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视域下PBL模式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卢志江摘 要:教师将融合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STEM理念应用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构建PBL模式,能在实现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渗透,并弥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不足之处,促进学生知识迁移、系统、整体学习与运用,在提高学生分析理解、知识应用、思考表达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文章基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需求,在STEM视域下,进行理论概述、可行性与重要性分析,并重点探究PBL模式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的策略,希望能对初中物理教师提高实验教学效率与质量有所启示。
关键词:STEM理念;PBL模式;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48-0127-04
随着人才战略的全面落实,党和国家愈发关注人才培养过程与结果。教育部牵头颁布相关政策文件,推进教育改革持续深化,对各学段、各学科教师都提出了新的教育要求。STEM是较强应用性学科有机融合的教育理念,强调科学、技术、工程以及数学四门学科全方面关联、融合。在STEM教育理念指导下,初中物理教师构建PBL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向,开展物理实验教学工作,具有较强可行性、重要性。如何高效运用PBL模式,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率与水平深受教师关注,是教师推进课程改革深化的研究重点。以下融合STEM理念、PBL模式,基于《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按照问题情境创设、假设提出、小组合作、分析与解决问题、学习成果评价的教学流程,探究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运用PBL模式的方法。
一、 理论概述
(一)STEM理念概述
STEM即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总称,科学解释了世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技术和工程师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对世界进行的改造、控制、利用,从而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难题;数学则是技术与工程的基础性工具。将科学、技术、工程以及数学四门学科有机融合在一起,构成STEM教育模式。STEM理念强调在系统运用四门学科知识、技能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技术素养、工程素养以及数学素养,提高学生认知、理解世界,发现、表达、解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PBL模式概述
PBL是Problem-Based Learning的简称,即,问题式学习,强调以问题为导向,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问题驱动、情境探索、协作解决问题是PBL模式的典型特征,强调以问题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工作。PBL模式区别于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主动学习为主,将学习与任务、问题挂钩,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投入问题,研究、分析并解决问题。
二、 PBL模式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科学探究。教育部牵头推进的教材改版,调整、完善教材内容,以教材为载体向学生呈现系统、完善的物理知识体系,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整体学习、实验探究,还为新理念、新教学模式的应用提供落脚点。PBL模式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一方面,各学段、各学科教材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以服务学生知识学习、掌握与应用为方向不断改变。从物理教材角度而言,人教版教材物理知识点、实验等的选编、设计等不断优化,与初中生认知规律更加契合。初中物理教材为学生由浅入深、系统学习物理知识提供良好载体,不仅适合学生学习,助力学生由浅入深学习、掌握物理知识;还对课堂创新、课程改革具有实际意义。
另一方面,从教学内容角度而言,PBL强调以问题为导向,学生的自主参与、分析尤其重要;物理实验教学强调学生动手实践,PBL模式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都对学生学习自主性、能动性提出较高要求。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构建PBL模式,恰能为问题的提出、分析与解决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在以学生为主体的物理实验教学情境中,教师基于物理实验现象,直接提出问题或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能以问题为学生指明实验探究、分析思考的自主学习方向;PBL模式以问题的提出、分析与解决问题为重点,PBL模式与初中物理实验在教学内容方面的关联性。
简而言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PBL模式都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物理实验基于真实情境的实验现象促进学生知识学习、思考与运用;PBL教学模式基于真实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方面产生显著效果。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运用PBL模式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共同致力于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解决问题、建构知识体系。
