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与日常生活融合的方法策略研究

作者: 付婷婷

摘 要:在物理教学中,大部分的物理知识都与生活相联系,学生需要结合生活实际进行逻辑性思考。特别是在初中阶段,由于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抽象思考不足,使得学生接触到的物理知识的范围有限且深度不够,只有在概念、原理和内容方面才能真正体现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联。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得原本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具体实用,不但能够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还能够大大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标背景;初中物理;生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20-0109-04

一、 引言

初中物理课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是目前部分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这一点。初中物理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并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生活态度、经验和价值观。在新课标背景下,学生能够从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物理知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探索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初中物理教师通过将实际生活和物理学结合,可以把抽象的概念转化成实际应用的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

二、 初中物理教学与日常生活融合的意义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素材通常包括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实际物品,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原理,也可以为课堂讲解提供帮助。物理的研究领域涉及许多不同的元素,包括现象、案例、事件、实验数据、原理。这些元素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呈现,比如,教师可以将其与实验数据结合起来,或者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材料进行探索。生活中的素材可以直观地展示出来,并且具有趣味性和多样性,能够提高物理教学对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

(一)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机,而实际生活中的素材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从而让学生能够深刻地认识到它的重要性。生活素材可以作为桥梁,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物理的奥秘,并且让学生应用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容易理解,从而使学生深入地掌握物理知识,并能够更好地应用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有助于创新物理探究方式

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根据主题构建课程,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传统的物理课堂的教学方式具有单一性,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教师利用现实中的素材,可以帮助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现实中的资源来进行实验演示,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概念模型;通过将生活素材发放给学生,组织进行实验设计和物理操作探究,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前所未有的物理学习乐趣,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实验操作能力,加深学生对物理现象和概念原理的理解。

(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的意识

在初中物理课堂上,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该重点引入生活中的素材。使用日常生活中的素材能够显著增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并且符合当前的教育理念。通过教学实践可以发现,基于生活素材和资源讲授的物理知识技能,学生不仅能够牢固记忆,还可以通过使用已有的知识轻松地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发掘和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从而大大增强学生的物理自主学习能力。

三、 初中物理教学现状

(一)课程分配的时间相对较少

在当下的素质教育背景下,学校和教师仍然重视语文、数学、英语的教学,而物理课程的时间安排与其他三科有所不同,学生从八年级开始学习物理,课时设置少,却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任务,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素养和逻辑思维,学校和教师要重视物理教学的作用。由于教学时间有限,物理教学的任务繁重,学生很难把握住物理知识的全面性,容易失去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此外,教师往往会把大量的精力放在教学上,而忽略了学生自主思考和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

在初中物理课堂上,教师应该不断思考并适应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不断创新和改进课程内容。然而,在目前的初中物理课堂上,教师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注重讲解物理理论知识,课堂教学变得单调乏味,学生无法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当学生产生困惑或遇到困难时,一般学生会采取记住所需知识点和公式的方法,忽略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些内容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下降。

(三)缺乏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程改革已经深入日常教学,这些变化使得对初中物理的教学要求更高,要求学生不仅需要熟悉课本内容,而且需要有独立完成物理实验的技巧,并且能够将其应用到实践当中。当前的物理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尤为突出的是过于强调学生的“笔试”能力,忽略了将实验技能与理论联系起来,学生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造成学生无法真正掌握所学的物理知识。

四、 初中物理教学与日常生活融合策略

(一)将课堂导入生活化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自主意识正在逐渐增强,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就像一把双刃剑,如果教师仅仅依靠传统的讲授方式,很难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随着社会的进步,新教育理念正在改变教育方式,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物理教学则更加具有挑战性,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新教育理念,制订能够唤起学生学习热情的课堂活动。教师通过将物理教学活动与生活元素结合,采用生活化教学法,可以有效地降低物理知识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思考,从而获得全面的物理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工作至关重要,能够决定教学的最终效果。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将课堂导入与生活结合,具体而言,教师将课堂导入环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使初中生能够从一开始就对物理知识感兴趣。为了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教师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设计课堂导入:一方面,以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为基础,设计课堂开场白,以此引入课程;另一方面,通过让学生以生活中的例子作为课堂导入,启发学生竞争意识,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解释现象,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并且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比如,在进行“电磁感应现象”教学时,教师可以使用共享单车进行课堂导入,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共享单车视频:通过采用先进的发电技术,共享单车的内部电池可以有效地将运动产生的热量和光线转换成可以使用的电力。通过安装定子和转子,智能锁可以控制共享单车的运行;定子可以通过改变车轮的位置来调节磁场,从而产生电能,为单车提供持久的动力。使用共享单车已经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能够促进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便利。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

