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的方式方法的分析

作者: 张可琦

摘 要:在《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教育部明确指出要在本课程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目标。其中便提到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主张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活动中自主利用数字化工具展开学习活动,并且能据此解决相关问题。文章将客观分析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的意义、原则,进而着重探索相应的教学指导策略,以期能够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为落实信息素养目标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数字化学习能力;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20-0091-05

客观来讲,小学生从小生长于信息时代之中,每日都有可能接收到大量的网络咨询,通过互联网平台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但是前提便是要具备一定的数字化学习能力,可以自主筛选、整合网络咨询,才能顺利利用数字化科技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但是就目前来说,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发育情况并不乐观,虽然他们习惯从网络平台中整合有用信息、进行创新应用,而且经常以娱乐活动为主,并不善于通过数字化活动满足学习、成长需求。对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优化学生的学习行为。

一、 小学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的意义

(一)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

虽然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兴学科,但是依然在早期发展中陷入“应试教育”的困境之中,教师会以教材内容为主去组织知识传授活动,忽视应用实践,学生难以顺利形成数字化学习能力。随着《新课标》的颁发与实施,一线教师必须要全面落实信息素养改革目标,既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也要积极锻炼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参与数字化学习与应用活动,指导学生利用数字化资源解决相关问题,并且能够长期参与数字化学习活动之中,使其在学习实践中形成数字化学习能力,自然而然地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便于解放教学时空

众所周知,课堂一直是学生获取知识与能力的主阵地,部分学生也因此对教师产生了过度依赖的心理,经常被动地等待教师传授相关知识,缺少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意识。但是,在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可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去设计数字化学习任务,使学生能够自主搜索网络资源、应用数字化技术,也可在课外指导学生根据真实的学习、成长需求去开展数字化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数字化平台的价值,主动参与数字化学习活动中。由此,将切实解放教学时空,使学生能在课内外树立正确的自主学习意识。

(三)促进终身教育的实现

客观来讲,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生不仅要利用数字化学习平台与资源去解决学习问题,也将在未来的现实生活、个人发展中积极参与数字化学习活动,而具备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学生也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真正实现健康成长。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也是促使学生实现终身发展的基本要求之一,为学生的未来成长作好充分的准备。

综上,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十分关键,教师应主动引导学生在数字化平台中主动进行学习、创新,使学生能够自主解决成长问题,切实优化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 小学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原则

(一)以生为本

自新课改以来,教育部便指出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基本教学原则,全面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在学习活动中占据主动权,使其朝着“我要学”的方向发生转变。在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也应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全力支持学生利用数字化平台参与学习、创新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数字化学习活动中自主整理相应资源、灵活应用数字化科技与平台,切实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同时,学生也应作为学习的主体去设计数字化学习计划,根据自身的成长需求、学习兴趣去整合数字化学习资源,逐步提升数字化学习能力。

(二)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理念最早是由孔子提出的,主张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去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发挥学生个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幸福、成才。在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客观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成长需求去组织数字化学习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同时,教师也应根据学生所整理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对各类数字化科技的使用情况等组织差异性的教学指导活动,使学生能够顺利建构知识意义,真正为学生的素质成长作好充分的准备。

(三)自主生成

在开展数字化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智慧生成,支持学生按照个人学习计划去探究各类数字化科技的使用方法,随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指导策略,使学生能顺利建构知识意义。由此,学生则可在自主的数字化学习活动中顺利形成学习能力,也能在日常学习活动中呈现出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实现健康成长。

整体来说,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是时代所需,而教师也遵循以生为本、因材施教、自主生成的教学原则,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数字化学习活动之中,有序提升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

三、 小学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的策略

(一)组织网课教学,创新学习方式

网课是指由教师设计网课教学内容、授课时间等基本要素,学生在家中或者微机室等地区内自主参与网课学习活动的一种数字化学习方式,同样属于集体授课模式,支持师生双方在不同空间内保持教学交流,也是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基本策略之一。为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则应设计网课教学活动,初步创新学习方式,使学生逐步适应数字化学习活动的特点,以便顺利形成良好的数字化学习能力。在此方面,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确保网课教学活动的实施:

首先,在网课准备阶段设计导学单,使学生能够自主预习单元知识、总结认知难点,并且能够围绕重要的学习任务整理数字化学习资源,尝试利用数字化科技去解决学习难题。同时,教师也要通过线上通信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认知瓶颈等,据此调整网课教学的重点,使学生能顺利内化所学知识,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

其次,在网课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通过网课平台在线发言、积极设问,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操作难点组织在线指导活动,使学生能够自主模仿教师演示行为,以便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

