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中大单元作文教学整合策略探究
作者: 蹇红摘要: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更强调学生课堂能动性、思维活跃度、创新创造力等综合能力的发展。大单元作文教学整合是基于单元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发展需求,合理制订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设计学习活动、开展学习评价等“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帮助学生形成整合思维。文章通过分析高中大单元作文教学整合的特征,明确其重要性,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新时期高中大单元作文教学的整合策略,以结合作文教学目标,创新作文教学模式,提高作文教学质效。
关键词:高中;大单元;作文教学;整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3)26-0037-05
一、 引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强调教师整体设计与统筹安排,以通过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增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大单元作文整合是在“语文学习任务群”理念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一种教学理念,其突出“大任务”的统领以及教师引导职能的发挥,以单元主题为核心串联作文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使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化,有助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新时期,教师虽然在作文教学时强调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应用,但因教师引导职能发挥不充分、学生存在严重应付心理以及忽视教学评价等因素影响,尚未达到大单元作文整合教学目标,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文章通过分析新时期高中大单元作文教学的整合策略,对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生素养、推进教学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二、 高中大单元作文教学整合的特征
(一)教学设计任务化
《新课标》提出语文学习任务群,要求教师以学习任务群的方式整合学习方法、内容、资源、情境等教学资源,打破了单一传授碎片化知识的局面。大单元作文整合突出强调“整合”的重要性,其基于学习任务群理念,要求教师在统筹把握单元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情特点与作文教学目标,科学制订核心教学任务,整合有关作文的教学资源,强调课堂留白、启发式问题以及教学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解读、细化任务,并应用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等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完成任务,最后应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等评价方式,帮助学生辩证认知自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发挥教师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职能,调动学生能动性,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读写任务一体化
《新课标》语文核心素养中的关键能力是指听、说、读、写相结合的能力,即读与写在培养目标与教学模式上具有一定的内在关联性。阅读不仅考查学生对语言文字、句式段落内涵的理解与掌握,也能通过阅读素材的积累为写作提供辅助,丰富作文架构、完善作文内容、升华作文情感。写作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既能直观反映学生已掌握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达到的语文水平,又能综合体现学生的思想道德与价值观念。大单元作文整合进一步明确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联,强调读写任务一体化的大单元整合教学,要求教师在写作教学任务的设计中涵盖阅读与写作等多层面的知识,实现读与写的交融,以发挥阅读对写作的引导与支撑效能,发挥写作对阅读的促进和深化效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三)读写教学多元化
《新课标》学习任务群理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教师整合教学资源,但将阅读与写作分割教学的现象依旧明显。阅读教学以教师精读为主,要求教师详细介绍文章结构、表达手法、作者情感等内容,同时采用题海战术让学生牢记阅读技巧,易导致学生思维固化。写作教学以考试大纲为核心,教师着重强调议论文的训练,而议论文的论点需要论据的支撑,教师又忽视引导学生从多渠道整合议论素材,仅采用套模板的方式难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大单元作文教学整合进一步强调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紧密关联,要求教师在读写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将阅读主动权还给学生,并采用读后感、读书笔记等多种形式进行写作训练,以摆脱文体束缚,更有助于调动学生能动性,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三、 高中大单元作文教学整合的重要性
(一)锻炼学生素材整合能力
素材是支撑整个作文结构、彰显情感价值的重要资料,但写作素材需要学生从课本教材、课外阅读资料、生活经验等多种渠道完成自主收集与整理分析。《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师更加重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强调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发挥,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写作教学中立足《新课标》,应用大单元整合策略,强调学生大单元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明确读与写、素材与素材之间的内在关联,既能帮助学生养成从课本教材、课外阅读资料、生活经验中主动收集、整理汇总有用素材的良好阅读习惯,锻炼学生的素材整合能力与分析能力,又能发挥素材知识的框架优势,降低学生写作难度,增强学生写作自信心,让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写作。
(二)发散学生写作思维活性
作文是书面语言的灵活应用和直观呈现,既要求学生保证书面语言的逻辑合理、语句通顺,又要求学生利用直观的文字展现自身复杂的情感,以丰富作文层次、增强作文深意。在高中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大单元整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审题立意、素材收集、材料分析、把握核心、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等多个层面系统把握写作流程,并强调教师引导职能的发挥,着重训练、指导和发散学生的写作思维,有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如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辩证看待、深度解析材料,并发散自身思维,从自身掌握的素材中明确与主题相关的素材,进而确定主题的写作方向与提纲结构,既能增强学生写作整体观念,又能提高学生思维层次和认知深度,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和表达水平。
