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文本细读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策略探讨
作者: 马玲燕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越来越多教师开始注重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文章主要聚焦利用文本细读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策略的研究。文章先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探究利用文本细读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意义,再结合小学生的情况和语文课堂要求,探究利用文本细读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利用文本细读的优势,设计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思考,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也能得到保证,更有利于小学语文课堂的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文本细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4)52-0030-04
当前的教育环境,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传统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文本细读是一种深入分析文本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为了更好地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文本细读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文本细读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能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一、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具体包括:第一,教学方式单一。当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依然习惯性采取灌输式教学方法,也就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学生在下面被动接受,课堂趣味性和互动性普遍不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难以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阅读教学深度不足。当前很多小学语文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往往停留在表面层次,课堂上更加侧重于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忽视了学生对文本语言和结构的分析,导致学生难以深入阅读,也很难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在面临复杂文本的时候,也会出现理解困难的情况。第三,忽视学生个体差异。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风格、基础知识水平、学习能力都有很大的差异性,想要更好地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就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进行针对性教学。然而当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时习惯采取“一刀切”的形式,直接按照统一进度和要求来开展教学。这种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影响。第四,多媒体运用不当。在信息化时代,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是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存在滥用多媒体的情况,只注重声音和画面的华丽效果,忽视了多媒体教学和语文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加上部分教师喜欢在课堂上频繁切换内容,导致学生眼花缭乱,学生的注意力也会被分散,难以真正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影响教学效果。
二、 利用文本细读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文本细读可以很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以下针对利用文本细读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意义进行具体分析。
(一)对学生的意义
首先,与传统阅读教学相比,文本细读的应用可以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文本的字词、语句、篇章结构,锻炼和提升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学生在仔细品味文本的时候,可以学会分析作者的用词技巧、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语句的表达效果。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会随之提升。其次,除了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本细读还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丰富的语言表达方式,还能很好地学习作者的语言风格、写作技巧。学生在学习和模仿的时候,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得到锻炼和提升,后续在写作时,用词也会更加准确、生动。同时,学生在文本细读的过程中,还能收集更多的口语表达素材,更好地提升自身语言组织和表达的逻辑性。再次,优秀的作品往往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学生在进行文本细读的时候,可以很好地欣赏文本中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意境美,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也能得到锻炼和提升,还能很好地体会文学作品的魅力,自身审美情趣也能随之提升。最后,与传统阅读教学不同,文本细读要求学生对文本有更加深入地分析和思考。学生在文本细读的过程中,自身的思维能力可以得到锻炼和提升,同时学生在分析文本结构、主题、人物的时候,还可以进行推理判断和归纳总结,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得到锻炼和提升。
(二)对教师的意义
对教师而言,利用文本细读开展阅读教学活动需要深入理解教材文本的内涵和价值,从而相应地设计教学方案,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情况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并且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的实效性和趣味性,随之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此外,想要更好地落实文本细读,教师还需要对文本细读有更深入的理解,教师的教学能力也会随之提升。
(三)对课堂教学的意义
首先,文本细读的应用可以让课堂更加深入、细致,也能很好地降低形式化教学的局限性。学生在进行文本细读的时候,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掌握更多语文知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更高。而教师也可以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然后根据学生的反馈来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提升教学效率。其次,文本细读的应用还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学生在文本细读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各种问题,教师需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最后,文本细读可以充分挖掘文本的丰富内涵,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多的内容和素材。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学生也可以从多维度进行思考和探究,知识储备更加丰富,视野也能得到拓宽。
三、 利用文本细读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在推行新课程改革之后,小学语文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应用文本细读开展课堂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文本细读可以很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下针对利用文本细读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进行具体分析。
(一)注重师生交流,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两个主体,为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加强师生交流互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利用文本细读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也需要充分认识到师生交流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而教师想要更好地促进师生交流,首先需要营造一个平等交流的氛围。在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放下传统权威姿态,以平等、亲和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交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同时教师也需要尊重每个学生的观点和想法,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意见被重视。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经常使用“你怎么看?”“说说你的想法”等语言来引导学生发言,同时避免使用“错了”“不对”等否定性的评价,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表达氛围。除了营造氛围,教师还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在引导学生文本细读的过程中,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然后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文本的内涵和意义,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穷人》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文本的内容,设计一个探究性的问题,类似“桑娜和渔夫的生活很贫困,那为什么他们还要收养邻居家的孩子呢?”