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意义视角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探究

作者: 周文洁

摘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提出,单元教学应关注主题意义,单元教学目标要以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围绕主题语境整体设计学习活动。但从单元整体教学情况来看,高中英语主要存在课型机械区分,忽略单元板块关联;弱化单元主题语境,缺少内容拓展及延伸等问题。鉴于此,文章从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现状出发,主要探讨在主题意义引领下,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的相关路径,以期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综合语用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英语;主题意义;单元整体教学;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4)52-0076-04

主题议题在课程标准中,被明确为“课程内容”的核心要素,突出强调主题作为课堂上“教”和“学”的顶层设计,与此同时说明高中学生进行探究主题意义的重要作用,提出理解语篇应达到的程度和进行学习语言应呈现的效果,这些都与英语思维的有效发展紧密相连。针对英语教材而言,自然单元属于完整且系统的一个基础学习单位,可以作为进行主题意义展现,为学生语言知识学习提供服务、助力核心素养培养的中心载体。故而,高中英语教师在单元框架下进行主题意义探究,不仅满足英语教学需求,还契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一、 主题意义下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主要优势

第一,探究主题意义本就是开放性的思考过程,能为高中英语课堂带来更多可能性,既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还可以激发其学习能动性。同时,在该教学模式下,语言并非直接的学习对象,是作为学生对主题内容进行探究时所需的一个重要工具,这样就能避免由于单一模式的语言教学而引发的枯燥感。第二,紧扣主题意义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相比传统教学模式大幅提高活动组织的紧凑感,从而避免学生仅侧重于学习相应的语言知识。另外,在主题意义的引导作用下,能让单元成为一个知识集合体,统整学生的学习范围及所涉及的学习素材,指导学生有目的地串联新知和旧知,形成一个以主题为核心的知识体系。第三,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对主题意义的探究,从中融入渗透相应的情感教育元素,带领学生进一步挖掘语篇语背后的内涵,而与“素养本位”理念下提出的学科育人目标高度契合,让高中英语课堂真正成为多功能的“育人场域”。

二、 主题意义下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基本原则

随着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教师应关注对教学单元主题意义的纵深挖掘,从而统整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科学统筹单元学习内容,依托“教”“学”“评”辅助学生建构“大观念”和“大概念”。通过多样化路径有效拓展单元整体教学主题意义,设计层层递进课堂学习活动,真正将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融入其中。而为达到这一目标,则需要遵循以下四点教学原则。

(一)以教学实情为基点,明确主题站位

语篇文本和学情分析是进行主题意义探究的锚点。在教师正式开展课堂教学之前,既需要对主题内涵进行精准解读,还要提炼出语篇中的主题元素,在此基础上依据班级学情定位单元主题。从某种角度来讲,教师所选定的剖析视角及其能做好深度理解,均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认知主题、学生的学习体验带来重要影响。鉴于此,高中英语教师应做好主题站位,进而为学生强化主题体验提供助力。

(二)以流程设计为支点,整体感知主题

以主题为统摄选定课堂教学目标、精心营造教学情境、科学设计教学任务等,都应确定意义探究的出发点。依托兼顾活动化与体系化特点的语篇分析任务,让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抓捕有价值的单元信息。利用这样的方式,可以确保意义探究深度,让分析活动融入“人与自我”以及“人与自然”等相应的主题语境,提高学生和语篇之间的情感共鸣,顺其自然地感知主题意义。

(三)以聚焦立意为锚点,鼓励学生探究

进入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一方面要做到聚焦,另一方面要注重发散。高中英语教师应聚焦的是单元主题,主要由于探究主题意义并非“自由式”,而应该将主题作为圆心去画圆。此外,受限于学生的认知差异,理解语篇文本并非千篇一律,教师既不要呈现展现主题解读,也不要将个人理解强加于学生,应学会教学上的“空白艺术”,鼓励并支持学生围绕主题自由生成。