三、 PBL模式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在STEM视域下,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全过程,推进PBL模式落实,强调问题与物理实验探究有机融合的重要性,引导教师将问题的提出、分析与解决贯穿于实验教学全过程。以问题为学生实验操作、观察、思考、探究指明方向,对学生深度学习、思维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换言之,PBL模式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能充分运用物理实验教学素材,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促进学生自主、能动、高效学习,强化学生物理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一)合理提出问题,指明实验探究、思考方向
PBL模式即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将其应用于物理实验教学环节,将问题的提出、分析与解决贯穿于实验教学全过程,是该模式的主要特征,也是对师生的必然要求。PBL教学模式的构建将问题放置于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点,以问题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器材,观察并分析物理实验现象,为学生指明实验探究、问题思考的方向。学生在物理实验学习的过程中分析并解决问题,对其思维发展具有实际意义。
此外,PBL模式构建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以教师为问题提出主体,还强调学生在问题提出环节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各自提出问题。教师从物理教学的专业角度入手,根据班级学情、教学需求,合理提出问题,为学生实验操作、思考指明方向。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发挥教学引导作用,通过适当的语言引导、工具辅助,助力学生从实验操作、物理学习的角度入手,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来,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广泛讨论。
(二)创设问题情境,增强物理实验教学吸引力
初中物理教师构建PBL教学模式,最关键的是创设问题情境,基于师生需求,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并共同分析、思考、解决问题。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从生活中挖掘、运用与物理知识相关的现象、素材等,将其开发为物理实验教学资源,促使学生对生活中具体的物理现象进行实验探究,能有效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现象、原理以及相关物理知识的兴趣。
STEM教育理念引导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融合科学、技术、工程以及数学多学科知识,对物理实验素材、资源等进行补充以及拓展延伸,对物理实验进行跨学科精心设计;并在丰富、真实生活素材的支持下,让学生在观察、分析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充分调动积极性、主动性。
简而言之,PBL模式强调问题导向性,在具有较强探究性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构建PBL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能在引导、启发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增强物理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充分调动学生物理学习积极性。
四、 STEM视域下PBL模式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STEM视域下,初中物理教师坚持问题导向性原则,构建PBL教学模式,补充物理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问题,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在引导学生提出、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物理实验学习效率与质量。初中物理教师要在实验教学环节全面落实STEM理念与PBL模式,就要从资源整合、框架构建两个方面入手,基于STEM教育理念,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学科知识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融合,促进知识迁移、跨学科学习,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知识学习、技能掌握与运用能力。
(一)基于STEM理念挖掘、整合教学资源
新课标明确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四个维度的核心素养,即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初中物理教师要在新课标核心素养培育四个维度的教育要求下,整合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以及物理多学科教学资源,目标明确地挖掘、开发并利用丰富且优质的教学资源,补充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资源。基于STEM理念,初中物理教师整合教学资源,要强调物理作为自然科学课程的属性,整合多学科内容,引导学生正确认知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以及物理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在引导学生物理实验观察、探究的过程中,促进其掌握多学科知识、实验研究方法,并从物理走向生活,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物理知识、实验探究能力等转化为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挖掘、整合教学资源,要摆脱单一课程教学的限制,分析、研究中考物理试卷命题特点、考查重点,以中考改革倒逼物理实验教学内容与形式改革,全面落实STEM教育理念。
