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作者: 邹金财
摘 要:对高中生物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及对策探讨,不仅能够使高中生获得优质的生物教学体验,提高高中生物课程学习的效率,还能够促进高中生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有利于高中生教育目标的实现,促使高中生获得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机会。如今高中生物的教育教学在高中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同时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为此文章开展了针对高中生物教学现状的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26份调查问卷,回收26份。通过问卷进行分析与总结,最终完成高中生物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关键词:高中;调查问卷;高中生物教学;支持型策略;合性模块化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20-0129-04
一、 高中生物教学现状问卷内容设计及反馈
调查显示,目前生物教学课程开展仍然存在的很大的弊端,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整改,让生物教学课程更加丰富;在生物教学课程创设时要贴合高中生生活,才能具有吸引力;教师要与时俱进,提升自身的教育观念;根据高中生特点和现有水平有针对性进行指导,提高高中生参与度;在活动中提高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从而走近高中生、了解高中生。高中生物教学现状问卷内容见表1。
二、 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生物教学内容不够丰富,部分课上的理论讲解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过于强调结果性目标,忽视了活动过程。信息技术应用程度不高,围绕教学主题的信息技术没有切实投入使用中,存在资源浪费现象。
教师对生物教学方案的设定不够完整,不知道具体的实施方式方法和策略。此外,对于课程活动的具体目标以及目标达成所需要的各项材料,高中生物教师把握不准确,导致课程活动效果不佳。
课程不符合高中生年龄特点,不够吸引高中生,缺乏情境性,导致参与度不高;有的课程设计脱离活动目标;有的课程设置之前没有经过系统的研究,没有关注课程发展进程,不能及时更新材料或更新设计;没有足够的实施空间,部分教师单纯为了完成任务而设计新的教学内容,但是没有高中生参与,导致课程效果差,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教师自身的角色没有明确,在指导高中生活动的过程中,有时会成为控制者,控制课程活动的进程,这样往往会干预高中生正常的自主发挥,影响高中生在活动中的自主性。
三、 高中生物教学开展策略
(一)基于综合性模块化的支持性策略与建议
1. 课程发挥高中生自主性,让高中生的学习更有活力
根据本次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研究者在班级内实施了自然角种植活动,通过试验性的活动增强高中生在生物课堂的自主参与感。
在选择种植什么植物的讨论中,通过投票的方式,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种植的水果或蔬菜。班级拟种植的农作物(草莓、土豆、红薯、大蒜、生姜)也是高中生和家人在菜市场上常常能见到的,高中生自由选择作物,共同进行种植试验。在统计投票结果中,进行了生物领域的点数复习,更加深刻理解数与量的关系。同时为了对比每一种作物的票数,高中生探索发现将票数一一对应后容易发现哪种作物的票数最多,哪种作物的票数最少。
在确定种植的作物后将草莓的生长环境和生长习性作为一节生物教学的课程给高中生进行介绍。为了验证草莓的生物特征,在生物课堂教学时进行了对比实验。让高中生先在一块土壤中放入草莓种子后,使劲用铲子将土壤压实;然后再使用一个刷黑的纸箱,将一盆草莓放入其中,使其不能照射到阳光。高中生在日常照顾中观察对比,记录实验结果。这样自己动手的方式能够调动起高中生课堂参与的自主性,让高中生对于生物课堂的把握感更强,更愿意配合教师进行课堂活动,从而激发高中生的生物学习活力。
2. 课程充分借用社会资源,让教育实施内容充满活力
高中生物课堂呈现出较强的“社会协作关系”,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学生进行简单交往活动,可以说高中生物教学课堂是一个“小社会”,而社会是“大学校”,把社会作为学校是将学校的空间和时间进行了延伸。学校不是唯一的教育场所,而是教育场所的组成部分,在学校通过教师、教材能够将前人经过多年总结的生活经验、探索发现、理论公式以极其高效的方式“灌输”给高中生,高中生能够在极短时间内掌握“是什么”,但激发高中生的探索欲就要引导高中生去观察社会,学会印证和理解,而不是单纯地背诵知识。
高中生在学习交往中所学知识往往比单纯从教材中学习得更加深刻。在班级确定以“基因”作为一个合作性教学课程时,我们曾在时间维度上讨论是在一个集中时间内完成,还是以两周作为跨度。如果以两周进行一个主题的生物教学课程,可以通过直接讲授的方式实现,反复地记忆也能让高中生记住关于基因的理论与知识。但是,只有让高中生通过合作的模式在生活中将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只有走出校门到社会上、自然界中观察才能把知识内化,使印象深刻。
3. 让教师拥有一定自主权,教师教学更有活力
“自由”是活力的精神境界,从教育历史发展的规律看,人的思想解放程度,自由性发挥程度影响着教育的发展历程。因此,教育实施者的“自由、自主”对于教育活力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
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在一个没有单一理论和学说“专制”的情况下形成,“百家争鸣”各种思想的碰撞中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学术思想派别的“大家”,而所有这些学术思想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时至今日仍对社会、教育、管理仍有影响。
生物教学让教师在形式与内容选择、实施、评价等各个环节有一定的自主权,能够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和创新性,贴合高中生的实际,形成学生自己的特色。教师能够感受到被尊重,就更加愿意大胆探索和创造,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价值。
(二)大数据的合理利用
1. 应用大数据了解个性学习需求
教师可以通过大数据的应用,了解目前学生的具体需求,如有的学生背诵能力很强,有的学生记忆力很差,有的学生理论性学习能力很强,但是实践动手能力很弱。教师这时候就要依靠大数据的统计来对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导学与评价。教师要能够通过大数据引发出学生好的一面,同时也要通过大数据看到学生不足的一面,最终做到了解学生的个性学习需求,做好高中学生的生物教学教育。