(四)意义形式并驾齐驱,强化语言能力

学习语言形式如果是促进表达的一条必由之路,那么对语言意义的探究则是思维发展的阶梯。“意义”需由语言形式承载,课上学生的思维输出也要有语言基础。一方面,避免在单元语篇意义中抽离形式学习;另一方面,不要过于追求拘于个别语言点和细节的分析,平衡语言意义与语言形式之间的关系。

三、 主题意义下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路径

教师通过“依标”设计并合理安排教学活动,重构课程知识点以保障学生课堂学习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精准把握主题意义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核心内涵,依据学生基本学情,积极探寻单元整体教学策略,多方赋能打造高品质高中英语课堂,进而助推学生英语学习能力、英语核心素养发展。

(一)语篇内容解析,梳理整体设计思路

通常情况下的单元教学会把单个语篇或若干语篇作为基础,由其承载核心知识点以及主题意义,故而解析单元语篇,才是探究单元主题的重中之重。通过对教学设计整体思路的梳理,一方面帮助教师构建单元教学框架,另一方面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连贯性提供保障。“Unit 1 Nature in the balance”中的语篇蕴含的主题意义,包含“人类生产生活对自然生态的影响”“保护自然生态的重要作用”“维持生态平衡的相关举措”等,在“The Amazonrain forest: a natural treasure”语篇中,涉及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人类生存和生物多样等主题意义,说明了亚马逊雨林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与文化,强调了保护雨林资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Human activities cause increasing harm to animals”,重点讨论人类所进行的各项活动如何危害动物生存,并且指出当前人类是影响动物种群分布的最重要因素。

这一单元的整体教学需将“维持自然生态平衡”确定为主题,依托听力活动、阅读活动与写作活动等,带领学生完成深度探究,并配合合适的教学活动以及学习任务,一能让学生意识到人类生产生活已经影响到了自然生态环境,二是认识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紧迫性,三是了解保持自然生态平衡的举措,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并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厘清主题意义,设定整体教学目标

主题往往在单元教学的内容方面发挥着统领作用。对主题意义进行梳理,一方面有利于确定教学方向,另一方面能找出教学重点所在,保障教学活动不会脱离主题,以清晰的教学目标为安排教学活动提供科学指导,确保教学进度的合理性与活动设计的针对性。本单元中的语篇,立足多样化的视角说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依托主题意义的深入分析,学生不仅能认识到生态平衡的必要性,还应清楚人与自然之间应该是和谐共生的关系,了解关于保护自然环境的方式。有关听力素材,作为阅读文本的补充且能拓展相应的主题内容,对于口语以及写作均是围绕以上主题意义展开的。教师在梳理清晰语篇主题意义的基础上设定具体教学目标:

目标1:学习掌握关于主题内容以及意义的单词、句型和相关语法知识;听懂与生态平衡相关的听力材料;依据主题话题开展口语交际以及进行写作表达。

目标2:综合运用所学内容与技能,完成语篇内容深入探究其可以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目标3:了解不同国家与文化背景下的环境保护观念和做法,如环境保护行动、环保政策法规等,从而尊重并理解中外文化与价值观念。

目标4: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正确认识到保护自然生态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三)围绕主题意义,安排整体教学活动

1. 听力教学活动

听力训练既是强化学生语言感知和综合语用能力的重要手段,还能使其了解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围绕主题意义进行听力教学,在“听英语”的过程中理解单元主题意义、掌握单元核心内容。将“The Amazonrainforest: a natural treasure”用于听力材料,基于雨林奇观和当前遭受的威胁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旨在训练学生语言技能,加深学生对主题意义的理解。

(1)设定活动的目标:通过听力理解语篇的主要内容,重点掌握相应的词汇与表达;结合语篇蕴含的主题意义深入了解雨林的生态情况、历史背景等,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

