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作者: 王进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学前教育工作中也对教师的教育引导内容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语言体系,让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内心的想法。当前针对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相关教育内容仍旧存在一些问题,想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在学前教育中开设更多的趣味性活动,让幼儿们能够从主观上积极参与语言训练活动,继而有效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50-0156-04
语言是人们思想交流的工具,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应当借助多样化的教育引导活动,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幼儿可以在准确描述内心想法的前提之下,积极参与多学科领域的知识探究活动,从而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中,很多幼儿教师仍旧存在观点上的错误认知和教育引导方式上的不足。所以通过分析这些不足,并加以改进,才能够达到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能够起到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作用。
一、 幼儿园教学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价值
(一)可以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积极展开针对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活动,有助于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当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学校开始重视对幼儿智力的开发,也衍生出了一系列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在启蒙教育阶段,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让语言成为幼儿学习学科知识、展开智力发展的媒介,使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事物的本质,学习各学科领域的知识,从而达到智力发展的目标。如果幼儿无法理解教师表达的话语,无法很好地组织语言表达自身的想法,也就难以融入于各类智力开发课堂当中,学习和理解知识。这对幼儿而言会削弱其潜能和学习兴趣,也会影响幼儿的长远发展。教师通过积极展开语言表达训练活动,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够为幼儿的智力发育和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二)可以培养幼儿的正确交友观念
幼儿园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使幼儿在交流沟通时,逐渐形成正确的交友观念。人际关系和亲密关系的构建,离不开语言的交流,通过培养幼儿良好的交流沟通技巧,强化幼儿的口才,增进幼儿们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过程,更能使幼儿学习和遵守社交礼仪,拥有正确的交友观念,继而和他人友好相处。将来幼儿也能够交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圈子。幼儿在和他人进行交谈的过程当中,也能够了解他人的意图,对他人的个性拥有大概的判断,继而有选择性地展开交友活动,提高个人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在与他人产生矛盾时,幼儿教师也可借助针对性的语言表达训练活动,让幼儿能够有效化解矛盾,从而提高个人的交流沟通水平。
(三)可以提高幼儿获取信息的能力
在幼儿园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提高幼儿获取信息的素养。幼儿将来步入小学、初中、高中等不同的学习阶段,都需要具备获取信息的能力,才能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知识。在学前教育当中,积极展开和语言表达训练相关的活动,能够锻炼幼儿的听力能力,让幼儿仔细聆听他人的话语,并从他人的话语中捕捉到真正有用和正确的信息,继而进一步展开交流过程。聆听他人的话语,也是幼儿了解他人内心真实想法的重要过程,可以让幼儿更好地与他人展开深度交流。在和教师沟通时,幼儿也能够通过提高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将教师传递的语言汇总成有价值的知识,继而丰富个人的认知和学习经验,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二、 幼儿园教学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不足
当前在幼儿园展开相关教育活动时,很多幼儿教师还存在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力度不足、重视度不够和引导方式不当的情况。在筛选教育资源时,幼儿教师应当站在幼儿的角度出发,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材料,但很多幼儿教师会基于个人的角度,以成人的视角去筛选教育资源。因而相关资源内容容易脱离幼儿的实际生活,也不利于幼儿展开语言交流过程。另外,很多幼儿教师在针对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教育环节中,未能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未能选择合适的资源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绘本故事是引导幼儿学习知识和进行语言交流的重要材料,很多幼儿教师在选择绘本故事时,没有考虑幼儿的学习基础和当前的综合情况,所选择的绘本故事过难,或者并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最终都无法起到激发幼儿语言表达欲望的作用,自然也难以有效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 幼儿园教学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路径
