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教学评”三个维度下的初中物理习题课堂教学
作者: 黄银发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的深入改革,“教学评”模式在初中物理习题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笔者通过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在文章开头分析了初中物理习题课堂教学的现状,接着从多个方面阐述了如何从“教学评”这三个维度开展有效的物理习题课堂教学,以达到促进学生物理成长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评”;习题;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20-0113-04
习题课堂教学,作为初中物理整体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承担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熟悉和运用所学过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更重要的目的在于锻炼和提升学生的物理思维和解决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物理发展作坚实而有力的保障。观察发现,仍旧有部分教师习惯采用传统的物理习题教学策略,不符合当前阶段初中物理新课标的要求,也不能给学生的物理成长提供实质性的帮助。而“教学评”模式的应用刚好可以解决这一现状。“教”,是为了“学”而服务,通过这两个维度的相互配合,才能让学生实现高质量的物理学习。“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之下而开展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物理学习,使学生可以完美实现物理学习目标。“评”,是检验学生“学”的成果,也是为下一步的“教”提供依据。“教学评”既是一种新型教学理念,也是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教学模式。因此,针对“教学评”三个维度下的初中物理习题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十分关键的现实意义。
一、 “教学评”之“教”维度的开展
(一)丰富教学手段
在传统的物理习题课堂上,教师过于注重教师口头讲解形式,过于注重物理习题的讲解,导致物理习题课堂过于单调、枯燥。长此以往,学生对物理习题课堂已经失去兴趣,甚至认为自己在物理习题课堂上备受煎熬。因此,初中物理教师需要丰富和创新物理习题课堂中“教”的手段。只有不断激发学生对物理习题课堂的学习兴趣,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那么,除了口头讲解外,教师还可以引入其他新颖的手段,如多媒体设施、电子白板等,都可以起到吸引学生好奇心的作用,进而推动学生达到物理学习目标。
比如,在开展“动与静”这一节物理习题课堂教学的时候,为了吸引学生,教师可以改变以往的书面形式,转变成多媒体的形式,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和解决物理习题。第一步,利用多媒体设施展示物理习题,播放过山车的视频,并让学生结合视频内容思考为什么有的人觉得过山车一直在运动,有的人却觉得过山车是处于静止状态的。在本次物理习题课堂上,教师并未直接讲解习题,而是从播放过山车视频开始,让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过山车所吸引,之后再展示物理习题,让学生一边观看视频,一边思考习题,让学生说一说他们思考之后得出的答案。有的学生说因为他们找的参照物不一样,这时候,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回答继续追问,让学生分别说出是哪些参照物。等到学生掌握该物理习题的解决思路之后,教师还可以采用播放无人机投送物资的视频,让学生思考无人机和物资之间的运动状态,寻找其中的参照物等类似的物理习题。最后,教师带领全体学生总结该类型的习题,使学生熟悉有关于参照物这部分物理内容。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施开展习题,利用视频形式来吸引学生,之后再结合视频内容引入物理习题,使学生可以逐渐将注意力放到物理习题上,进而推动学生积极地参与解决物理习题的过程中。
(二)丰富教学内容
上文已经分析到,部分教师只会沿用统一的物理习题册设计物理习题,选择面窄,物理习题课堂的内容被限制到习题册中,导致学生难以产生探究动力,更别说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物理知识了。因此,初中物理教师需要丰富和改善物理习题课堂中“教”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需要针对物理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设计出内容丰富的物理习题,如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激发出学生对这些物理习题的探究动力。同时,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进行设计,使其变得丰富、有趣。这不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这门课程的魅力所在,而且还能端正学生对物理习题课堂的态度,促使学生在今后可以认真地参与物理习题课堂上。
比如,在开展“超声和次声”这一节物理习题课堂教学的时候,为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设计出生活性的物理习题,激发出学生对物理习题的探究热情。第一步,设计物理习题:“同学们,老师上周末去医院做常规检查了。其中有一项检查名字叫作超声波,你们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检查呢?这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什么吗?同时,老师还了解到超声波可去除人体中的结石,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什么呢?”由于这是关系到教师的身体状况,学生表现出很强的积极性,很快就通过回顾已学物理知识得出该物理习题的答案。那么,教师可以继续追问学生:“那么下面哪个实例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这个特点呢?第一,用超声波碎石;第二,利用超声波探测海洋深度;第三,利用超声波洗牙。”这样连环的物理习题,极大地激发出学生的物理探究热情,再加上这些物理习题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更是调动出学生的物理探究动力,最终推动学生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物理习题课堂。最后,等学生得出这些物理习题的正确答案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一起总结本节物理习题课堂,既能帮助学生做好物理巩固,也有利于学生之后顺利解决相似的物理习题。