比如,在“让小猫喵喵动起来”一课教学中,笔者便利用钉钉软件组织网课教学活动,同时也在课前准备时设计了导学单,追踪学生的预习情况,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网络直播课,使学生能够自主总结Scratch软件的操作要点,总结出搭积木式可视化编程语言的方式方法。首先,在导学单中,笔者标注了本轮网课教学活动的几个任务,即能够熟悉Scratch软件的页面与菜单栏,自主总结主页面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作用;能够熟练打开、操作Scratch软件的各项功能,掌握具体的操作方法;能够编写积木式可视化编程语言,顺利搭建脚本“让小马动起来”。根据导学单,学生则可自主搜索数字化学习资源,根据网络教程、脚本编写方案等资料尝试搭建“让小猫喵喵动起来”的脚本,尝试利用Scratch软件界面中的各项功能。待学生预习结束后,则可在班级群中说出自己所遇到的问题,笔者会从旁一一汇总,发现学生在分析Scratch脚本以及编程语言时普遍存在认知问题,所以难以自主搭建编程脚本。于是,笔者便在规定时间内组织了网课教学活动,学生也按时进入网课平台。随后,笔者则简单介绍、概括了Scratch软件的界面以及各部分的功能,重点指导学生编写Scratch编程语言,引导学生搭建“让小猫喵喵动起来”的脚本,使学生能够在角色列表区、指令块区等多个功能区内自主操控小猫,切实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待学生尝试搭建脚本之后,则可在线演示操控小猫行为的具体指令,分享自己的编程编写思路、个人创意等,尽量帮助学生落实个人创意,使其能真正对编程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一来,则可通过网课教学去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顺利解放教学时空。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在预习准备阶段便设计了数字化学习任务,即学生要围绕Scratch软件的界面功能、编程语言的编写方式、搭建脚本的技巧等多个学习任务自主整理数字化学习资料,利用各种数字化平台展开自主学习活动。因此,在预习阶段,学生可以初步形成良好的数字化学习能力。在课堂上,学生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Scratch软件的各个界面功能去编写编程语言、搭建动画脚本,积极与教师、学生讨论搭建脚本的方式方法,自主总结编写Scratch编程语言的关键技巧,灵活分析Scratch软件中各个功能区的主要作用,逐步提升数字化学习能力。

(二)开展微课指导,优化学习效益

微课是一种碎片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相比较网课教学,微课教学的优势在于短小、集中、灵活,便于学生在课内外活动中自主利用微课去建构知识意义,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数字化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也要设计微课教学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使学生主动参与线上学习,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具体来说,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开展微课教学活动:

首先,在课前利用微课开展自主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够利用微课思考关键技术的操作方法,积极拓展学习理论,丰富学生的数字化学习经验。比如,在“设计故事场景”一课教学实践中,笔者便在课前准备环节制作了微课,在微课中演示了利用Scratch软件制作动画故事的关键技术,使学生能够初步思考故事角色的种类、设计故事角色与场景的方式方法,并且能主动总结利用Scratch软件制作动画故事的步骤与方法。据此,学生便可在课前预习时自主播放微课,根据微课的提示总结出利用Scratch软件制作动画故事的必备步骤。在预习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反复观看微课视频,自主学习利用Scratch软件制作动画软件的方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便能顺利形成良好的数字化学习能力,同时也能为课堂教学作好充分的准备。

其次,在课上利用微课推进任务探究活动,使学生能顺利形成关键能力与思维品质,真正做到以生为本,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依然以“设计故事场景”一课教学为例,虽然学生在课前利用Scratch软件去制作动画视频,但是学习行为依然被动,无法灵活掌握Scratch软件的操作要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便组织本班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之中,指导学生利用Scratch软件制作动画故事,希望学生能够通过组内合作共同探究制作动画故事的关键技术。在小组内,学生能够主动与同伴交流,在交流、探究与操作练习活动中去总结利用Scratch软件制作动画故事的具体思路,根据本小组的内部交流去总结关键步骤。这样一来,小组便可轮流在主控电脑中演示本小组利用Scratch软件制作动画故事的方式方法,进行学习展讲,而笔者也会随之播放微课内容,结合必要的课堂讲解去引导学生总结利用Scratch软件制作动画故事的一般步骤,使学生能顺利从感性认知过渡到理性认识层面,也将真正为学生的未来成长作好充分的准备。

再者,在课后利用微课组织复习活动,使学生能够及时进行反思、改进学习策略,并且能够在反思、总结活动中进一步总结关键技术,形成高阶的数字化学习能力。例如,在“设计活动场景”一课教学中,学生在课前、课中都能利用微课去探究利用Scratch软件制作动画故事的方式方法,但是依然有部分学生存在认知瓶颈,难以总结在Scratch软件中制作动画故事的具体步骤与操作要点。对此,笔者鼓励本班学生在课后主动利用微课复习所学知识,使学生能主动总结所学知识,利用微课解惑、答疑,回顾课堂探究重点,及时查漏补缺,实现有意义学习。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