2. 应用大数据掌握个性授课方法
通过大数据对学生学习数据的整理,教师能够看到在教学上的不足,便可以通过教学方法的改变来适应学生的学习节奏。在分析大数据提供的内容后精准地发现自己的教学方面的不足,从而最终通过导学和大数据对于自己的评价分析掌握个性授课方式。
3. 应用大数据优化教学评价体系
在教学现代化要求下,教学评价不能够再唯分数论,因此,教师可以应用大数据来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品德表现、实践能力、体育能力和学习能力进行整体的观察与整合,最终做到教学评价的全面、具体,做到教学评价完全以素质教育引导为主向,从而最终达到应用大数据优化教学评价体系。
(三)整合网络资源并进行充分利用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现代化教学改进首先应该从整合网络资源入手并进行充分利用。课堂教育现在转换到了线上教育,教师从前的板书梳理记录法,现在变成了PPT播放式递进教学法,这样有利于学生课堂听课进展,同时学生的笔记可以更加完整丰富。在这个基础上,生物教师可以抛弃传统的板书教学,开始学习怎么制作PPT,怎么运用各种视频软件等等。这样一个资源使用方式的小改变,其实能够使得教师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教师不再把多媒体当作一个可有可无的工具,而是会主动地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他们能够习惯性地在网络课堂中学习新知识、新思想,然后转化为自己课堂的内容。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丰富课堂的内容。
现在众多的信息技术教学软件,让生物教师意识到信息教学的便捷与快捷,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实现课堂的趣味化和高效化。同时,通过对于学生的引导,学生能够填充自己的知识库,配合学生本身的好学与好奇心,吸收信息教育时代的精华,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去找寻自己喜欢的内容,利用网上的现有资源来进行自我的学习与改造。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的这些行为转变都在印证着现代化信息教学的有效性与有用性。
(四)改变教师培训方向,建立起素养培训体系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现代化教学改革应该改变教师培训方向,建立起素养培训体系。在传统的教师职业技术培训中,知识的讲授与课堂管理一直被作为重点内容,这也是传统技术素养观中关于技术素养的重点。但是在信息化时代,教师的职业技术素养培训要不单单只是将授课技能培训和学生管理培训作为重中之重,而是加入新的观念,即如何能够长久健康地培养学生的整体素养,让学生成为一个健康完整的个体。职业培训方向的更新是建立教师完整的网络教学观的重点。因此,在这种信息冲击下,学生的素质养成成了教师教学的动力和目的,教师的技术素养观念也随之改变。
(五)利用网络平台,丰富学生的学习的知识来源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全球教育的新格局,教育不再是单纯地依靠学校这种媒介开设了,教育在信息时代中是一种价值,或者说是一种产生价值的工具。教育者可以自由地上传自己的视频作为帮助学生知识增进的工具,学者也可以和各大平台签约,做属于自己的网络节目。在信息快速膨胀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教育尝试,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者从幕后被带到了大众视野。学校要强调知识的价值性,让教师愿意主动地在网络中收集知识,传授知识,从而达到知识互通的状态。
(六)实践化的教学,帮助学生拓展思维
学生的考试其实是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考查和学生知识储备与实践应用的考查,其中学生的思维模式是考试考查的主要目的。而信息教学背景下,教学要能够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以前学生学到的知识仅限于知识分析和知识检索,而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教材知识中跳脱出来,通过直观视频的展现,让学生的思维方式从原来的抽象逻辑分析转换到了直观动作思维。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时代带来了更多更新的知识,同时在生活中,学生可以运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来应对生活问题。教师还可以布置多种实践型作业,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实践,在实践中培养自己思维方式的多样性,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技巧,充分发挥信息教学技术的巨大作用。
当然生物教学需要和生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相适应,不断调整优化,是一个动态的课程。因为教育的目标是最终促进高中生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提升高中生的素养,让高中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生活。
参考文献:
[1]王丽凤.新课改视野下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探析[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6):134-136.
[2]王科人.高中生物教学中概念模型的应用现状及对策[J].安徽教育科研,2021(33):41-42.
[3]褚为玥.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华夏教师,2022(32):94-96.
[4]胡丽姣.高中生物科学史教学现状及应用对策[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3):137-139.
[5]韩步刚.高中生物创新性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智力,2022(11):13-15.
[6]徐阳.高中生物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教育艺术,2022(2):69.
[7]何玲.高中生物教学中社会责任素养培养现状及其对策初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1.
[8]刘红云.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社会责任培养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