二、 “教学评”之“学”维度的开展
(一)组织小组合作
“学”,是“教学评”三个维度中的第二个维度,也是物理习题课堂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维度。在以往的物理习题课堂上,常常都是教师讲解物理习题,学生只是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思路,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表面上看,学生似乎已经学会如何解决这些物理习题。等到学生下次遇到的时候,仍旧还会出错。因此,初中物理教师需要在物理习题课堂上合理组织小组合作模式,给学生的“学”提供时间和空间。在组织之前,教师要结合小组的整体水平和物理基础,设计出难度适中的物理习题,鼓励小组共同探究、合作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参与物理思考中。既能锻炼和提升学生的物理思维和思考能力,而且还能实现学生的整体进步。
比如,在开展“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这一节物理习题课堂教学的时候,为了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以进行“教学评”中的“学”。在开展合作之前,教师需要合理分组,仔细观察和分析每一个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和物理基础,秉持公平分组的原则,将物理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不同、探究水平不同的学生划分到同一个物理小组中,使小组之间可以实现互补、相互帮助,更有利于推动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接下来,教师可结合小组情况设计物理习题:有一个装满水的容器,经过测量得知它的质量为450g。倘若将一个150g的小球扔入这个容器中,等溢出水之后,再次测量该容器的质量为540g。求:溢出水的质量为多少?小球的体积是多少?它的密度又是多少?之后,再将时间交给小组,让小组共同思考,得出该物理习题的答案。而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需承担起自身的指导责任。当发现某个小组遇到物理障碍的时候,教师要及时伸出援手,指引其朝着正确的物理方向进行思考。初中物理教师通过组织小组合作解决物理习题,不仅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解决物理习题中,而且还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物理解题能力,对学生今后的物理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二)组织物理实验
物理实验,同样也是帮助学生“学”好物理知识的一条关键途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部分教师常常会忽视这一点,甚至错误地认为自己只需要讲解好物理习题即可,至于物理实验则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实际上,一个物理实验可以转变成多种物理习题,也是学生解决这些物理习题的关键。因此,初中物理教师需要在物理习题课堂上合理组织物理实验教学,给学生的“学”提供重要资源。这就要求教师需要针对物理实验进行深入的研究,对其进行适当的转换,将其变成不同的物理习题。通过这样的物理习题课堂,学生将可以实现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物理实验,即使面对难度大的物理实验习题,学生也可以灵活解决。
比如,在开展“光的折射”这一节物理习题课堂教学的时候,为了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教师可采用物理实验的方式,以引导学生自主掌握相关内容。第一步,结合本节内容设计物理习题:为什么把筷子放到装有水的杯子中,看起来好像筷子折了,但拿出了看到筷子仍旧是完好无损的?一看到该物理习题,学生纷纷表示不知道该如何解释这一现象。接下来,教师可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物理实验用品,让学生进行操作完成该实验。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对折射现象产生出一定的理解。第二步,引导学生结合刚刚观察到的物理实验现象来解释物理习题。有了操作和观察物理实验的经历,学生很轻松地就可以解决。第三步,教师可引入其他折射现象的物理实验,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操作,看学生是否可以找出其中的折射现象。最后,教师再次结合刚刚的物理实验,让学生了解该物理实验可能会演变出什么类型、什么内容的物理习题,等到学生一看到习题中的关键字眼,就可以朝该物理实验的方面去思考。初中物理教师通过开展物理实验,鼓励学生通过探究物理实验来解决物理习题,有利于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进而实现“教学评”中“学”这个维度。
三、 “教学评”之“评”维度的开展
(一)设计多元评价指标
“评”,是“教学评”中的最后一个维度,也是教师容易忽视的一个维度。在部分教师看来,物理习题教学本身的时间并不是很充足,所以很少会进行这一环节的评价,即使评价,也将学生做物理习题的最终结果作为评价的唯一指标,过于片面,无法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初中物理教师需要设计多元评价指标,以完善物理习题课堂中“评”这一维度。那么,教师需要仔细观察学生在物理习题课堂上的表现,全方位地掌握学生的物理学习状况,并细致地评价这一过程。当发现某一个学生遇到物理学习障碍的时候,教师也需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解决物理习题的自信心,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实现个性化的物理发展。