(2)听力教学的内容和步骤:播放亚马逊雨林的英文纪录片或者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知识链接”的形式介绍雨林生态、地理位置及文化意义等内容,作为背景知识补充,然后利用思维导图展示相关的词汇与表达,比如“自然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等以丰富词汇储备,再让学生结合插图、标题预测听力内容。

(3)进行听力教学活动,利用听力材料,首先完成教材给定的学习任务;其次以小组为单位,就听力话题分享个人观点,其间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度思考,提出“亚马逊雨林的保护”“如何维护生态平衡”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最后,再一次录音以核对任务答案,并通过模仿语调与发音完成跟读练习。

2. 阅读教学活动

阅读一方面被作为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另一方面是训练并强化语言技能的重点。鉴于此,教师应高度重视高中英语的阅读教学环节,紧紧围绕着单元主题意义进行阅读活动设计。有关“保护自然环境”,虽然学生在其他学科和日常生活中形成一定认知基础,但并不属于与环保主题的有关词汇及其表达形式,仍要借助语篇阅读进行深化与拓展。教师应先让学生感知和理解内容,设计的学习活动能够唤醒已有图式,且可以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学习期待。比如,在“语篇初读”的环节,利用理解类活动辅助学生习得新知,深化对语篇内涵的理解。“The Amazon rainforest: a natural treasure”主要介绍雨林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热带雨林的重要价值和当前面临的生存威胁。语篇初读时,学生仅了解与雨林相关的基本信息即可。具体可以设计如下活动:展示雨林中的生物图片,并且提出问题:“What animals or plants do youknow about?”和“What is special about them?”学生结合图片信息与调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小组交流和观点分享中确定阅读学习起点。

3. 口语教学活动

在本单元中,可以将“News that Matters: pollution in Norgate”用作口语活动材料,具体的主题意义是Norgate地区存在的污染问题与提出解决建议。要求学生在口语表达中能够准确、清晰地传递信息,形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师先为学生展现“Norgate”地区污染问题的相关图片或者新闻视频,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介绍污染问题的背景、提供主题词汇与表达,旨在提供语言输出所需的语境知识。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学生选择扮演当地的企业家、政府工作人员、环保组织成员等角色,从角色视角出发提出解决污染问题的方案或者方案;或者引入具有一定争议性的话题,如“Should more factories be built in the Norgate area to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组织学生参与辩论,结合语境知识表达观点与理由。

4. 写作教学活动

开展优质化、高效化的英语写作教学,不仅是让学生能够在英语高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更重要的是不断提升高中生英语核心素养与综合实践应用能力,进而在高中阶段能够积累丰富的英语学习经验,打好坚实的学习基础,在主题意义指导下的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要注意写作教学的针对性与多元化。例如,依据“Human activities cause increasing harm to animals”语篇,并围绕人类活动影响生物种群、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主题意义,通过写作教学使学生可以运用关联词汇来表达。选择有关人类活动影响动物生存的段落,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如何影响动物的种群数量及其栖息地环境,正式写作前集体讨论,一是举例人类活动对动物造成的影响,二是提出相关的保护措施建议,结合学生能力水平安排两个写作任务,让学生自由选择:“Write an article about the harm caused by human activities to animals”;“Write a proposal on how to protect animals”,在真正理解主题意义的前提下充分表达。关于“The Amazon rainforest: a natural treasure”这篇文章,教师可以在完成阅读任务后,抛出“Are there any places in China with rich biodiversity like the Amazon rainforest? What are they?”的话题,学生主要分享自己对西双版纳州、海南地区热带雨林的了解,同样播放国内热带雨林资源面临威胁的视频资料,继续让学生思考“What can we do to protect them?”分享个人的观点与想法记录,再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张保护热爱雨林资源的英文宣传海报。值得注意的是,英语教师应在写作实践过程中加强师生交流与生生互动,以期从多渠道、多角度、多方位提升高中生英语写作技巧与写作经验。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