(三)增强学生自主写作能力
大单元作文教学整合强调教学资源的综合应用,既要整合阅读与写作,达到读、写、说交融,又要整合写作与生活,以学生生活实际为载体,将生活经验与思想感悟融入写作,还要整合写作与其他学科知识,利用多学科知识支撑作文结构。阅读、生活、其他学科与写作知识之间的大单元整合,既能在素材资源整合过程中提高学生灵活变通、深度挖掘素材的能力以及语言感悟能力,让学生做到有内容可写,又能丰富学生写作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灵活运用更多的写作技巧。如学生掌握排比、拟人、比喻等句式结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自然景物描写方式以及富含深刻哲理的名言警句或古诗词句等,能够进一步完善作文结构,增强学生自主写作能力,有助于转变高中作文教学高耗低效的不良现象。
(四)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写作是一项信息整合活动,可以综合考查学生掌握的素材、知识、技能与情感,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转变传统滞后的教学理念,采用大单元整合模式,遵循一体化、嵌入式、多样态原则,按照素材积累、思维训练、讲评反馈、系列写作等流程开展写作教学,打破作文的孤立,让写作超越单元的专题写作,既能帮助学生统筹把握、重新梳理不同文体的写作流程,明确作文基本结构,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又能在自主探索、小组合作、问题互动等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中增强学生辩证意识,开阔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确保学生在写作时精准把握材料核心、灵活选用最佳素材、科学构思作文结构,有助于提升学生语文写作素养。
四、 高中大单元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层面
教师是指导学生掌握写作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领路人,尤其是大单元作文教学更加强调写作资源的整合与系统讲解,这就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在《新课标》下,教师虽然重视大单元作文整合教学模式的应用,但在教师“教”层面依旧存在部分问题,阻碍大单元作文教学模式效能的发挥。
第一,部分教师在大单元作文教学过程中,虽然已认识到素材整理对学生后期写作的重要性,但在学生素材积累过程中却缺乏科学、理性的指导,只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兴趣、主题归类、素材来源简单整理素材,极易出现学生“素材积累本”内容杂乱无章的现象,导致学生在写作中出现“无话可说、没东西写”的情况。第二,写作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应用也要求教师统筹把控写作教学内容,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学情特点,采用多元化、灵活化的写作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树立系统化的整合思想。当前部分教师对学生写作整合训练的认知尚有待增强,在作文教学中更倾向写作技巧的传授,这虽然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写作成绩,但也会使学生思维固化,降低学生写作水平。
(二)学生“学”层面
写作有一定的文体之分,不同文体在内容结构、语言运用、情感表达层面存在一定差异。这不仅需要教师开展文体比较教学,引导学生系统把握不同文体的差异,还需要学生精准区分、正确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但部分学生在“学”层面存在部分问题,难以达到深度学习状态,影响自身写作能力的提升。
第一,部分学生对作文的重要性认知不清,对写作缺乏兴趣,在写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应付心理和消极情绪,尤其是写以论述为主的议论文时,存在空话、套话、模板等现象,既会降低学生作文成绩,又会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第二,阅读和生活是学生写作素材的主要来源,而部分学生的素材收集与整理意识不足,在高中学习紧张的节奏下,既会因时间不足、思考不深而无法收集有效的素材,又会因缺乏感悟自身生活经验的意识而限制思维发散,出现素材无法灵活应用的情况。第三,部分学生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有限,无法根据提供的写作材料完成选题立意,也就不能发散自身思维,进而出现偏题、空洞等低分现象。
(三)作文“评”层面
高质量的教学评价既能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不足或困境,又能帮助教师明确现有写作教学模式的弊端,有助于提高教师写作教学能力与学生写作学习质量。新时期,高中语文虽然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但部分教师受传统理念影响较深,在教学过程中依旧忽视教学评价工作的开展,尤其是部分教师的教学重心倾向于阅读,使写作教学的课时安排有限,更无法高效开展教学评价活动,不能帮助学生从作文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影响评价效能的发挥。
第一,教师在教学时间与精力有限的背景下,无法仔细、深入地批改全班所有学生的作文,又相对忽视开展教学评价,便无法及时掌握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也就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系统强化练习,影响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养成。第二,教师在教学评价时的滞后性或主观性较强,既会因批改不及时而无法加深学生印象,使作文教学处于无序状态,影响学生写作思路的形成,又会因教师评价不细致而降低学生对评价结果的认可度,增加学生消极情绪。
五、 新时期高中大单元作文教学的整合策略
(一)素材积累策略
素材积累是写作的基础,是丰富学生写作语言、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针对当前学生积累的写作素材有限的学习情况,为增强学生写作能力,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正确树立大单元整合教学理念,站在全局高度,统筹把握课本教材、课外阅读资料、生活经验中涉及的写作素材,并发挥教师的引导职能,引导学生明确素材收集的重要性,增强学生主动收集素材的能动性。因此,教师在素材积累教学过程中,既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科学设置作文素材积累的教学任务,通过启发式问题的设置来指引学生学习行为,又要结合学生兴趣爱好而有选择地提供多元化的阅读资源,以调动学生课堂能动性与思维活跃度,引导学生从低阶思维的浅表层状态转变为高阶思维的深度学习状态,自主完成素材积累。
以“直面挫折”为例,为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有关挫折的素材,支撑有关挫折立意的作文内容,教师在大单元整合教学理念下,要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材料,从多角度自主积累素材,以丰富学生写作知识,通过量变引发质变,触动学生的写作灵感。第一,课本教材层面。一篇文章中涉及的背景材料、好词好句、典故事例都可作为学生的写作素材。如《我与地坛》中史铁生认识到“生命的目的就是不断跨越困境的过程”,其中便含有讲述史铁生经历挫折、克服挫折、提升自我的素材。第二,课外阅读资料层面。教师要结合每周的课外阅读时间,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课外资源,并要求学生完成好词好句摘抄,帮助学生从不同阅读主题中收集整理有关挫折的素材。如在“人”的“自我处事”类别中整理“正确对待挫折与失败”的素材。第三,生活经验层面。教师可鼓励学生结合亲身经历的挫折或失败缘由,按照散文或随笔的形式积累素材,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深度。
(二)思维训练策略