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作者: 陈菊摘 要:从现阶段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实际成效上进行分析发现,如果想要培养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青少年人才,需要重视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提高青少年本身所具备的写作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本身会受到智力发育程度的影响,在各方面能力上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他们有着非常强的可塑性,教师需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写作能力的培养予以重视,寻找更为适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写作能力培育方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写作能力;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20-0001-05
一、 引言
随着新课标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教育界对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工作越发重视,逐步将教育的重点放置到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与提升方面上。在实际的语文课程教学推进过程中,如果想要培养优秀的青少年人才,则应当站在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上,确保语文课程教学能够发挥出自身的教育成效,让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中吸收优质知识。
二、 现阶段小学语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写作课程的教学方式相对陈旧,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工作者在日常工作的展开与推进过程中,如果想要进一步提升语文课程的教学成效,促使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语文写作能力与写作应用能力,则需要对课程教学方式以及展开方式进行分析。而随着教育改革工作与新课标推广的不断深入,对教师本身所具备的专业教学能力与教学方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需要教师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上,对语文课程中的写作教学方式进行调整与优化。因此,教师在带领青少年对课程内容展开学习时,要满足学生对各类课程知识的学习需求,将写作教学进行对应的创新工作,主动对自身所具备的知识储备量进行丰富,更新教学方式,明确班级内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方式与学习成果,确保自身的教学内容能够贴合小学阶段青少年的实际学习方向。对这类方式进行应用,可以在提升课堂教学成效的同时,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优质写作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但是从现阶段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与内容推进方向上进行分析能够发现,一方面,部分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意识到写作教学这部分内容的重要程度,对新课标的相关理念理解并不深入。另一方面,部分教学工作者受传统教学方式与教学思维的影响相对较深,在课程教学推进方面将重点放置到提高学生考试成绩方面,忽视了语文教学中对作文写作能力与写作思维的培养。这些情况共同影响小学阶段语文写作教学的发展与推进,使得教师不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课程教学整体成效差。这类情况如果长期存在,则会导致学生在写作方面过于刻板,降低学生的写作兴趣,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小学阶段语文教师没有重视作文写作的实际质量
从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与内容展开方向上进行分析能够发现,与其他科目本身的教学工作推进形式上作比较,语文这门课程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相对较高,不同的知识点之间均存在联系性,学生在掌握汉字的应用能力后便可以进行相对简单的写作。由此可以明确,学生如果可以具备完善的阅读能力与汉字应用能力,则可以进行一定的独立写作,倘若学生能够对所学课文内容进行吸收与理解,则在写作能力上会出现显著的提升。从这几个方面能够发现,语文写作教学内容在推进的过程中,依赖学生本身的积累,无法通过拔苗助长等方式在短时间内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质的提升。因此,教师在带领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现代化的写作课程教学时,需要站在学生的具体需求角度上,带领学生多加积累,主动对教材之中的写作素材进行吸收、理解与应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写作素材并记录,培养学生主动写作的习惯。
例如,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鼓励学生写日记、写周记、对课外书中的好词佳句作摘抄等方式,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库,让学生主动进行写作方面的练习。但是,部分教师在带领学生对写作课程进行现代化的学习工作时,依然停留在相对表面的程度上,只注重学生的写作量,忽视了学生的写作质量。这种情况的存在容易对学生的观念产生影响,使得学生厌恶写作,错误地认为写作只是为了应付作业与考试。
另外,部分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在带领学生对语文课程的相关知识进行学习时,只是单纯地让学生进行写作,没有根据学生的写作内容作对应的指导,学生无法明确自身在写作方面究竟存在什么问题,盲目写作的问题相对严重。有的教师在为学生布置写日记或者写周记的作业后,并不会对学生所写的具体内容进行检查,只是为了丰富学生的作业类型而选择让学生写日记。这种情况广泛存在于国内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之中,如果不对这类问题进行调整,不但无法有效地对学生写作能力进行质量上的提升,还会降低学生写作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小学阶段的语文写作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缺陷
如果想要带领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优质的语文课程学习,协助学生完善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提高写作水平,则需要充分重视教师本身所具备的课程教学能力与课程教学效率。而这部分内容的有效推进则建立在教师能够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只有确保教师可以对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效进行有效的了解,才可以推进现代化的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教师如果想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则要对关于学生的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充分应用,保障评价体系本身所具备的理性与客观性,切勿将个人情绪带入教学评价过程之中。
然而,现阶段小学语文课程本身的教学评价体系在应用方面依然存在诸多缺陷,部分教学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较为敷衍,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推进评价。这类情况的存在,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明确自身的实际学习成效,对写作的指导效果相对较弱,形式主义大于实用主义,使得学生写作学习效果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另外,现代化的课堂教学工作需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而教学评价工作的存在便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优质的评估方式与参考内容,相关工作者需要对小学阶段的语文写作教学评价体系与模式进行调整与修改,带动学生参与教学评估的过程中,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从被动写作转变成自发想要写作、爱上写作。但部分语文教学工作者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并没有重视学生本身所具备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成效,学生在教学评价过程中的参与感相对较弱,共同影响着学生最终的写作效果。
三、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性分析
教师在带领小学生进行现代化的课程学习工作时,如果想要从根源上提高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促使学生能够具备优质的综合能力,则需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方式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工作。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本身是对学生在文学素养上的启发,因此,教师要对各类引导工作与教学方式进行调整,确保学生可以对所学知识保持充足的兴趣以及积极性,协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学生想要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则需要具备充足的阅读量与知识储备,而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因此教师在推进语文课程的教学工作时,需要重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性。