比如,在开展“融化与凝固”这一节物理习题课堂教学的时候,首先,教师需要设计物理习题:在可乐中放入冰块,等过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冰块的体积在减小,但冰块却连在一起了,请解释该现象。接下来,再向学生讲解,并仔细观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学习状态以及听课表现,为接下来的评价作好准备。在本节评价中,教师可制订出多种评价指标,包括学生的思考能力、回答是否积极、是否出现走神现象、是否掌握解题思路等。就这节物理习题教学评价来说,教师要观察学生是否可以独立解释该现象。若学生可以做到,那么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形成正向的激励作用,使学生可以对以后的物理习题教学保持积极的态度。同时,教师还需观察学生是否主动参与物理思考中,这个评价指标十分重要。同时,若学生出现走神或者出小差的情况,教师也应该及时制止,避免类似情况的出现。初中物理教师通过制订多重物理习题课堂教学评价指标,针对学生进行细致且合理的评价,推动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去学习、发展。
(二)设计多元评价主体
一直以来,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中是部分教师都会忽视的一种方法。甚至是在部分教师看来,这种方法十分荒唐,会让整个教学评价变得混乱。实际上,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判断能力,对待事物也有着他们自己的看法和观念。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可以设计多元评价主体,以完善物理习题课堂中“评”这个维度。部分初中生所开展的物理学习十分盲目,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物理学习哪里出现了问题,但始终得不到明显进步,容易出现信心不足、方法不当等问题。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就可让学生找出自身的物理问题,逐渐督促学生改正。同时,还可以采取生生互评的方式,让学生之间相互发现闪光点。为了得到其他学生的认可,学生会不断地严格要求自己,在解决物理习题的时候可做到多个角度思考和分析。
比如,仍旧以“融化与凝固”这一节物理习题课堂教学为例,当教师评价完学生之后,可能学生还未对自己的问题形成清楚的认知,甚至还不认可他人的评价,那么教师可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实现多元评价主体。由于学生并未经历自我评价,所以他们并不知道如何评价。这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列出一个表格,让学生根据表格进行评价。至于表格的内容则可以分为以下几点:第一,是否可以理解该习题;第二,是否可以解决类似的习题;第三,是否可以总结与本习题相关的物理知识;第四,是否认为自身的物理思考能力得到提升等。在制订表格内容时,教师可以尽量做得细致一些,多列出几点,可能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但可以使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认识自我。接下来,教师需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结合表格内容,一点一点地对自己进行评价。经过这个过程,学生将会对自身形成一个清晰的认知,也会发现自身的问题。此外,为了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对方的优点,还可采取生生互评的形式。初中物理教师通过制订多元的评价主体,既能完善“教学评”中“评”这个维度,还能让学生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物理知识,这正是开展物理习题课堂教学评价的关键所在。
四、 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评”模式在物理习题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变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需要针对该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剖析,把握其本质,尝试从这三个维度开展物理习题课堂教学,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实现以学生为主题的物理习题教学,使学生可以逐渐将物理习题的解决内化为各方面能力的锻炼和提升,进而推动学生的物理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华宇.浅谈“教学评”一体化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J].初中生世界,2022(28):68.
[2]张鹏.“教学评一体化”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研究——以“探究光的折射”为例[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22(Z2):85-89.
[3]付艳平.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物理教学标准的研究和实践[J].中学物理,2021,39(20):2-4.
[4]李静,张睿.“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以“升华与凝华”教学为例[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1,50(15):7-8.
[5]魏文武.初中物理教学之习题课的教学探究[J].新课程(中),2018(8):78.
[6]郑海霞.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经典的习题中获得智慧[J].科普童话,2017(42):73.
[7]徐红娟,石凯峰.优化习题策略、让减负高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展翅飞翔[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