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项管理视域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研究

作者: 阮宁宁

摘 要:在五项管理的大背景之下,小学数学教师以作业设计为依托,在深入研究、理性判断的过程中全面改革作业设计模式,积极尝试多种作业设计策略。不再局限于主体性作业、开放性作业和多样化符号批改,而是根据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全面践行多元智能理论,站在不同的视角调整教学方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尝试利用微作业来指导、启发学生,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完成微作业,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问题意识。紧密融合实践、书面、口头作业和表演作业,充分凸显微作业对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作用和价值。让学生能够通过微作业查漏补缺、弥补短板,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微作业;五项管理;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11-0086-05

一、 引言

为了全面落实“双减”政策以及五项管理理念,教师着眼于数学这门课程的本质属性以及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认知层次和兴趣爱好重新设计学科作业。将工作重心放在作业设计上,借助微作业来指导学生,强化学生的知识印象,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散、大胆实践。作业管理是五项管理中的关键,只有科学设计作业,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才能够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保障学生的睡眠质量。教师需要注重对主客观影响因素的深入分析,主动总结经验教训,充分凸显作业的育人作用及功能,借助微作业来补充教学活动,创新作业类型和方式,更好地实现五育并举。

二、 五项管理与微作业概述

我国教育部在2021年提出了“五项管理”这一重要的教育理念,着眼于义务教育质量评价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减负增效的教育准则,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及创新,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五项管理主要是指手机管理、睡眠管理、读物管理、作业管理和体质管理,学校及教师需要意识到自身的重要责任和历史使命,确保教育工作能够回归正轨,全面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让学生能够轻松上阵。

微作业主要是指集中、短小、精炼的作业,作业类型较为丰富,操作难度相对偏低,对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有重要影响,能够更好地实现减负提质的教育目标,确保“双减”政策落实到位。作为五项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管理不容忽略,教师需要结合减负提质的具体要求积极尝试多种作业设计方案,精心设计微作业,组织开展集中、简短、精炼的作业活动。将精致常规的书面作业设计与调查实践和资料整理相结合,根据五项管理的具体实践要求以及“双减”政策调整作业设计思路及方向,稳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让学生能够自觉高效地完成精致微小的作业。从微观的视角来看,微作业要求教师将微集聚研究、微训练研究和微交流研究相结合,从教材中精选作业,根据学生的思维薄弱点设计微作业,实现微作业类型的有效拓展及延伸,顺利落实多元化作业目标。在微训练研究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内部讨论、实践调查以及个性化研究,让学生能够实现乐学善学爱学。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开展微交流研究活动,关注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及沟通,坚持趣味性、生活性、合作性的作业设计准则,提升数学作业设计的深度及广度。

三、 五项管理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微作业设计价值

(一)有助于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小学数学微作业的系统性和专业性比较明显,涉及预习性微作业、反馈性微作业以及巩固性微作业。教师会在微集聚研究的过程中深入剖析数学教材并调整作业设计的方向,精心筛选微作业设计素材,充分凸显作业的巩固作用和检测价值。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会坚持实事求是的教育准则,科学改编作业,适当拓展作业内容,明确微作业设计研究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在多元化数学作业目标的导向下合理控制作业的时间和数量,让学生能够自主独立地完成作业并获得更多的正面体验。结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不难发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导,数学教学过程也是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逐步活跃课堂氛围,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微作业。综合系统地分析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水平及学习基础,设计层次性的微作业,更好地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准则,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能够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以及作业设计过多关注教学结果,忽略了对作业设计以及教学过程的深入分析,学生存在高分低能的问题,无法实现融会贯通。五项管理背景下的微作业则有助于打破这一现实困境,教师会更加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结合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科学设计微作业,积极寻求教材中与数学知识相关的生活情境,找准微作业设计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在创造性处理的过程中充分凸显微作业的生活性和现实性,为学生的社会实践和个性化探究助力。教师不再过多局限于简单枯燥的计算作业,而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灵活融入更多的现代化元素,激活学生的实践探究意愿及动机,全面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科素养。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锻炼,完成微作业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较强。

(三)有助于拉近师生距离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调整数学学习评价模式,着重考量学生的学习过程,综合系统地分析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稳步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以及学习水平。在完成数学作业以及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时,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情感收获各有不同,自我认知能力参差不齐,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教师会从作业设计出发,结合五项管理的具体要求重新调整教学思路,综合考量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促进学生的知识探究。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学生值得信任的朋友,在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中拉近双方的距离,让学生能深度学习核心知识点,主动寻求教师的帮助,遵循教师的指导。由此可以发现,小学数学微作业能够实现教学相长,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

四、 五项管理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微作业设计思路

作为五项管理中的重难点,作业管理比较考验教师的教学功底,直接关乎学生的课业负担以及学习成果。为了解放学生,发展学生的智慧,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和认知高度,教师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全面加强作业管理,为学生的睡眠、休息和娱乐提供有力保障。在改革作业设计模式时,教师需要以微作业为基础,结合学生的课内外表现以及数学学习成绩主动尝试多种微作业模式,全面发挥微作业的育人优势。逐步完善学校的作业管理工作,弥补传统教学活动存在的不足,实现数学作业设计类型的有效创新及优化改革,确保五育并举工作能够顺利落地。