(一)合理引用生活化的教育资源
为了达到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幼儿教师首先要激发幼儿进行语言表达的兴趣,让幼儿能够主动参与到相关学习活动当中。此时,幼儿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化的教育资源、生活化的故事场景、生活化的问答活动,利用幼儿们熟悉的事物和元素,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让幼儿在参与相关学习活动的过程当中,进行语言的构建,完善语言表达的过程。在筛选生活化教学元素时,幼儿教师一定要站在幼儿的角度出发,根据幼儿的个性差异和兴趣取向去筛选素材内容,从而设计丰富的课堂教育环节,帮助幼儿展开关于语言表达的训练过程,不断提升自身的表达能力。比如,在“大自然的小画家”该主题课程教学过程当中,幼儿教师就可借助生活材料,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幼儿教师首先要认真研究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然后设计和实际生活相关的教育环节,让幼儿能够更好地完成语言表达过程。在“大自然的小画家”的话题探究中,幼儿教师可以先讲一个生活小故事,让幼儿们通过聆听,了解语言表达的基本方式,提高个人的语言理解能力。然后,幼儿教师可以鼓励幼儿们将该故事编成童谣和音乐作品,或者通过复述故事和改编故事,表达内心的想法、发表个人的观点。在该过程中,幼儿能够发展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通过畅所欲言,强化自身的基本素养。幼儿教师还可借助生活素材来创设问题情境,让幼儿的思考和语言表达拥有明确的方向。在“大自然的小画家”的话题探究中,幼儿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的自然画家,诸如雪地里小动物的脚印、天空云朵的色彩和形状等,都能够成为天然的画作。幼儿教师可以让幼儿们去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想一想还有没有类似的美景或天然画作。幼儿通过联系实际生活进行交流探讨,能够提高个人的审美情趣,同时在语言表达中,也能够强化自身的表达能力,沉浸式的完成学习和体验过程。
(二)引导幼儿们积极展开角色扮演活动
角色扮演游戏是一种十分具备趣味的教学活动,同时也是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幼儿们能够通过体验不同的角色,感受其特质,从而开发个人的潜能,完成语言表达和交流互动的过程。为了确保游戏的顺利进行,幼儿教师需要在该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教育引导,从而使幼儿能够更好地表达内心的想法,融入游戏氛围中。幼儿的一言一行应当符合角色设定,幼儿教师要给幼儿们讲述游戏规则,让幼儿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拥有一定的认知,从而开发幼儿的智力,让幼儿思考“如何进行有效的语言交流”。通过展开角色扮演活动,幼儿也能够强化自身的认知能力,在角色场景当中去学习知识,丰富生活经验。这种基于角色扮演的语言表达和交流活动也能够让幼儿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不同的角色、了解不同的人物,继而获知在语言表达时的注意事项以及具体方法。幼儿也能够在该过程中锻炼自身的口才,更好地应用语言工具与他人进行交流。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借助一些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来引导幼儿们进行角色扮演,如《龟兔赛跑》《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等。幼儿教师可以准备丰富的角色卡片,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讲述游戏规则;再让幼儿们去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小组合作,愉快地参与角色扮演活动。幼儿教师要给幼儿们留有充足的空间去自由发展,并在幼儿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让幼儿可以在角色扮演活动中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行语言的交流,以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角色扮演类的活动还能够和舞台剧目结合在一起,幼儿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综合情况,逐步调整课程设计的难度,让幼儿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完成更具挑战性的角色扮演任务,并在活动当中强化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利用趣味性材料引导幼儿进行语言表达
想要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欲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教师可以借助趣味性的材料,从而让幼儿们能够保持对新鲜事物的探索欲望,并在研究新鲜事物的过程中,学习词汇知识,提高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教师也可借助鲜活的材料,来传输正确的价值观念,开启趣味性话题,让幼儿能够根据话题展开交流和沟通过程,自然而然地强化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在幼儿教师传输爱护环境和保护大自然的理念时,可以选择一些幼儿喜欢的动画材料,作为教育引导的工具,帮助幼儿展开语言表达的过程。诸如,幼儿喜欢的动画片《熊出没》等相关片段中就讲述了主角光头强踏足森林砍伐的故事,而另外的两个主角熊大、熊二则展开周密的阻止计划。此时,幼儿教师可以在播放动画片后向幼儿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这部动画片吗?为什么熊大熊二要阻止光头强砍伐树木呢?”幼儿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思维碰撞和观点交锋中,幼儿能够逐渐领悟到保护环境和热爱大自然的重要性。由于幼儿的语言基础不足,所以在进行语言表达时难免会存在一些漏洞或者描述错误的部分。幼儿教师应当耐心指正,借助这些趣味性的材料让幼儿可以逐渐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幼儿教师在指正幼儿描述错误的部分时,不能以批评和否定的态度进行表达,还需循序渐进的纠正幼儿的表达方式。诸如以问题引导的方法,促使幼儿正确表达个人的观点。“孩子们,如果光头强真的把森林里面所有的树木都砍掉了,那么会发生什么后果呢?”这些启发性的问题对幼儿产生正向的引导,让幼儿们可以根据趣味性材料来展开联想,并对语言表达和组织的方式加以思考和斟酌,再进行表达时幼儿也能够更加准确的描述自己内心的想法。幼儿在活跃个人的思维和敢于开口表达的过程中,也能够进一步强化个人的语言组织能力,强化个人的环境保护观念,从而提高个人的综合品质。