过去部分初中生认为物理课程非常抽象,因此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并不高。由于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缺乏科学性和趣味性,使得物理课堂的气氛变得枯燥乏味,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使得学生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探究精神,进而影响了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发展。物理的知识源自生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技能最终会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教师应该意识到生活与物理教学之间的密切联系,以便有效地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通过生活情境创设法,教师可以创造生动有趣的物理课堂,不仅符合初中生的认知习惯,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另外,教师还要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以及心理状态,并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营造出贴近实际的学习环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实际生活情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的普遍性特点,还可以激发学生探索和学习的欲望,从而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比如,在进行“摩擦力”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共享单车创设生活化情境,并且让学生在课前进行细致观察共享单车。在开始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自行车轮胎、车把等的花纹”教学“增大摩擦力条件”;当刹车时,紧握刹车把可以增加刹车体与车轮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刹车效果;当驾驶者蹬车时,后轮所受的摩擦力会推动前进,而前轮所受的摩擦力则会产生阻力;当车辆依靠惯性前进时,前后轮之间的摩擦力会向后传递,从而产生阻力。

(三)将生活经验与物理教学结合

在初中,物理教学的目标是帮助更好地指导课堂和活动,同时也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强调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并通过指导和帮助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助于提升物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教师应该以生活化的视角来探究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有效的物理教学过程,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体验。例如,在进行“压强”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经验开展教学。通常充满气的共享单车轮胎能够覆盖大约100cm2的地面,当骑行时共享单车施加在地面上的压力大概是650N,对地面的压强为6.5×104Pa;为了增加车轴的受力面积,减小压强,在拧螺母处安装了一个垫圈;为了减轻对身体的压强,脚踏板和车座被设计成扁平且容易承受外力,从而增加受力面积;为了确保车辆的安全性,内胎必须具备足够的气体,并且随着气体体积和温度的增加,压强也会相应增大。从日常生活中总结物理知识和经验,可以帮助教师在备课时注重将知识与实际情况紧密结合,使其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将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知识和场景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充分发挥自身主体作用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需求,有利于促进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并将其转化为实际应用。

(四)设计生活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实验

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教师必须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情,不仅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更是一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然而,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学生缺乏物理探究的动力和方法,不仅成为教师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主要障碍,而且影响物理课堂的进一步推进。尽管初中生的物理知识储备尚未完全发挥,但学生拥有极强的求知欲,思维敏捷。因此,初中物理教师通过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征,能够有效地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拓展教学思路,将问题情境创设法与生活教育思想有机结合,根据物理课程教学内容,积极设计实际生活化的问题,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学习态度参与物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并建立起物理概念模型,提高物理知识的探索效率,从而有效地实现物理学科的生活化教学体系。例如,在进行“轴承、杠杆”教学时,教师可以设置生活中的问题,促进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进行解决:“共享单车中有基础轴承或杠杆?分别是什么?”通过探究,学生可以得出:第一,共享车的车把就像一个支撑轮的支架,它的前端与轮子的连接处构成一个省力杠杆;第二,共享车的脚踏板和中轴构成了一个独特的轮轴,可以有效地帮助骑手减轻负担,提高骑行效率,属于省力杠杆。

(五)结合生活现象设计物理课后作业

在物理课堂中,作业设计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过去的初中物理教学中,部分教师试图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但是对作业设计的理解存在一些偏差。教师经常会给学生布置大量的练习题,这不仅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减负要求,而且导致学生对完成物理作业产生抗拒情绪。物理知识源于日常生活,其应用也应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而且物理作业的形式各不相同,不能只局限于枯燥乏味的题海训练。教师通过将生活教育思想融入物理作业的设计中,不仅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去体验和探索,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从而极大地推动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以课程设计为基础,根据实际的培养目标,创造性地给学生提供实用的物理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一方面,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增强对物理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将生活化教育思想融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可以重塑学生的学习观念,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比如,在进行“光的反射”教学后,教师可以结合共享单车为学生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如共享单车不会发光,为什么在夜间道路上其尾部的红色塑料片能够“亮”?请画出“光”的路线图。生活化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进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完成作业。

(六)开展课外活动强化物理认知

学习不仅仅是学生知识储备的过程,也是学生成长的过程。物理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还是帮助学生提升综合能力的有效工具。因此,教师应该将学习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既要掌握知识,又要发展个人的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应该将生活中的事物作为教学的基础,并通过实际操作来帮助理解课程内容。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课堂之余,通过实际操作来提升自主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比如,在进行“惯性”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学生拥有一定知识储备的基础上,通过开展课外活动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首先,教师通过微课让学生进行“惯性”知识点学习。其次,在正式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自主学习时的问题,并且将学生分小组进行课外实践教学。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开展“惯性”探究式学习:每个小组都配备一台共享单车,让学生在实践中探讨影响“惯性”的因素,并且让学生结合微课和实践进行总结,让学生自选视角进行详细阐述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初中物理教师采用以生活为基础的物理课外拓展活动,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日常经历,并且让学生深入地了解物理,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将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教师可以深入地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发展,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 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物理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应该更新传统的教学方法,把学生作为教学的核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并且能够将其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总之,初中物理教师应当积极进行实践研究,探讨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结合点,帮助学生增长社会阅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金炜.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3(4):38-40.

[2]曾萌.生活素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林区教学,2023(2):113-116.

[3]朱燕.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实践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3(4):93-95.

[4]朱殿明.生活素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3(4):61-63.

[5]胡波.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物理生活化课堂的构建[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3(2):56-58.

[6]吴丽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J].名师在线,2023(2):43-45.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