利用现代化的课程教学方式,将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与写作教学进行有效融合,不但能够协助教师完善自身的专业工作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增加阅读量,拓宽知识面的同时,强化文章写作方面的能力。学生如果能够具备良好且完善的写作能力,则说明学生已经拥有相对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此时利用阅读教学来帮助学生对语言应用能力进行完善,则可以进一步完善学生本身的写作能力以及语文课程学习成效。同时,教师将阅读与写作进行现代化的融合,能够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为其注入充足的发展动力与活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课程教学工作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为现代化社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青少年人才。
四、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对策研究
(一)运用阅读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在带领小学阶段的青少年展开语文课程内容的学习工作时,如果想要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写作能力的掌握成效,促使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优质的写作,提高最终学习成绩,则需要带领学生对各类文本内容展开现代化的阅读,增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协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阶段的青少年正处在智力快速发育的阶段,对各类新鲜事物接受能力相对较强,因此能够主动地对新知识进行了解与学习。然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多数情况下并不具备良好的自我管控与自我约束能力,如果课程教学内容无法充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容易在课堂上出现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
针对这类问题进行解决与优化工作时,教师需要站在学生当前所处年龄阶段上去推进研究与分析工作,了解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性格与学习偏好,以此为基础丰富语文写作课程教学内容,增加课堂教学所具备的趣味性,让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之中。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展开与推进方面,部分学生会因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弱、阅读量少等情况而对写作存在有恐惧或者排斥心理,教师需要对这类情况进行改善与调节,协助学生克服这类心理,从抗拒写作转向主动写作。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对《秋天的雨》这一篇课文展开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课前预习,利用手机或者电脑去收集与秋天有关的句子,并让学生去分享自己对秋天的看法。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逐步了解与秋天有关的各类信息,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方式,丰富学生本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素材累积成效。而在正式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文章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学习与分析,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更多写作手法和写作方式。完成课文内容的学习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课文进行仿写,或者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喜爱的季节,去写一篇作文,鼓励学生主动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美。而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也会对各类文本内容进行搜索,能够协助学生逐步提升自身对各类文本内容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这部分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的有效推进,需要教师在日常工作的展开与推进过程中,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调整教学方式,通过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以及主动性的方式,促进学生进一步对课程内容展开现代化的学习,提高语文课程写作能力。此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课上练习,对学生的实际写作内容进行分析与评估,使学生可以及时明确自身在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这类方式的应用也可以进一步降低写作本身存在的门槛,协助学生快速地理解写作的各类技巧与方式,进而降低学生对写作内容的抗拒心理,逐步从恐惧写作转变为主动写作。此时教师想要进一步带领学生对写作能力进行提升与优化,还需要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效进行充分的把控,对教学方式展开改良与创新,以此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现代化语文课程写作教学。
(二)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日常学习方面,会直接受到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影响而产生偏科问题。从这方面上能够明确,推动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动力便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感兴趣程度。学生只有对课堂教学内容保持非常高的兴趣,才可以降低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的发生,提高课堂教学的最终成效。而小学阶段的写作练习本身便存在相对枯燥的情况,如果想要促使学生保持相对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则要对课堂教学内容本身所具备的趣味性进行调整,运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方式,来带动学生参与写作教学的过程之中。
教师在带领小学生进行现代化的语文写作教学时,要主动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与优化,丰富课堂教学本身所具备的趣味性,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可以跟上知识点的讲解思路,对写作方式与写作内容产生深刻的理解。另外,教师在带领青少年对写作这部分语文课程内容进行学习与练习时,要对学生这一阶段的心理活动特性展开相应的分析,明确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成长需求。小学阶段的青少年因年龄较小等问题,对社会的认知程度相对较弱,所以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缺乏素材的情况,不知道该从哪里去写。从这个角度上出发,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各类生活化的场景进行应用,鼓励学生对生活过程中的各类事件进行观察与记录。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对《燕子》这篇文章进行学习与讲解时,如果想要带领学生深入地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学习其中的写作手法与叙述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文章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则可以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应用,为学生播放与燕子有关的纪录片。燕子属于相对常见的动物,但是部分学生并没有近距离观察过燕子,通过播放纪录片的方式,学生可以直观地对燕子进行了解。完成纪录片等影像资料的观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抛出问题:“在生活中你见到的燕子都是怎样的?”“你喜欢燕子吗?”利用这类问题,带领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生活中的各类现象。而学生在经过引导后,可以有针对性地去思考,分析自身在生活与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类事件,在思考过程中将其转变为对应的表达方式,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完善学生自身所具备的写作能力。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燕子来进行相应的写作,如果学生对燕子的了解相对较少,也可以鼓励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进行观察与描写,让学生可以主动将所想内容落实到笔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