(一)去繁化简

结合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分析不难发现,五项管理要求学校将睡眠管理、手机管理、作业管理、读物管理和体质管理作为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着眼于高耗低效的教育现状调整教学思路,减轻学生的数学作业负担。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下,微作业模式备受关注,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微作业以“少而精”为基本准则,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教师需要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相结合,围绕预习性微作业、反馈性微作业以及巩固性作业组织开展作业设计活动,全面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层次以及理解深度。作为微作业设计的依托,教材的宏观导向作用不容忽略,教师需要深入浅出地剖析教材,精心筛选微作业素材。结合教材灵活改编作业,实现微作业类别和形式的有效拓展及延伸,精准定位微作业研究的思路及切入点,在多元化作业目标的导向下合理控制微作业的时间数量以及质量,想方设法地提升学生的幸福指数以及作业完成效率。这种以生为本的微作业设计模式符合大势所趋,能够确保数学作业设计工作回归正轨,让学校的责任回归学校、家庭的责任回归家庭,在家校共育的过程中实现标本兼治。小学生也能够在完成微作业的过程中实现各方面能力的全面成长及发展,五育管理的质量和水准提升较快。

(二)舍伪求真

为了全面突破信息化作业模式的束缚,教师需要坚持舍伪求真的作业设计准则,综合对比微作业与其他作业的区别和联系,紧密融合现代信息媒体与数学教学,充分凸显现代化作业模式的育人价值。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微教学的功能比较强大,育人作用非常明显,能够保障数学作业的创造性和信息化水平。但是在全国青少年视力水平不断下降的今天,信息化作业的弊端日益凸显,教师则需要灵活调整作业设计的方向,着眼于五项管理中作业管理的具体要求重新设计数学微作业。一方面需要发挥信息化微作业的优势,另一方面需要正确理性地看待传统作业,实现两大作业形式的有效整合,更好地凸显合力作用。在自主完成微作业时,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较足,思维更加活跃,思想层次有所提升。教师只需要注重课内外的有效拓展及延伸,将调查报告、综合实践活动以及数学日记相结合,全面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能够站在不同的层面及角度自主体验、大胆尝试。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教师还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坚持开放性的教育准则,科学设计趣味十足和贴近生活的微作业形式,全面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让学生重新认识数学作业,享受数学作业的全过程,逐步形成主体意识,在个性化学习和大胆探究的过程中重拾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能动性,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三)由表及里

传统僵化的数学设计备受诟病,不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以及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思维结构比较封闭,课堂学习枯燥乏味,学生只能够进行机械性的模仿和僵化操作。为了打破传统作业模式的束缚,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融合生活元素与数学作业,充分凸显数学作业的开放性、生动性和直观性,让学生能够尝试多种解题思路以及形式多样的作业形式,主动思考数学作业中所囊括的数学知识点并实现深度学习,大胆自信地说出个人的真实想法。有的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为了避免学生中途而废,教师还应该综合对比不同微作业题目,组织开展团队合作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协作,高效完成微作业,充分凸显自身的特长并学习他人的优秀经验。在个性化讨论和深度分析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微作业的完成技巧和方法,实现趣味学习和高效吸收。有的教师会结合学生在完成微作业时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及问题探索教学规律,总结和提炼基本经验,积极尝试适合学生主体诉求的微作业内容及形式,确保微作业能够落到实处。让学生在自主分析作业的过程中实现抽丝剥茧,透过问题表象看到本质。

五、 五项管理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微作业设计对策

五项管理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微作业设计比较考验教师的教学经验以及教学功底,为了实现“枯燥”向“巧妙”的顺利过渡,教师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和多措并举的作业设计准则,凸显数学微作业的趣味性、融合性和巧妙性。控制作业篇幅以及作业数量,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避免学生出现较大的心理压力和抵触情绪,想方设法落实五项管理工作。

(一)提升作业的说理性

结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工作经验分析不难发现,在做题时,有的学生只能够机械性地套用公式,对数学深层次原理的理解和认知不够深刻,存在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刻板练习以及机械学习的问题比较严峻,整体的课堂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教师需要意识到传统作业设计模式的负面影响,精心设计微作业,深入分析作业设计的说理性,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凸显数学作业的智育功能和价值,让不同层次及水平的学生都能够通过数学作业清楚透彻地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真谛。教师应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顺势导入说理作业,凸显微作业设计的价值,提升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条理性分析以及深度思考的过程中理顺个人的思路,形成良好的判断力和思考力。比如在围绕图形与几何设计微作业时,教师需要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说理表达能力为基本目标,将“找问题”和“巧说理”的微作业类型相结合,让学生自主阅读“找错卡片”。分析其中的问题以及改正措施,确保学生在说理表达的过程中留下深刻印象。比如在切蛋糕时,如果沿着直径切两刀,就可以得到四块三角形的蛋糕,那么这种说法是对的吗?很多学生会找到其中的问题,教师则可以采取录制视频的形式展示学生的说理过程,让学生自由发散、主动反馈。这种说理找错的微作业模式有助于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激发学生的学科热情,逐步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能力、数学表达素养以及理性思维,让学生产生更多的成就感和学习自信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