(四)为幼儿们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幼儿教师想要激活幼儿的表达欲,可以先从语言学习环境的构建开始,让幼儿可以在环境的影响下,积极完成语言表达过程,从而提高个人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首先,幼儿教师可以在班内设计故事墙,教师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和元素,利用形状多样、色彩鲜艳的图片,粘贴在班级墙面上,起到装饰和语言表达引导的作用;让幼儿能够通过阅读墙面中的故事内容,尝试进行语言的表达和交流,完成语言表达训练过程。幼儿教师还可在班级的走廊处粘贴连环故事图册,从而在环境营造方便烘托出良好的阅读氛围,同时也可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另外,为了能够激发幼儿们进行语言表达的欲望,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幼儿教师可以在幼儿园内的装饰摆件方面做足准备,诸如在书架上粘贴有意思的图像、在椅子上布置各种装饰品和易于幼儿展开交流和阅读活动的物件。在读书角区域,准备更多的阅读材料,从而使幼儿们可以积极学习语言知识,为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奠定基础。最后,幼儿园可以定期设置语言交流活动,在活动的环境布设方面,根据具体的主题做准备,让幼儿可以在活动当中受到良好交流沟通氛围的刺激,激活个人的语言表达热情,并在交流中升华个人的思想,完善个人的人格和品质。在这些有良好环境烘托的活动中,幼儿有更多的机会与他人进行语言交流。这种营造良好语言学习氛围和环境的教育引导方式,也能够促进幼儿的多方面发展,可以为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和人格的健全奠定基础。
(五)巧妙借助绘本提高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
绘本是幼儿园进行教育工作的重要材料,也是阅读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幼儿汲取知识和提高个人语言组织能力的有效途径。幼儿教师在选择绘本故事时,要筛选出色彩艳丽、故事情节性强的绘本内容,从而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能够在观察图片、学习文字的过程当中夯实个人的学习基础,也为语言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先决条件。幼儿教师可以针对幼儿的年龄阶层进行因材施教,从而提高教育引导工作的针对性。比如,针对小班的幼儿,教师应考虑幼儿语言表达的特性,要选择图片更多、文字和词语内容相对简单的绘本故事,从而有效地展开教学工作。以《三只小猪》为例,故事中讲述了三只小猪与一只大灰狼之间的斗争故事,图片内容充满童趣,故事情节波折且具备教育意义。幼儿教师可组织小班的同学们去阅读绘本内容,思考相关图片的含义,并借此进行语言组织和交流过程。幼儿教师可以适时的提出问题:“在插图当中大家看到了什么小动物呢?大家先来猜一猜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在引导小班幼儿进行绘本阅读和语言表达时,幼儿教师一定要考虑幼儿的思维习惯,了解幼儿的语言表达基础情况。教师要尽可能地引导幼儿产生阅读兴趣,在聆听和尝试表达的过程当中逐渐提高自身的语言组织能力。而到了中、大班阶段,幼儿已经累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此时幼儿教师可以改变教育策略,首先从选择绘本故事和题材方面,就可以适当地提高难度和深度,诸如《谁偷了包子》等相关绘本故事中的文字内容更多,故事情节也更加复杂。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幼儿通过阅读绘本故事,进行故事内容的复述,从而锻炼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总之,幼儿教师在借助绘本内容提高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时,需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当前的语言表达基础情况,来展开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工作,以一步步提高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让幼儿也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幼儿也能够学习更多的知识,了解更多的道理,从而不断健全个人的价值观念,丰富个人的知识储备。
四、 结论
综上所述,文章分析了幼儿园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首先,从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价值方面展开分析,再对当前部分幼儿园进行教育活动中的不足展开论述,最终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够在学前教育当中合理的引用生活化教育资源,借助诸如角色扮演类活动、绘本阅读类活动等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在选择相关材料时,幼儿教师也要提高材料的趣味性,要尽可能地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从而一步步地提高幼儿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钱一雯.幼儿园教学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文科爱好者,2024(2):242-244.
[2]孙文静.幼儿园教学中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探讨[J].当代家庭教育,2024(4):86-88.
[3]王亦薇.幼儿园教学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学园,2023,16(35):19-21.
作者简介:王进(1988~),女,汉族,江苏南京人,南京市江宁区麒麟丹霞路幼儿园,研究方向:幼儿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