通过问题的引导,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分析文本,也能从多角度分析人物的性格和品德、文章的社会背景等,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文本分析能力也会随之提升。此外,教师还可以将班上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围绕文本中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中,引导学生互动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而教师也可以在学生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及时为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向,也能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分享出来,并且鼓励学生提问,帮助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教师也能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困惑,从而进行针对性教学。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也能随之提升。例如,在《白杨》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以问题作为引导,类似“文中的白杨树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描写白杨树的?”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可以结合相应的问题对应文本中的内容,找出作者对白杨的描写,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且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地分析文本内涵,类似“作者仅仅是在写白杨树吗?白杨树象征着什么?”完成讨论后,学生不但可以更好地阅读和了解文本内容,也能感受白杨坚强不屈的品质,同时将白杨和边疆建设者充分联系起来,体会边疆建设者为了祖国的建设默默奉献精神。
(二)注重意境氛围营造,让学生感受文字魅力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在这个年龄阶段,很容易被周围的环境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利用文本细读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意境和氛围,在良好的意境和氛围中让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而教师在营造意境和氛围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包括各种音频、视频、图片等。在选择多媒体资源时,需要确保多媒体资源与文本内容契合,也不能过于花里胡哨,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一些描写自然风光的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文本中描写的风景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大自然的风光。同样地,在古诗词的教学中,也可以配上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诗词的韵律之美。除了巧妙地应用多媒体资源,教师还可以根据文本教学内容,利用语言描述、角色扮演、实物展示等方式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更好。例如,在《观潮》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展示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会更加直观和深刻。再如,教师在讲解《山居秋暝》的时候,可以配上一段山林秋景视频并且配上古典音乐,让学生在视频和背景音乐中感受古诗中描绘的优美意境,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语言来描述古诗中的画面,类似“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教师在描述的时候,可以给学生用语言绘制出“一个初秋傍晚,天上下了一场新雨,山里的空气格外清新,诗人走在山路上,眺望远处,远处的山峦在暮色中显得更加宁静。明月透过松林洒下斑驳的光影,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潺潺流淌……”的画面,通过语言描述和背景音乐,可以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注重引导思考,强化学生语言揣摩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揣摩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师在应用文本细读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还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揣摩能力。而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的时候,可以结合文本的内容,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问题可以从字词的含义、句子的结构、段落的逻辑关系等方面入手,逐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细致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中的语言表达。例如,在《桂林山水》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文章中一段对桂林山水的描写,然后向学生提问“这段话中作者把桂林的山比作了什么?这样的比喻有什么好处?”通过问题引导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学生对语言的揣摩能力也能随之提升。除了提问,教师还可以将比较分析法应用其中,选择同一个文本的不同表达方法片段或者不同文本的片段来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体会语言的差异和精妙之处。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穷人》和《凡卡》中对穷人生活的描写来感受不同作者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手法,从而更好地感受不同作者对语言的运用。最后,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还需要鼓励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拓展和联想,更好地丰富文本的内涵,锻炼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例如,在《咏柳》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句诗,让学生尝试联想春天其他美景,并且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加深对诗歌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揣摩能力也能随之提升。
(四)注重细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在文本细读中,细节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利用文章细读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还需要更加注重细节,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和思考。例如,在字词分析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关键字词,并且尝试去分析这些字词的用法、含义和表达效果。类似在《穷人》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忐忑不安”这个词的含义,以及它在文中表现了桑娜怎样的心理状态。除了字词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赏析语句,通过引导学生赏析文章中的精彩语句,分析其中应用的表达手法、修辞手法、情感内涵,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例如,在《桂林山水》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句话让学生尝试分析这句话中应用的修辞手法以及表达的效果,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的情节发展,让学生多关注情节中的细节,然后尝试思考情节的连贯性、合理性,锻炼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去梳理文章中对狼牙山五壮士的战斗过程,关注他们战斗中的细节和相关的决策,从而更好地体会狼牙山五壮士的无畏精神。
(五)注重审美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师应用文本细读时,也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魅力,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珍珠鸟》一课教学中,教师在让学生进行文本细读时,可以让学生分析文本中一些字词和语句的优美,类似在描写珍珠鸟的时候,作者用了“蓬松”一词,让学生体会这个词形象地写出了珍珠鸟的可爱模样,感受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在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感悟文章开头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然后描写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下慢慢和“我”亲近起来,最后得出“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结论。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可以很好地让学生感受文章的结构美,学生的审美能力也能得到锻炼和提升。
四、 结论
综上所述,将文本细读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文本细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能深入思考文章的内涵,提升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肖云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方法的应用研究[J].名师在线,2024,14(17):23-25.
[2]吴义江.利用文本细读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新课程,2023,25(4):94-96.
[3]靳向兵.用文本细读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3,33(1):15-17.
[4]赵长生.试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文本细读[J].小学生(上旬刊),2023,17(1):13-15.
[5]黄坤林.利用文本细读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亚太教育,2022,20(13):134-136.
作者简介:马玲燕(1974~),女,回族,甘肃兰州人,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金家营学校,研究方向: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