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重力”教学为例,教师要从教材研读、课外补充拓展两个环节入手,将课内外相关资源整合在一起,作为物理实验教学主要内容。一方面,教师对人教版教材本节内容进行研读可知,教材主要包括物理概念、物理实验以及思维拓展模块,“想想议议”“想想做做”以及“动手动脑学物理”都是物理教材思维拓展模块的主要内容,也是物理教材融合STEM理念选编内容的表现。具体而言,“想想议议”模块以飞机在地球投放物资时受到的重力为例子,假设没有重力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重力”这一物理概念,将物理知识融入日常生活,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促进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并涉及科学领域内容,引导学生从科学角度分析、思考物理概念以及相关现象。“想想做做”模块的“用一根细线拴住橡皮甩起来做圆周运动”的内容,与STEM理念的“技术”学科相对应,引导学生在动手实操的过程中,感受物体围绕圆心做圆周运动全过程力的变化。“动手动脑学物理”模块结合具体的物理习题,引导学生运用具体的数字,深入学习、理解物体受力情况以及力的大小变化。这一模块涉及工程、数学学科内容,是STEM理念中“E”与“M”的具体体现。此外,“科学世界”从人类对地球之外太空探索的角度,对本节物理知识进行补充拓展。另一方面,教师要基于STEM理念,挖掘、开发并运用课外教学资源,对课内物理实验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拓展延伸。围绕本节物理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教师整合器材工具资源,引导学生使用测重器测量钩码以及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重力;使用电子秤测量物体的实际质量,并在直角坐标系中标注物体质量与重力的具体数值,直观呈现物体质量与重力的关系。除了在物理实验中,教师选用可使用工具测量质量与重力的物体,增加实验对象;还要列举生活中真实的案例,为学生提供物理实验观察、分析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整体学习与理解物体重力与质量关系相关物理知识。
(二)以STEM为核心,搭设实验+PBL框架
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环节,渗透STEM理念,并坚持问题导向性原则,构建“物理实验+PBL”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实验观察、分析、思考、操作的作用。教师要在STEM理念要求下,搭设“实验+PBL”框架,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覆盖于框架引导下。PBL模式提供方法支持,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提供内容支持,STEM教育理念提供策略支持,搭设STEM视域下初中物理实验PBL教学框架。教学框架支持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推动物理实验教学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与影响,在助力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率与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杠杆”为例,在本节物理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过程中,教师基于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多学科及跨学科教育理念要求,将以物理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实验素材进行部分替换,渗透、融合多学科知识,推进STEM理念具体落实到杠杆平衡条件物理实验探索全过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补充、拓展、延伸,促进学生以“杠杆平衡条件”物理实验为载体,系统、整体学习与之相关的多学科知识,逐步完善学生知识体系。杠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生活中的常见物体,晾衣竿、木板、尺子等均可被看作杠杆,且能以学生更加熟悉的物体,激励学生自主进行物理实验探索。教师选择晾衣架为本次实验研究的杠杆,在衣架两端的挂衣钩上挂上各种物体,从衣架不平衡的状态将其调整为平衡状态。在衣架状态改变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两端挂钩取下、增加各种物体,以生活中熟悉的直观现象,激发学生实验探究兴趣,引导其进一步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原理等。例如,教师基于PBL模式提出问题:“在处于平衡状态的衣架一端增加袜子、浴巾、毛巾等物体,衣架增加物体的一端会下沉,衣架处于不平衡的状态。那么如何操作能让衣架恢复平衡状态?”基于这一原始问题,教师提出3个探究性问题:“如何判定杠杆的平衡状态?当挂有物体的衣架发生倾斜,则衣架是否处于平衡状态?”“衣架平衡状态被打破的原因是什么?”“当衣架处于不平衡状态,则如何在两端悬挂衣服等物体,让其恢复平衡状态?”教师将全班学生划分为3个小组,3个小组分别对应上述3个问题,动手操作衣架,控制衣架两端物体的数量、重量等,让衣架在平衡—不平衡的状态调整,结合具体的物体实验现象,促进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以及原理进行深度探索。
在“物理实验+PBL”框架指引下,教师将物理实验落实到日常生活层面,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激发学生实验探索兴趣,并将衣架平衡与不平衡状态与物理“杠杆平衡条件”学科知识有机融合,深化学生对生活现象、物理知识的整体理解,从整体上强化学生综合学习效果。
五、 结论
在新课标要求下,STEM教育理念与PBL教学模式出现,并被要求广泛应用于学科教学实践过程中,推进课程改革深化,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初中物理教师在实践性较强的物理实验教学环节,落实STEM理念、PBL模式,需要明确两个教育概念、可行性以及重要性,从资源挖掘、整合以及框架搭设、优化两个方面入手,坚持问题导向性原则,设计、提出合理问题,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及实验探究,从整体上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许忠林.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名师在线,2024(21):53-55.
[2]郭秉柏.“让学引思”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24(13):107-110.
[3]王安良.基于问题生成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2024(7):18-20.
[4]袁洁.基于PBL教学模式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23.
[5]李靖.PBL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22.
[6]李小霜.STEM视域下PBL模式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22.
作者简介:卢志江(1972~),男,白族,贵州毕节人,大方县三元彝族苗族白族乡三元中学,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