”来导入本课的主题“My ideal school”,学生听并做出判断,对学生的听力和思维能力进行有效训练,这能够缓和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中。同时,引出本节课的主线,教师作为“造梦师”,将帮助学生建造他们自己的理想学校。
【效果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回答问题的表现和追问学生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对本单元主题的把握。学生对单元主题的兴趣度和回答的清晰度,将影响接下来的课堂活动,教师需要考虑是否采用不同的策略,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例如,在课堂开始之初,教师发现某位学生对课堂不感兴趣,可在下面的教学活动中寻找机会,一对一与该生互动,拉近距离,激发其学习兴趣。又如,某位学生在回答时,部分核心词汇和句型出现错误,为避免学生在课堂之初产生挫败感,教师可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穿插讲解和操练,强化记忆巩固知识。
2. 积淀写作素材
(1)About the questionnaire
首先,教师让学生完成课本中问卷第一到第八个问题,并引导学生以短文的形式呈现,短文模板如下:“My school starts at... I think it is...for me. My school finishes at...and it is... Lunchtime at my school is from...to... I like/dislike wearing school uniforms because...
Among all the subjects, I like...best. My favourite sport is... About the school clubs, I like...very much. We...go on school trips.”最后,教师提问“Do you think your school is a good one? Why or why not?”,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设计意图】在写作前,教师首先处理A部分问卷,在学生完成问卷后,引导学生通过小短文的形式描述自己的校园生活。在此基础上,教师提问“Do you think your school is a good one? Why or why not?”,引发学生思考。若学生回答是“No”,教师可提问“What,s your ideal school like?”若学生回答“Yes”,教师可问“Which is the best in your school?”由此过渡到Daniel的文本“My ideal School”。
【效果评价】教师观察学生问卷填写情况,通过学生对自己学校的描述,监测教学过程。问卷中出现部分生词“badminton, Physics, finish, lunchtime”,如有学生在完成时存在困难,教师可以用图片展示、英文译义和结合语境猜测等方式理解,避免学生产生畏难的心理。
(2)About Daniel,s article
从read for content, read for structure, read for language,这三个维度出发,分析文本,形成写作框架,积累语言知识。首先,教师让学生阅读全文,完成关于Daniel理想校园的练习(如表1所示)。其次,教师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再读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每段大意(如表2所示)。最后,教师带着学生从三个角度欣赏文本语言之美,“use different sentence patterns to make the article vivid.”“use proper conjunctions to make the article smoother.”“use more adjectives and adverbs to make the article full.”。在分析完Daniel文本后,教师提问“Do you think Daniel,s ideal school is a good one? Why or why not?”
【设计意图】“写作是一种个人思维活动的呈现,如果能运用教材中的写作素材帮助学生形成写作思维,真正引导学生明确‘写什么,怎么写’,才是我们在课堂写作教学设计中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从内容、结构和语言三个维度出发,对Daniel的理想校园文章进行深入剖析,帮助学生梳理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结构,从而增强学生写作的逻辑性和条理性。通过同义句转化和同义词替换等活动环节,带领学生赏析文章语言,培养其语言鉴赏能力,使学生不局限于范文中的词句,让范文“活”起来,不再束缚学生思维。教师充分运用读写结合的方式,实现学生阅读和写作技能融合发展,实现教学目标1。
【效果评价】在分析文本内容时,教师通过观察学生表格完成情况,了解其是否掌握范文主要内容。若发现学生遇到困难,及时引导其正确定位文段并帮助详读理解。在分析文本结构时,教师采用小组活动的方式,在一小组分享完答案后,教师可与班级其余小组一起校对答案,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通过生生互评的方式,了解其对文章结构的清晰度。在分析文章语言时,教师呈现部分词句,引导小组讨论,通过同义句转化和同义词替换等方式,赏析语言之美。
3. 妙用写作之艺
基于所学,让学生以“My ideal School”为题进行写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课所学,完成写作初稿,落实教学目标2。
【效果评价】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写作进程,并在学生需要时,提供及时帮助。针对学生在写作时出现的共性问题,教师及时记录,为下面的评价环节收集必要的学习证据。
4. 践行多元评价
在写作完成后,教师开展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同伴互评(如表3所示)三者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选出最佳作品。最后,教师组织小组讨论“Do you think your partner,s school is a good one? Why or why n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